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地基勘察及处理技术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年第16期   作者:刘小燕
[导读] 地基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等也直接影响到建
        刘小燕
        青海万兴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810799
        摘要:地基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等也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最终的安全和质量。地基勘察是开展建筑工程地基项目前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探究施工区域的地基地质情况,收集相关参数及数据,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建筑工程地基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地基结构的建设质量可以达到预期的标准。因此,相关专业人员要在具体建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和创新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勘察及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勘察;处理技术
        1建筑工程地基勘察的主要内容
        1.1获取建筑物的整体平面结构图
        获取带有地形和坐标的建筑物平面结构图,包括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功能特征、体积大小及对建筑工程地基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等。与此同时,还要针对建筑工程中不良地质形成的原因、发展历史、地质类型、分布的范围和特点以及此种地质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危害程度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并提供地质整治过程所需的各项参数。另外,还要充分了解建筑物附近的岩石种类、厚度、结构和地形坡度等信息。最后对建筑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进行精确计算与科学评价。
        1.2勘查地下水的埋藏情况
        设计人员在进行基坑降水设计时:(1)对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程度及规律进行仔细的阐述,而且还要针对地层的渗透性展开详细的调查与分析。(2)对建筑物周边的土层实际情况、水资源环境及这些自然因素对建筑材料造成的腐蚀效果和严重程度进行精确的判断。(3)详细了解建筑物地下水的深度、类型、水内所含元素以及流动的状态等,从而有效判断地基的土质类型、地下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所产生变化情况及这些因素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针对以上情况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1.3分析地基的抗震程度
        在实际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建筑用地的抗震分析。施工人员要将施工场地的土质类型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对施工现场地基抗震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果结果显示,施工场地的抗震防烈度在Ⅴ~Ⅵ度,则需对施工场地的类别和土质类型进行合理有效划分;如果施工场地的抗震防烈度高于Ⅶ度,则可以得出施工地基的土质类型为饱和的粉土或饱和的砂土。
        1.4为后期基坑开挖提供技术参数
        在进行深基坑挖掘前,技术人员要精确算出基坑的稳定性和支护设计时需要的岩土参数,从而更加科学的评价深基坑的降水与挖掘的情况,以及对周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要计算出基坑的变形参数和最大承载能力,根据以上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以此来保证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实用性及经济性。特别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必须根据所出现的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2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特性
        地基处理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对后期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有关键性的影响。目前,地基处理工作中主要有以下特性。
        2.1场地的复杂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建筑场地也日趋复杂。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西部地区及边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而这些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发育,地形起伏较大,气候多变,地震、地质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在喧嚣的城市里,建筑物鳞次栉比,地下管网纵横交错,再加上规划用地的限制,建筑物多呈纵向发展。无论是在西部地形复杂的山区,亦或是在建设局限性强的城市,高层建筑都需要较深的基坑开挖及支护,并对地基处理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2.2处理的困难性
        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周围地质资料的参考价值有限,不可预见性较大,所以必须有详实的工程勘察资料作指导。由于地质的复杂,也可能造成施工成本的提高。而城市中地基处理的主要困难则是施工场地和施工条件的限制,还要考虑到拟建建筑地基处理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一旦地基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2.3后果的严重性
        由于城市中人口相对聚集,一旦地基出现问题,引发建筑物倾斜、沉降甚至倒塌,将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相比在城市内施工,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偏远地区,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那么严重,造成经济损失也可预见,但由于人类的工程活动,对原有地貌或者环境改变较大,一旦失误,便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
        3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3.1砂石桩法
        此方法的原理就是运用砂石桩体替代不良土层,以加大荷载能力。砂石桩法不仅能够提升地基的密实度,同时也增大了地基的抗剪力强度。因此,这种方法在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中经常用到,其组成材料主要为大量的砂土、杂土等。利用该种方法使用于软土地基时,需要对此区块进行前期预压操作,将土层中的水分排出部分后,再用砂石等混合材料对地基进行打桩操作。
        3.2添加剂法
        添加剂法主要适用于过软的土质,由于土质本身过软,无法承载大型的机械设备,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建筑作业,因此要加强土质的硬度,提高泥土的可塑性,适当进行添加剂的填充,能够保障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安置,以及顺利进行建筑施工,保障其建筑的高度,添加剂法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改善土质硬度一种常用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过程的安全。
        3.3排水法
        针对建筑工程地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积水问题,需要及时将地基内部的水分排出,避免地基长期受到水分侵蚀,影响到其整体稳定性和牢固性,影响到其承载力和使用效果。在具体的养护环节。可以结合地基实际情况按照预定的间距实施打孔,在其中注入具有良好渗透性的砂石材料,并在对应位置安排具有良好排水性能的材料,从而促使地基的沉降时间提前,及时排出其中的积水,进而有效加强地基的稳定性,确保地基整体使用效果。
        3.4强夯法
        强夯法就是利用重物对土层进行强力的击打,使土层牢固且平整,此方法能明显提升地面的承载力。该方法的优点明显:地基的硬化速度快,且大大提高原地土的抗液化和抗震能力,故在施工中普遍使用。但强夯法也有着非常明显的缺点,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噪声和振动,因此不适合在居民区及其附近区域使用。在夯实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顺序逐层进行夯实操作。
        3.5高压喷射注浆
        在应用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时,首先需要在施工区域进行钻孔处理,随后在孔洞上方安装高压喷射设备,并将注浆管放置特定的土层深度当中。高压注浆设备可以将预先调制好的浆液推至注浆管当中,浆液则会通过喷嘴进入土层内部,且对土层原有的结构进行破坏,并与原有的土体进行混合。当浆液凝固之后,浆液与原有土体的混合物会形成全新的复合地基。这种地基处理技术一般适用于具有大面积软土层的区域,且施工成本低廉,技术要求较低,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中,建筑工程已然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建筑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居住水平。而在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地基部分,也是其最重要的组成结构。地质勘查和地基处理是地基施工中的两项重要工作。将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地面水平调查,合理选择相应的技术措施,做好地基处理、基础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对建筑工程顺利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邓衍成.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182+187.
        [2]康爱群,刘璐.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20(04):288+290.
        [3]肖强.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关键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2):218-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