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锋
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永城 476600
摘要:中国绝大多数矿井采用井工开采方式,巷道是矿井生产的基础,其中有70%~80%的巷道受到采面动压影响,如何确保巷道围岩稳定,是矿井生产过程中需要一直关注的问题。众多学者对巷道支护技术展开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践相结合方法,对采用的锚杆支护技术进行评价,并针对矿井实际地质条件进行支护优化;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巷道掘进支护期间的锚网索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提出3种支护方案,有效地控制了围岩变形。本文以某矿运输巷围岩控制为研究对象,对原有巷道采取的围岩控制措施进行优化,以达到巷道围岩稳定的目的。
关键词:巷道掘进;动压;破碎围岩;锚注;架棚支护
我国煤矿资源的储存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回采巷道周围的地质环境随时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于煤矿开采后工作面的支护造成了较大的难度。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对目前常用的回采巷道支护技术进行分析,并对锚杆支护技术进行重新优化设计和对参数进行重新选取,提出新的锚杆支护技术方案,提升对回采巷道的支护稳定性及安全性。
1工程概况
我国煤矿资源的储存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回采巷道周围的地质环境随时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于煤矿开采后工作面的支护造成了较大的难度。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对目前常用的回采巷道支护技术进行分析,并对锚杆支护技术进行重新优化设计和对参数进行重新选取,提出新的锚杆支护技术方案,提升对回采巷道的支护稳定性及安全性。巷道掘进中受到断层、邻近采动影响时,围岩变形较为严重,给巷道正常使用及掘进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在对巷道赋存地质条件、受力环境以及原支护方案围岩变形破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锚注为核心的巷道支护方案。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包括U型架棚架设,表层喷浆,浅孔注浆,顶板、巷帮锚杆施工,底板注浆,顶板、巷帮深孔注浆,顶板、巷帮锚索施工等部分。支护后的巷道围岩变形量最大为446mm,在允许的安全范围内,表明采用的优化技术方案可以确保巷道使用安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A矿6号煤层赋存稳定,为该矿主采煤层之一,6906运输巷沿着6号煤层底板掘进。该煤层厚度2.2~5.9m,平均厚3.8m,倾角平均9°,埋深平均为280m。巷道掘进时有少量淋水,水量小于2.6m3/h。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巷道掘进过程中会遇到DF113、DF121和DF126断层。
2巷道原支护方案及围岩变形破坏情况分析
巷道断面为直墙半圆形,巷宽、高分别为5000mm、4100mm,采用金属架棚支护(U36钢),并在表层喷浆。由于巷道受邻近回采工作面采动影响,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顶底板以及巷帮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顶板破坏表现为支架破坏、相互嵌入,下沉量较大;巷帮变形量比底板小,主要表现为支架出现跪腿现象,即架腿出现较大位移;底板底鼓严重,需耗费大量资源进行处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巷道使用效率的提升。
3巷道支护优化
由于2盘区运输巷围岩本身较为破碎,且受DF113、DF121和DF1263条断层影响,巷道在邻近回采工作面的采动影响下,其围岩变形较为严重,存在一定的失稳风险。因此,需要对巷道原支护方案进行优化,具体的巷道支护优化工艺流程为:巷道断面扩刷→U型架棚架设→表层喷浆→浅孔注浆→顶板、巷帮锚杆施工→底板注浆→顶板、巷帮深孔注浆→顶板、巷帮锚索施工。
