田红
大庆油田托幼管理中心长青一幼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453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其成果远超其它发展中国家。随着新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对于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如何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广大幼儿教师关注的问题。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可以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活动;实施现状;提升对策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日俱增。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体育活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体育活动也是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部分。但是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和幼儿家长更重视对幼儿的智育教育,而忽视了幼儿的体育锻炼。这样一来也会影响到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幼儿缺乏锻炼,进而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1幼儿园体育活动实施现状
在当前,从教育幼儿的理想目标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有部分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及管理方式,不太符合目前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幼师的教育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因为当前的幼儿园教师都是高校学前专业毕业的,或者是幼师院校毕业的,专门的幼儿体育教师非常稀缺,这样就导致幼儿教师对园内的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无法进行创新,只能开展单纯的体育运动,无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甚至还有些幼儿园园内的教育设施以及场地都非常简单,让幼儿的活动潜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教学的质量更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有部分幼师对课程游戏化这个概念不能完全理解到位,在游戏的过程中,更是无法找到引导幼儿进行知识学习的重点,只是单方面的认为游戏就是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及玩具让幼儿去自娱自乐,只是负责幼儿的安全以及和平相处等问题。这样没有计划、随意性强的体育活动对幼儿知识和心灵的教育比较少,在时间的分配上,更是没有分配时间给予幼儿合作意识的指导,无法有效抓住幼儿的心理因素进行正确的指导,进而也就不能良好地挖掘出幼儿的潜能,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2幼儿园体育活动实施提升对策
2.1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
幼儿阶段的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还未形成完善的自我认知和正确的世界观,且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传统的幼儿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游戏化体育教学的时候,需要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以更具趣味性和生活化的游戏方式和内容,来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让幼儿能够真正感受到体育游戏的乐趣。例如,在开展球类体育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幼儿进行合理分组,然后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为幼儿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让幼儿扮演传送员,通过重重障碍对物资球类进行运送,锻炼幼儿抓取技能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从而有效加强幼儿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2重视教学内容创新,丰富体育活动类型
对幼儿而言,吸引他们的兴趣是保障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教学内容创新,以丰富多彩而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学生,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应当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在教学中灵活选择和应用合适活动类型,确保活动对幼儿具有足够的吸引力。鉴于幼儿注意力难以长期保持集中,他们在长期参与一个体育活动后很容易失去兴趣或走神,因此教师通常需要在一节课中制定多个体育项目,让幼儿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感受体育乐趣。不过体育项目过多会导致幼儿参与任一项目的时间过短,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一节课通常需要设置两到三个项目。
例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组织幼儿学大雁排队,然后学进站的小火车进行排队练习,最后再组织幼儿开展“老鹰捉小鸡”的体育游戏,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保持兴奋,在感受活动乐趣的同时发展体能。
2.3加大体育游戏场地和设施的投入
在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活动离不开游戏场地和体育设施、器材的配合、辅助。对当前部分幼儿体育游戏场地和设施比较落后的情况,相关幼儿园必须予以重视,加大对体育游戏场地和设施的投入。在实际操作中,相关幼儿园应定期检查幼儿园的体育游戏场地和设施,根据教学的需要,定期更换合适的体育设施器材,并定期向体育活动场地内投放合适的游戏辅助器材。如果幼儿园缺少资金,还可以借助乡土资源开发合适的体育游戏设施、器材,不断丰富幼儿园的体育游戏活动内容,在保证幼儿安全游戏的前提下,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促进他们身体素质及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4提升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遇到问题自主解决的能力
体育精神实质就是竞技。那么,竞技比赛就一定会产生输赢。因为,体育运动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幼儿在不断地体育运动中,积累经验,学会保护自己在下次体育活动中避免出现重复的错误。在体育游戏中,教师会制造很多问题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换句话说,就是让幼儿自己来作为游戏的主体,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提供木桩,让幼儿自己想如何玩耍,如何来制定规则,比如有一个幼儿想到把木桩放成一条直线,让其他的幼儿在自己独立的情况下,走过每一个木桩而不会掉落,最终到达终点。那么在游戏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会跌落,次数多了就会形成自我的保护意识,并且他们会学会把木桩的距离拉近,会调整木桩与木桩之间的角度等。那么通过这个游戏,教师以幼儿为主体进行简单的指导即可,幼儿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解决事情的能力,这对他们思维的开发以及推动身心发展有很好的帮助。
2.5增强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针对性
目前,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够,虽然幼儿教师从业之前在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学习过体育课程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幼儿所需要的体育知识与能力却接触不多,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幼儿教师体育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中的短板。因此,在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中,优化课程设置,建立系统的体育教育课程,适当增加基础体育学科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实践教学,通过长期系统的实践练习,强化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提升学生体育实践技能,还可以进行体育基本功的考试,强化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通过扎实有效的模拟仿真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重视在职幼儿园教师体育知识与能力的职后培训,培训部门可以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专题培训,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还可以邀请幼儿体育教育专家来园进行体育知识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进行体育知识、技能以及体育教学竞赛,在学习与竞赛中丰富教师的体育知识,提升体育技能以及体育教学能力。
结语
总之,体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其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提升整个社会的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馨.学前儿童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EB/OL].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郝晓岑.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的轨迹、焦点与趋势[J].体育学刊,2018,(9).
[5]余育娜.合理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J].体育学刊,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