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雯
身份证件号:3707841990****8426 山东省 271000
摘要: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科学技术,主要是为了将受到污染的场地环境检测出来,并提供相应解决措施进行污染环境的治理,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对污染场地环境污染原因、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与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具体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技术要点。
引言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为调查研究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而开展的,这一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地下水及地表水的相关情况,包括成因、运动及分布规律。另外应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有助于水资源利用、开采的合理性,为打桩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准确性提供重要依据。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主要有2方面,一方面为地下水文勘察,另一方面为地上水文勘察。其中地下水文勘察是对地下水全年各时期的水位改变、化学成分及流动方向等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工作,主要是为了查明地下水的侵蚀性及相关条件,从而分析在建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地下水可能会发生的改变及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地下水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防治建议,为建筑施工企业及无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污染场地环境污染原因
1.1地面因素
地面下沉是导致场地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引起截断或掩埋地下水的情况发生,从而对地下水循环系统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其中地震灾害是导致地面出现下沉情况的主要因素,另外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导致基土塌陷速度增快,地下水循环系统遭遇破坏会对地面植被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地面出现水土流失,这也是导致地面下沉速度增快的一大诱因。
1.2管道因素
管道遭遇破坏是导致场地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地下管道发生破损情况,会导致污染物流入地质水层中,污染地质水层。这主要是由于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地下基础设施施工逐渐增多,一旦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不具有足够的科学性及严谨性,极易造成地下管道破坏情况发生。
1.3金属井管因素
遭受腐蚀的金属井管也是导致场地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施工工程在施工中应用的金属井管质量不达标,会对水环境地质造成严重污染。金属井管之间存在缝隙、受氧浓度差以及周围细菌环境等条件影响下,会导致出现硫化亚铁,从而造成地下水环境中的地质受到金属污染,同时也会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2.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
2.1勘察工作内容
在勘察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应调查污染场地的实际情况与历史变化进程,详细分析污染源、污染类型、污染方式及污染程度等相关因素;其次具体进行相关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包括地下水位、动力、流速、流向及注水分布等条件;再次对污染分布、区域特征、土壤情况及环境质量进行详尽调查;最后针对反馈得到的数据进行污染场地环境的评价工作,制订针对性治理方案并实施。
2.2勘察工作阶段
在调查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阶段,要有确定调查阶段及详细调查阶段2部分组成。一方面调查阶段要对污染场地环境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工作,确定污染场地的污染类型,并结合污染类型确定实际应用的调查方法;参考采集得到的相关数据、信息对样本进行详尽分析,为接下来详细调查阶段做好基础。另一方面详细调查阶段要在污染区域以后,对污染场地的污染物与污染源数据进行仔细的检查工作,同时需要识别污染、取样并进行分析,对污染风险进行评估,全方面进行污染场地环境的调查以及分析工作。
2.3勘察工作程序
在勘察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深入进行污染场地环境的调查工作,掌握实际情况并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开展土壤及地下水采样工作前,制订详尽、合理的计划;将采样计划落实到位,建立勘察点要保证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分析污染场地环境,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水文地质条件及地层岩性等;在应用勘探技术过程中保持合理性及科学性,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结合采样与实验室的试验结果;风险评估过程需要在相关污染模拟公式基础上进行,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研究结果、处理方法及相关经验进行技术路线的设计,对污染场地环境修复工作制订针对性方案。
3.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具体应用
3.1布置勘察工作
以某个污染厂为例,该地区北部较低,地形坡度较大。在布置勘察工作量过程中,布置前需要进行工作量的调查,需要调查的内容有污染路径、污染分布范围、污染类型、污染程度以及污染转移方法等;在调查工作中需要详尽地分析调查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分析勘察点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其次是要在每个污染场地环境中选择3处以上的勘察地点进行采集样本与检测样本,在采集样本过程中要注意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另外其他后续工作的开展也要参照相关标准。通常在勘察过程中,需要采集、测试的样本以及污染物数量要达到21个,其中5个为水样本,16个为土壤样本,其中有4个样本需要进行物理性质的检测。在调查工作完成后,需开展更为详细的调查,在这一阶段进行7个测试以及30个污染样本,其中有13个样本需要进行物理性质的检测。
3.2勘察得到的结果
首先对污染物检测结果进行勘察,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在污染场地环境的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调查得到引起场地环境出现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其中包括苯化合物、卤代烃、单环芳烃以及多环芳烃,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卤代烃与单环芳烃是最为严重的污染物。其次是对于污染场地环境的水文地质进行检查,对该域内进行勘查发现混合砾石是这一区域中的主要地质。一般地质层中静态水位深度在4.5m左右,由于污染场地环境的改变,其中第四污染场地中的实际厚度发生较大变化,影响了地下水的浓度及土壤的渗透性。此外,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地下水位的深度及分布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潜水区域不具有连贯性。最后是对污染场地环境中污染面积及分布情况的监测勘察,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污染场地环境周围的地形较高,第三系的岩石分布位置为地下1m左右,在后续详细调查阶段发现,第四系岩石层也有很大的改变,第三系的屋顶深度也受到影响,发生了较大改变。
3.3污染场地环境的治理
确定污染场地环境后,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治理污染场地环境,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来进行:首先要明确好未来污染场地环境应用途径以及方式;其次要调查、研究、掌握引起场地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物理化学形式;再次要明确掌握污染物的水文以及地质特点;最后要注意应用经济性、适用性治理措施以及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物中主要污染物为苯,并且更多集中于土壤浅层,如果污染场地环境未来是作为居住用地,那么需采用异位修复为治理与修复措施。
结语
我国经济及工业发展过程为土地资源带来了较大程度的污染。为了降低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危害,对土地资源更加合理地进行配置及使用,需进行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这一勘察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开展污染场地环境的勘察工作有助于环境治理工作的进行,能使环境治理工作更具方向性及目标性,为环境治理工作的质量提供保障。目前我国勘察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不断努力下污染场地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及提升,但勘察技术仍具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旭.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运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8):178.
[2]左腾.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金属通报,2019,(6):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