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军
3213211985062****
摘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不仅具有非常多的灾害类型,而且成因方面各不相同,所以在对防治技术进行选择过程当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造成灾害的主要成因,并对针对性的防治技术与措施科学选择,提高防治技术水平与整体效果。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控制和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程度[1]。本文对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岩土工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对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高度关注。岩土工程的顺利施工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岩土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从而不仅会延缓施工的进度,还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1地质灾害的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各个地区的地质情况不同,所发生的地质灾害就会有所不同。比如:我国南部山区最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地震。而我国平原地区最容易发生地下水开采形成的地面沉降及地面裂缝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综合监测数据库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我国各个区域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各个服务器调查出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制成全国地质区域的数据图表,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即使发生地质灾害时也能够有效地进行救援,减少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
2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2.1地形地貌
勘查区地貌单元属构造低中山侵蚀地貌,原始微地貌为斜坡、冲沟。勘查区域原始地形最高点标高1063.13m,最低点标高1027.81m,相对高差35.32m。经工程建设整平场地、堆填沟谷,对原始地貌改变较大,现状地形最高点标高1064.53m,最低点标高1047.21m,相对高差17.32m。地形总体北西高,南东低,地形坡度30°~35°。
2.2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
勘查野外工作处于雨季,测得钻孔终孔水位埋深1.98~13.23m,标高1044.65~1051.90m。场地钻孔揭露深度内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赋存于上部填土、粉质黏土和含角砾粉质黏土中,主要受大气降雨、人工灌溉补给。细砂、碎石呈透镜体夹于粉质黏土和含角砾粉质黏土内,而粉质黏土、含角砾粉质黏土为相对隔水层,故场地内细砂和碎石应为不含水地层。
2.3人类工程活动
勘查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表现在建设过程中的场地整平,北西—南东向冲沟堆填整平(以增大用地面积),极大地改变了原始地形地貌。由于场地位于斜坡部位,场地整平在斜坡较高处开挖、较低处堆填,边坡开挖破坏了坡体原始地形和坡体结构,开挖面土体变得松散,强度变低,堆填面边坡增加坡体重度,坡体应力重分布,在人为扰动或降雨入渗条件下易发生边坡变形破坏。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3.1滑坡地质灾害成因
根据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现象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种类中,滑坡地质灾害占据的比例比较大。造成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发展经济、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中,大量开垦土地、肆意开发树木造成的,导致山体具有的植被数量逐渐减少,植被对山体表面土层的约束力逐渐减小。长此以往,山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斜坡附着的沿土在摆脱植被的根系的固定力以后,会逐渐变软、变散,并沿着山体的坡度向下滚落,从而出现滑坡地质灾害。
3.2崩塌
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崩塌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崩塌主要表现在山体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掉落和塌陷,从而严重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
而造成山体崩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山体受到的重力较大,进而使得山体的某些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掉落。一般来说,崩塌主要出现于施工较为频繁的地区,并且这些地区的山体会受到较大的重力影响,当自身的作用力超过了最大限度,那么就会导致岩土出现崩塌,从而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不小的损失。
4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应用
4.1实现滑坡现象控制
对于岩土工程而言,滑坡地质灾害具有的影响比较大,造成的破坏程度也比较深,在对滑坡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重点关注。第一,加强对山体斜坡岩土力学强度的提升力度。根据对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知道,为了保证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岩土工程施工人员可以将山体的坡度进行有效的降低,使山体具有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并且结合对山体边坡的加固处理措施,使山体的坚固程度有效提升,从而,使山体出现滑坡的情况有效降低。第二,对容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位置的地下水进行综合防治。对岩土工程施工现场周围水文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地质条件展开严格、准确的检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施工现场周围地下水有效排除,保证山体不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出现结果不稳定的情况。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地下水时需要使用特定的方式,比如,水平钻孔疏干方式、垂直孔排水方式等都是具有较高效率的措施。第三,加强对岩土工程施工现场周围截水沟修建的规范性,这样,能够保证在滑坡范围内不会有地表水流入,降低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2]。
4.2快速锚固技术
想要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治,除了必要的防治措施以外,还需要相关防治技术的应用。其中,快速锚固技术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快速锚固技术主要指的就是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土钉以及锚杆等形式对山体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以此提高山体的承载力,并且防止山体出现一些崩塌或者滑坡等情况。在进行快速锚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需要进行钻孔、下锚以及注浆等操作。与此同时,相关的施工人员需要先对实际的施工情况以及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的勘探分析,然后根据施工的需求以及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钻孔以及锚杆的固定。除此之外,注浆主要是对所打的孔洞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以此确保锚杆固定的稳定性。总的来说,快速锚固技术的操作十分简单方便,并且实际的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良好,所以得到了岩土工程施工中较为广泛的应用发展。
4.3生物措施
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时,生物措施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防治措施。生物措施主要指的就是施工人员通过退耕还林以及植树造林等措施来有效的增加山体的植被覆盖率,此时由于山体具备了大量的植被,自身的水土保持效果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就会降低一些地表水对于山体表面的冲刷,以此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几率。
5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现场的监测部分,用来监测地质情况,第二部分为传输部分,主要利用卫星信号进行传播,第三部分为控制室,对传输数据进行处理,第四部分为预警模块,发出警报,提醒人员做好准备。通过以上的流程完成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工作。
结束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提高这种灾害防治水平,应当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权尚太.岩土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问题的应对方法研究[J].门窗,2019(23):208+210.
[2]邹青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解决方法探究[A].2019:2.
[3]林伟,商明刚.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9,33(06):929-930.
[4]张建桥.基于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冶金管理,2019(23):93+95.
[5]刘垚.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及提高措施[J].2019,46(04):58-5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