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坤
绥阳县风华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 贵州省遵义市 563300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多种类型的建筑形式不断兴起,特别是装配式建筑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实现创新式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或者风险,对此,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使风险得到充分规避,提升整体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此,下文重点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和相对应的评价和管理措施等内容。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管理措施
前言:
装配式建筑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它有着十分显著的节能环保的特征,更便捷高效,可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以此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当前人们对于住宅和节能降耗等相关方面的根本要求。当前,我国也在大力推广和建设装配式建筑,需要注意的是,在该类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对此,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评价和管理,这是至关重要的。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相关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1. 施工之前的危险源
第一、预制构件的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对此,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别,并切实改善。第二、相关预制构件的存放以及位置选择可能造成一定的风险。第三、装配式建筑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往往针对电源等等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在整体的施工环节需要用很多电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利用电线或者电箱,而电线往往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下,特别容易出现短路、老化等相关问题,因此导致不同程度的触电事故。
2.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第一、起重机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起重机的选择质量如何,对于吊装工作是否安全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为起重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起重机不适宜,不具备应有的有效性,所以导致吊装工作面临很大的风险,是比较关键的危险源。第二、临时支撑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临时支撑体系对于该类建筑施工而言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临时支撑体系方面,如果存在一定的问题,极有可能导致施工安全隐患出现,所以在吊装之前,要对临时支撑体系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预支构件失衡坠落等相关问题而导致安全事故。第三、在叠合楼板吊点设计方面存在误差,也可能导致相关安全风险。第四、吊装作业环节不够规范,出现吊装构件大幅度摆动或者晃动等现象,可能导致人员受伤或者碰撞的问题,因此也是比较重大的危险源。第五、施工过程中出现巨大误差,不能把预制构件准确的安装到具体的位置,由此导致墙板不够稳定,甚至出现倒塌情况,进而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第六、高空外围防护没有做到位,高空外围防护缺位情况存在,对于作业人员的安全会造成巨大威胁。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在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采取LEC 评价法,这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对于潜在危险源和危险性作业环境进行半定量评价和分析的安全评估方法。其中涉及三种类型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C)。有针对性的结合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相对应的分值,然后再以 3 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D)的大小,用公式表示为:D=L*E*C。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因为针对这三个方面因素进行客观科学计算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所以要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半定量的计值法。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算,分别对这 3 方面不同的等级赋值。D 值与等级成正相关,也就是说等级越高,所呈现出的风险性数值越大。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 着重做好施工之前的安全管理
第一、要从根本上有效改进预制构件的运输、管理等相关环节。预制构件多种多样,对于运输要求来说,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超长超厚或者超大的预制构件,要对其进行特殊性的运输处理,从根本上有效规避该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颠覆或者倾倒等问题,其风险等级为 I 级,要对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做好充分的防护。 第二、进一步有效规范预制构件的存放方式以及位置。针对同样类型的预制构件,要进行专门化、统一化的存放,指定具体的存放位置,要尽可能放到离起重机比较近的地方,以此更有效的进行施工吊装,避免二次搬运的问题。存放预制构件的地方,要确保场地平整,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同时地地基要有相对应的承载能力。该类风险等级为一级风险的隐患。
第三、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注重做好用电安全管理工作,要充分检测电源线是否出现破损等问题,这类风险等级是111 级。在安全防护过程中,要针对电线电箱等等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对于老化问题比较严重的电线,要及时有效的更换,对其定期保养,注重做好动态监护。
2.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第一、要选择更科学合理的起重机,确保其型号,质量,性能等等符合具体的应用要求,同时要科学合理的计算出负荷的最大力臂的稳定性。预制构件吊装是是特别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环节,因此要高度关注,确保起重机的型号与施工要求和安全管理规范有效适应,以此确保整体工程的施工安全。
第二、从根本上有效改善临时支撑体系。预制构件如果没有临时支撑,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它存在着 II 级的风险,对于施工人员可能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同时可能损坏构件,因此要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整改。
第三、设计叠合楼板吊点的过程中,要提升设计质量,做好严格的质量把关。叠合楼板吊点设计不准确时会损害预制构件,对工程的强度也会造成严重影响。或在吊装中构件出现滑落砸伤工人。
第四、在具体吊装作业过程中要针对施工规范进行严格要求,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专业技能,使其具备相对应的资质证明和施工许可证,同时要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高超的专业技能。
第五、严格控制施工中存在的施工误差。施工误差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施工作业人员不够专业或者缺乏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而导致的,这类风险等级被设定为 II 级。要着重做好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使其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有效掌握,以此避免施工误差。
第六、施工中高空外围防护不到位的问题,要切实有效的规避,做好严格的管控和改进工作。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要着重做好高空外围的防护工作,确保防护措施能够加固处理,同时定期针对安全设施进行有效维护和维修等等。
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当前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源或者安全风险,针对这样的情况,要着重做好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评价,并进一步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用 LEC 评价法来计算装配式建筑的安全风险,充分明确相对应的风险等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更好的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装配式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创新和完善提供必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伟,付杰,熊付刚,等.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灰色聚类测评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11):70-75.
[2]张文佳,李慧民,赵地.基于可信性测度理论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风险性评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7(8):13-17.
[3]汤彦宁.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装配式住宅施工安全风险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4] 赵文虎 . 建筑装配式住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探析 [J]. 建筑 安全,2017,32(5):13-14.
[5] 钟蒙繁,罗振华,彭川格,等 .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与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J]. 科技资讯,2017,56(3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