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刚刚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商洛分公司, 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方面分析了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机理;地面的防护是预防高空坠落事故最有效的措施;制定出了控制和减少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和需要开展的工作。
关键词:高处坠落;发生机理;预防措施
1 引言
根据对我国近20年来高处坠落事故的数据分析,坠落死亡事故年平均1415.8人,占全部工伤事故的15%以上[1]。在国际上,多个国家施工中发生的高处坠落事故,在建筑业事故发生的比例中均列首位,其中美国为40%、日本为42.3%、中国为43%[1]。因此,分析建筑施工中高处坠落现象、高处坠落的危险源辨识及其成因,制定相应的安全对策,对正确防范和有效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2 高处坠落事故发生机理
2.1 高处坠落的原因规律
2.1.1 个性原因规律
a)洞口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主要有:洞口作业不慎身体失去平衡;行动时误落入洞口;坐躺在洞口边缘休息失误;洞口没有安全防护;安全防护设施不牢固、损坏、未及时处理;没有醒目的警示标志等。
b)脚手架上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主要有:脚踩探头板;走动时踩空、绊、滑、跌;操作时弯腰、转身不慎碰撞物件等身体失去平衡;坐在栏杆或脚手架上休息、打闹;站在栏杆上操作;脚手板没铺满或铺设不平稳;没有绑扎防护栏杆或损坏;操作层下没有铺设安全防护层;脚手架超载断裂等。
c)悬空高处作业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主要有:立足面狭小,作业用力过猛,身体失控;没有系安全带或没有正确使用,或在走动时取下;安全带挂钩不牢固或没有牢固的挂钩地方等。
d)屋面檐口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主要有:屋面坡度大于25°,无防滑措施;在屋面上从事檐口作业不慎,身体失衡;檐口构件不牢、或被踩断,人随着坠落等[2]。
2.1.2 共性原因规律
a)基本原因,是高处作业的安全基础不牢。其表现是,人不符合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物未达到使用安全标准。如从事高处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思想和安全技能,身体条件较差有病;以及与高处作业相关的各种物体和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等,从而为高处坠落事故发生提供了条件。
b)根本原因,是高处作业违背建筑规程的异常运动。其表现是,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如从事高处作业人员的着装不符合安全要求,高处作业时没有安全措施冒险蛮干,违反劳动纪律酒后作业;以及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备、不起作用,也有的擅自拆除、移动或在施工过程中损坏未及时修理等,从而为高处坠落事故发生提供了条件。
c)间接原因,是高处作业的异常运动失去了控制。其表现是,由于安全管理不严,没有行之有效的安全制约手段,对人有违章作业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异常行为,对工具、设备等物质有未达到使用安全标准的异常状态,不能做到及时地发现和及时地加以改变,任其自然发展,从而为高处坠落事故发生提供了量变到质变过程。
d)直接原因,是高处作业的异常运动发生了灾变。其表现是,由于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失去了控制,经过量变的异常积累,当达到灾变量值时,从而构成了高处坠落事故。如人从洞口坠落、从脚手架坠落、从设备上坠落、从电杆上坠落等造成了人身伤害[3]。
2.2 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
2.2.1 物的故障
高处作业的临边没有防护,防护不严;脚手架未超出在建工程的形象进度,洞口未作防护,或防护的强度不够,防护不稳固易移动;吊栏式人货电梯楼层出入口未作防护或防护不严;电梯井(采光井)未按要求进行内、外(内张网、外设门)防护;防护设备旧老化等等[3]。
2.2.2 人的失误
a)安全投入不到位
有的施工现场发生事故,原因很简单,投入不到位,甚至不投入,起码的安全防护用品都没有,发生安全事故那是必然的。更多的是项目经理对自己的安全职责不履行,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法律上应付的责任,得过且过。
b)安全检查不到位
未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检查与否全凭管理人员的自觉,想起来就查,想不起来就不查。或建立了检查制度,但不按制度进行,如项目上应当一周检查一次,往往是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检查一次。各级检查分不出层次,各级都只是检查项目,查出问题就事论事。检查往往只是注重现场当时出现的问题,忽略对安全资料的检查。突击检查,可能造成有的项目多次被检查,有的项目甚至一次都未被检查过。
c)安全交底不到位
安全交底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针对性极强。可以使许多安全隐患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但在实际施工中,相当一些项目,往往不重视安全技术交底,有的照抄照搬;有的是工人都干了好些日子了,才向工人进行交底;有的只是向班组长交了底,没有向所有操作人员交底,有的甚至根本就不交底。
d)安全方案不到位
安全方案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管理方案、各种安全专项方案。方案齐全,及时下达,认真施行,安全生产可以说是有了一半的把握。但在实际中,相当一些项目,不是方案不齐全,就是方案编制粗糙;不是没有计算,就是缺少审核,有的甚至是方案编制出来就束之高阁了[4]。
2.2.3 环境因素
作业使临边洞口、操作平台等安全防护设施受到自然腐蚀,人为损坏频率增加,隐患也随之增加,强风、高温、高寒、雨雪天气,夜间作业等环境也是产生高处坠落的原因所在。
3 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预防和控制要点
a)洞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上料平台等都必须设有牢固、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严禁擅自移位、拆除;在洞口旁操作要小心,不应背朝洞口作业;不要在洞口休息、打闹或跨越洞口及从洞口盖板上行走;同时洞口还必须挂设醒目的警示标志等。
b)脚手架上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要按规定搭设脚手架、铺平脚手板,不准有探头板;要绑扎牢固防护栏杆,挂好安全网;脚手架荷载不得超过270kg/m2;脚手架离墙面过宽应加设安全防护,并要实行脚手架搭设验收和使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c)悬空高处作业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加强施工计划和各施工单位、各工种配合,尽量利用脚手架等安全设施,避免或减少悬空高处作业;操作人员要加倍小心避免用力过猛,身体失稳;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防滑鞋,同时要正确使用安全带;身体有病或疲劳过度、精神不振等不宜从事悬空作业。
d)屋面檐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在屋面上作业人员就穿软防滑鞋;屋面坡度大于25°应采取防滑措施;在屋面作业不能背向檐口移动;使用脚手架工程施工,外排立杆要高出檐口1.2米,并挂好安全网,檐口外架要铺满脚手架;没有使用外脚手架工程施工,应在屋檐下方设安全网。
e)交叉施工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交叉施工不宜上下在同一垂直方向上的作业。下层作业的位置,宜处于上层高度可能坠落半径范围以外,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f)各种拆除作业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各种拆除作业(如钢模板、脚手架等),上面拆除时下面不得同时进行清整。物料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
g)建筑物的出入口,升降机的上料口等人员集中处的上方,应设置防护棚。防护棚的长度不应小于防护高度的物体坠落半径的规定。当建筑外侧面临街道时,除建筑立面采取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外,尚应在临街段搭设防护棚并设置安全道。
参考文献:
[1]夏清东.高处坠落现象分析与安全对策[J].建筑安全,2006(4):24~26.
[2]陶福宝.高处坠落、起重伤害事故的分析与对策[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16(2):75~78.
[3]石齐.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J].现代职业安全,2007,3(67):84.
[4]王田青.浅谈高处坠落事故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建筑安全,2007(0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