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峰
东海县平明镇水务站 江苏省 222342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下,我国农业也获得了进步,虽然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日益提高,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水资源短缺问题,给农业发展造成了较大困扰,目前水资源正处于匮乏状态,使得节约水资源成为重要的探讨课题。因此,积极探索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运用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业发展;农田水利工程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生态环境,因此近年来生态保护与恢复受到了高度重视,并在各个领域得以有效贯彻与实践。而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意味着在灌溉方面需要大量用水,传统灌溉技术存在较为严重的浪费行为,与当前强调的节水理念背道而驰,故而有必要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探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科学应用路径。
1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必要性
现代社会背景之下,社会产业有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在社会各行各业开展实践工作期间,围绕水资源应用要求,农业产业建设发展期间,做好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对产业发展有关键作用,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节约灌溉技术应用期间,要综合考虑农作物生长条件,控制水资源的用量,达成农田高产的目标。此时的农业生产活动不受影响,需要应用科学的灌溉方式,完成节约灌溉的目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效控制水资源浪费问题。我国的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不考虑水资源应用情况,导致水资源应用率降低,影响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甚至最终只有小部分水资源能应用到农作物生长过程之中,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效利用水资源完成农业产业建设发展目标,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实为必然。
2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应用
2.1喷灌技术
喷灌灌溉的方法,主要是对灌溉的末端进行的改造,水流到达农田里不再是通过渠道渗透到农作物下方的土壤里,而是借助水泵的压力,将水流进行匀速喷出,使水流被喷洒到农作物的上方,然后再进入到土壤中。喷灌技术的出现,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和效果,灌溉的水量对于家作物来说也相对比较均匀,是一种十分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然而,与渠道灌溉相比,喷灌技术的缺点也非常地明显,那就是前期的投资较大,农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相应的设备。虽然喷灌技术也有投资相对低廉的移动喷灌设备,但其生产效率相对较低,需要农民手动操作才能够完成喷灌任务,通常只适用于小范围的农业生产,对于大面积的农业耕作起不到多少作用。
2.2微灌溉技术的应用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微灌溉技术是较为常见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技术设备包括多方面,如过滤器、灌水器、泵、滴头等,具有先进性、现代化特征,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此技术在大棚种植方面应用率是比较高的,不仅操作便捷,而且具有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独特优势,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微灌溉技术又分为多种形式,如脉冲灌溉技术、滴灌灌溉技术等,每种形式都表现了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根据具体农业种植情况、植被特征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以将微灌溉技术作用最大化。将此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首要的是在相关的灌溉区域内进行输送水管的铺设,在此基础上在正确的位置进行灌水器的安装。在灌溉的过程中,为促使植物更好的生长,可以在水中适当的添加肥料。此技术的合理使用,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施肥的时间,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促使种植效率与质量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水资源浪费,对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和传统灌溉技术相比,微灌溉技术的节水性能更加完善,一般来说,将该技术运用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可节省50%-80%的用水量,保证了灌溉工作效果。
2.3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在农作物急需被灌溉的情况下,需要充分发挥步行式灌溉技术的作用,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借助农村的相关电力和机械设备,为植物灌溉提供一定的动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有关配套设施加以运用,实现紧张移动式灌溉,提高灌溉有效性。除此之外,步行式灌溉技术也可与农业机械操作与节水技术结合起来,在该过程中,无需其他机械设施的支撑。可见,步行式灌溉技术具有流动便捷、适应性强的特征。在运用此技术时,一般也不需要开展修渠工程,在减少相关劳动力的同时,可提升灌溉效率,有助于促进农业进步和发展。
2.4渠道灌溉
渠道灌溉是指当前最为常用的农业水利灌溉模式,通过在农田边缘开挖一个主要的输水通道,将附近的水库或河流中的水资源引入农田,从而起到灌溉的作用。渠道灌溉的节水技术,主要是通过渠道高度、深度的把控,以及渠道壁防渗漏措施等,有一定程度上减少水资源在流动过程中的浪费。例如,有的水渠采用混凝土水泥为基,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渗透到土壤中;有的水渠在渠道上方安置顶盖,从而减少日照所造成的水资源蒸发。但总体来说,渠道灌溉的节水技术只能部分地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并不能真正解决节水问题,尤其是在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并没有很好的应对策略。
2.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节水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促使该技术得到良好运用,需要在灌溉之前,铺设与其配套的灌溉管道。为了减少对该工程的影响,通常会将其埋设在农田土壤下方,要想实现有效灌溉,需要借助其低压作用,以便能够直接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这就需要打造优越的低压环境,对特定的压水设备进行使用,以促使灌溉工作顺利进行,全面发挥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作用,对良好灌溉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运用过程中,主要是借助预埋的管道进行水资源的运输,因为不需要与空气进行直接接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资源的蒸发,能够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3完善农业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体系
开展成熟的农田水利建设需要设立完善的节水灌溉体系,通过逐步推广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建立节水用水理念,在具体问题上不断突破,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在科技上不断创新,保证节水灌溉措施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2合理、科学制定节水灌溉制度
积极响应国家调控,使用专项资金对较为落后和土地相对贫瘠的地区进行补贴用以投资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帮助群众采购相关节水灌溉设备,鼓励学习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倡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帮助农民了解并使用节水灌溉技术。
3.3积极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积极引进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比如国际上先进的生物技术以及3S技术。在节水灌溉工作的推进中大力重视技术培养,系统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并本土化吸收、改良,保障其技术更为适应我国的特殊农情。
4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节水是绿色发展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生产环境的保护以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论是政府还是农民,都要深刻认识到节水对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不断更新和改进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着力推进农业用水由粗放式向节约式转变,在确保农业生产不减产的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国家节水行动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更加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永岩.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江西农业,2016,(4):27.
[2]计春野.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民营科技,2016,192(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