3.1巷道断面扩刷并架设U型架棚
巷道在围岩压力及采动压力的作用下,其断面大小仅为设计断面的50%,不能满足巷道正常的使用需要。
因此,需要开展断面扩刷工作,先进行挑顶及刷帮,使得巷道断面达到设计断面要求(巷宽5700mm、巷高4600mm),断面扩刷完成后立即采用U36架棚进行支护。在架棚过程中,支架与围岩应保持一定的间隙,为后续的充填层预留空间。在架棚周边铺设一层钢筋网制作的背板,从而改善架棚及充填体的受力情况。同时由于巷道底板较为破碎,在架设的U型架棚距离巷道底板900mm位置处进行锁腿处理,2根锁腿卡缆采用1个锁眼。a)棚距锁腿示意图 b)锁腿卡缆规格参数
3.2表层喷浆
喷射C25混凝土浆,喷浆层厚度控制在70~100mm间,喷射混凝土层与掘进迎头的距离控制在5m以内。
3.3浅孔注浆
浅孔注浆采用水泥浆,水灰比为0.85~1.00,注浆点与掘进迎头的距离控制在8m以内,注浆压力在1MPa以内,孔径为42mm、深度为1.2m。具体要求为:a)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以不漏浆且浆液在浅层围岩中有效扩散为最佳;b)采用直径
12.7mm的不锈钢管作为注浆管,底部制作成扁形,防止注浆管被煤、岩屑堵塞,长度为1.2m,封孔长度为300mm,材料为速凝水泥药卷;c)在断面上均匀布置7个注浆孔,间、排距为1000mm、1800mm。
3.4顶板和巷帮锚杆施工
锚杆采用直径22mm的无纵向筋钢锚杆,并配合钢筋网进行支护,整个断面布置17根锚杆,间、排距为700mm、1000mm,采用Z2350锚固剂进行锚固,配套采用的托盘规格为200mm×200mm×10mm(长×宽×厚)。锚杆施工完成后,锚固力、预紧力分别高于80kN、150kN。
3.5底板注浆
巷道底鼓治理采用锚注方式,采用的注浆锚索长度为4.5m,每排布置5根,间距为1.5m。在底板进行锚注控制底鼓的具体施工工艺为:a)先清理巷道底板,在表层喷射混凝土层,随后进行浅孔注浆,并在底板按设计要求施工卸压孔;b)采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底板锚杆钻机钻进锚索钻孔,钻孔孔径为32mm,钻进孔深为4500mm;c)采用的注浆锚索直径25mm,长度4500mm,配合采用圆锥止浆塞及直径200mm的锚索托盘固定锚索;d)采用电动双液压注浆泵注浆,注浆浆液为水灰比0.85~1.00的水泥浆。
4围岩控制效果分析
在巷道布置KD1~KD33个测点,对巷道支护后及邻近采面回采期间围岩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整个监测过程共耗时4个月。KD1、KD2、KD3测点巷道围岩变形趋势接近,监测到的围岩变形量最大为446mm,其中,邻近回采工作面在尾采阶段时巷道围岩变形速率最大,接近11.2mm/d。随着回采结束,围岩变形速率显著降低,在监测接近尾声时,围岩变形量趋于稳定,变形速率在0.01mm/d以内。这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巷道围岩支护方案,可以有效应对断层作用下围岩破碎、邻近采面动压影响,围岩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以确保巷道后续的使用安全。
5结语
运输巷采用原支护方案围岩变形较大,主要原因是掘进范围内受DF113、DF121和DF1263条断层影响,围岩较为破碎,加之邻近回采工作面采动动压作用,巷道原采用的架棚支护不能抵抗围岩应力,造成巷道断面收缩量较大,给巷道正常使用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巷道围岩破碎及动压影响,提出采取以锚注为核心的围岩支护优化措施,支护后围岩变形量控制在446mm以内,围岩变形得以显著控制,确保了巷道的使用安全;c)巷道掘进至不受动压影响且围岩较为完整的区域时,可以继续采取原支护措施。
参考文献:
[1]丁可可.煤矿大断面切眼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支护参数设计[J].能源与环保,2019,41(12):150-153.
[2]王肖猛.巷道顶锚杆支护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9,34(12):33-35.
[3]杨宸.煤巷锚杆支护效果评价及合理支护参数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0.
[4]岳崇炎.新桥煤矿2107轨道巷支护优化设计[J].能源与环保,2018,40(5):2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