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足矫形器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 叶智慧 李家敏 刘初容
[导读] 目的:对脑瘫患儿在应用踝足矫形器后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进行尖足
         叶智慧 李家敏 刘初容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目的:对脑瘫患儿在应用踝足矫形器后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进行尖足矫正的25名脑瘫患儿进行研究,让25名脑瘫患儿穿戴踝足矫形器,患儿佩戴矫形器半年后对患儿尖足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5名患儿50只尖足大多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踝足矫形器佩戴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患儿在尖足得到改善后,站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结论:脑瘫患儿使用踝足矫形器对尖足进行矫正可以得到明显的矫正效果,提升患儿的运动能力。
         关键词:踝足矫形器;脑瘫患儿
         瘫痪患儿大多会出现尖足的现象,这主要是脑瘫患儿小腿肌肉痉挛易造成患儿腿部的继发畸形。目前对于脑瘫患儿尖足的治疗主要是对小腿肌肉痉挛进行缓解,矫正患儿的继发畸形。目前市面上对脑瘫患儿尖足治疗的设备有踝足矫形器,这种设备可帮助患儿提升足底的承重能力和运动能力,对患儿尖足的矫正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通过对25名脑瘫患儿进行踝足矫形器的佩戴,对其尖足矫正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进行尖足矫正的脑瘫患儿中选取25名进行研究,具体选取情况如下:患儿的选取均符合脑瘫患儿诊断标准;患儿均出现了双足尖足的现象;患儿及家属均在入院第一时间就对本次研究进行了了解,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持赞同态度。患儿选取的具体结果如下:25名患儿的年龄均在六个月到五岁之间,其中六个月到三岁和三岁以上的患儿之间的比为22/3;25名患儿可按照脑瘫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的比值为20/4/1。
         1.2方法
         1.2.1本次研究使用的踝足矫形器均为相关矫形器公司提供,类型为高分子换组矫形器。本次研究使用的所有踝足矫形器均无任何质量问题。
         1.2.2配戴流程
         对患有尖足的患儿,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对矫形器进行选择并配戴,不同患儿的尖足变形情况不同,因此在配戴时一定要根据患儿的尖足情况对矫形器的设计要求进行提出,保证矫形器符合患儿的尖足情况;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矫形器注意事项的讲解,让患儿家长了解矫形器的具体佩戴方法以及佩戴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最后告知家属矫形器佩戴后的治疗效果;在对患儿尖足变形情况进行了解后,将相关数据告知矫形器设计人员,让矫形器设计人员按照患儿的尖足情况对踝足矫形器进行设计。在踝足矫形器制作完成后,让专业的康复医师指导患儿家属如何对踝足矫形器进行穿戴,并对患儿穿戴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在康复医师对患儿家属指导踝足矫形器穿戴的过程中应让康复医师对穿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的讲解,防止出现患儿家属穿戴错误的现象。患儿穿戴完成后对患儿进行检查,此时要求患儿呈站立位,医师在侧方对患儿的小腿角度以及足底进行检查,主要观察患儿的小腿前倾角度是否为5度,膝关节是否弯曲以及足底部的承重。患儿在穿戴踝足矫形器时可能会出现不适的症状,专业康复医师应该及时对踝足矫形器进行调整,调至患儿不适症状消失。在患儿佩戴完成后让其进行反复的行走,保证患儿行走过程中无任何不适,一般情况下每月复查一次,便于康复医师对患儿的康复情况进行了解,并对患儿的踝足矫形器进行调节,促使踝足矫形器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1.2.3配戴时间
         患儿踝足矫形器的佩戴时间为24小时,但不包括每周康复训练的时间。另外在夜晚也需要患儿对矫形器进行佩戴。患儿在睡觉时对矫形器进行佩戴可以让矫形器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作用,提升患儿的矫正效果。
         1.3评价指标
         在患儿佩戴矫形器的半年后对患儿的尖足矫正效果进行评定,具体的评定方法如下:对患儿的足部进行评分,主要使用尖足评分法以及足背屈脚法进行。根据尖足评分法可以对患儿的尖足情况进行评分,如果患儿出现尖足固定不变的情况,则应判定零分;如果患儿出现尖足畸形但是尖足在被动情况下可以变动,则应判定为一分;如果患儿出现足跟可以着地的情况,则可以判定患儿为两分;如果患儿出现足跟完全着地的现象,则判定为3分。足背屈角法主要是对患儿的足背区角进行测量。
         在对患儿评价完成后,对患儿的矫正效果进行评定,具体评定方式如下:如果对患儿使用足尖评分法进行评分,患儿获得一分或以上,且足背区角度相较校正前小于十度,则证明其矫正效果显著;如果患儿的足尖评分法获得一分及以上,且足背区角度相较校正前度数在五分到九分之间,则证明其治疗出现了好转;如果患儿的足尖评分及足背区角度均无明显变化则其矫正效果为无效。
         2.结果
         2.1 25名患儿在踝足矫形器佩戴前后出现了较明显的变化,以下为患儿踝足矫形器佩戴前后足尖评分以及足背屈角的具体测量结果:
      
         2.2 25名患儿在佩戴踝足矫形器后的治疗效果如下:患儿佩戴踝足矫形器出现了显著效果的共有16只,矫正效率为32%;患儿矫正明显好转的尖足数共有29只,矫正效率为58%;患儿矫正没有明显效果的矫正效果尖足数有5只,矫正无效的概率为10%;总体矫正效率为90%。
         3.讨论
         由于脑瘫患儿肌力不平衡很容易出现功能性尖足的症状,影响患儿的正常活动,如果家属以及相关医疗人员不能对患儿的尖足情况进行及时矫正,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外翻足畸形的现象,对患儿后续的生活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应该在患儿出现尖足症状的第一时间对患儿进行矫正,提高患儿今后的生活质量。踝足矫正器可以通过对患儿尖足的纵弓以及横弓进行托起对患儿的尖足症状进行矫正;可对患儿的足趾进行抬起,让患儿的足底可承受相应的重量;通过对踝关节的固定,对患儿小腿肌肉的牵拉进行减少,实现对小腿肌肉痉挛的有效控制,改善患儿的尖足症状,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踝足矫正器可以对患儿的下肢曲线进行保持,对控制患儿踝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患儿行走和站立的便捷性,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可发现使用踝足矫形器对脑瘫患儿出现尖足的患儿进行矫正可帮助患儿改善尖足症状,对患儿小腿痉挛现象进行降低,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艳芳,何东梅.踝足矫形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16):73-75+85.
         [2]李伟,吴燕丹.踝足矫形器在脑瘫儿童运动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3):102-108.
         [3]唐元明,舒彬.踝足矫形器在脑性瘫痪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改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6,(39):7703-7706.
         [4]方新,徐静.为脑瘫患儿设计的动态踝足矫形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2):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