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翔小学 311227
摘 要:学困生因为自身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而不能在学习中从容应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课堂上他们常常是孤独的个体没有较高的课堂参与力。而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他们的自暴自弃,他们家人的肝肠寸断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学困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特点,提出教师为提高学困生语文课堂参与力在备课个别性、活动多样性、评价及时性、教师魅力强化、生生关系优化、家长协助深化等方面所作出的教育和帮助。
关键词:课堂参与力 教导 活动 最近发展区 人格
学困生虽与普通学生在学习能力或水平上存在着差异,但他们同样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与过程,他们和另外学生一样都是课堂的主体。这些学困生没有骄人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他们不能对老师讲的课深入了解,他们不能对课堂提问作出快速有效应答,答错问题有可能被同学嘲笑又让他们觉得每天都是世界末日。因此,在本文笔者看来,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这些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力。
一、学困生课堂现状——课堂的旁观者
普通学生觉得简单的问题对学困生来说可能犹如甲骨文般难以理解。难!难!难!一次又一次的听不懂使这些孩子开始自暴自弃。不知不觉间他们仿佛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与外界绝缘。而由此带来的,不仅仅是他们不能从课堂中获取基本的学习知识,还有他们作为课堂旁观者的自卑、自暴自弃。
二、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力的举措
(一)备课个别性
离开学情的教学,是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在认清普通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也应对学困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以及课堂参与情况等方面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教师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考虑如何为这些学困生准备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为了了解学困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以帮助他们找到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我会在课前让班中的学困生例如小田先读一下课文,看看他对新课文字词的了解情况。我也会问几个问题了解他对学过的课文的了解情况。了解之后,我会先准备好几个问题在课堂上让他回答。并且我也会经常将自己课上将要问的一些问题提前告诉他。
(二)活动多样性
没有活动的课堂教学是枯燥的,对那些学困生来说,单纯的文字教学只让他们觉得枯燥无趣,找不到参与课堂的兴趣或机会,但偶尔的课堂活动却可以让他们"疏通筋骨"。
(三)评价及时性
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情感激发,这种清感激发就是一种对学生的评价。若没有及时的课后巩固或反馈,就如同辛苦为一群羊造了一个羊圈却唯独没有给它按上一个牢固的门一样,迟早有一天会接受狼群的攻击。因此,我会针对班中的学困生例如小田的课堂表现设置好评价任务。
1.师生评价——反馈促改善
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每一个反应都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每次课后,我都会针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给他打分。
2.生生互评——赞美促坚持
如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单纯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那么我想面对小田这样一位学困生,大部分学生会给出的评价是“讲话不流利”、“讲话不清楚”、“经常读错音”等。而这些评价无疑会挫伤这些本就心灵比较脆弱的学困生的心。因此,我会事先和学生约法三章:
①评价要多角度
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出发去评价。例如学生互评朗读情况,可以从站姿、读音、感情、表情等多方面去评价。
②评价要公正
小学生因为年龄还小往往有私心,他们在评价时往往会受感情的干扰。因此我会提醒学生公平公正。
③评价要多找闪光点
我会告诉学生互评时要多找找对方的闪光点,说说他哪里好,怎么好。因为只有这样,被评价的另一方才会"心服口服"并有改正缺点深化优点的动力。
3.自我评价——反思促提高
自我评价是使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进行判断与评估,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我会在课后引导小田自我评价。
(四)教师魅力强化
学困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因为不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而遭到另外同学的排挤嘲笑,学习成绩的难堪会让他们自卑自暴自弃。心情的压抑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背负着重壳的乌龟,爬,却不知道何时能到达终点。这便需要我们教师能对这些学困生多点关心多点呵护。你一句简单的问候对他来说或许就如干涸的田地里期盼已久的雨水。
(五)生生关系优化
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它在儿童的发展和社会化过程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1]。对于学困生而言,良好的同伴关系更是其社会化的主要动因,对他们的个性塑造、社会能力培养、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融合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且独特的作用[2]。研究结果显示小学学困生与普通学生同样渴望和珍视同伴友谊,如果学困生在班里有个较好的同伴关系,那么他在班里更能感觉到存在感,并有一定程度的幸福感。
看看自己班里的小田同学,我为他的孤独感到心疼,我也懂得另外同学不想与小田为伍的原因。因此,我让小田当起了“班干部”。
我让小田做班级的“图书管理员”,借阅班级图书均要去他那边登记。我还让他做班级的“快递员”,负责分发报刊和作业给同学。我也会经常在班级里表扬小田“班干部”工作做得认真负责。我还不定期给他发表扬信。我的赞扬让小田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致越来越高,我的赞扬也让另外同学看到了我对小田的重视。慢慢地,会有同学走近他跟他聊天。而我,也总会拉着几个同学坐在小田的周边谈天谈地,并且我会经常私下和小田交流,跟他谈谈和朋友相处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没有让我失望的是,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哪怕是小组活动,小田都不再是像之前那样孤零零一个人,而是会参与到小组当中,而小组的组长也会顺其自然地给他安排一个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
(六)家长协助深化
一个孩子要想健康快乐成长,需要老师的教育指导,更少不了家长的关心爱护。家校联合是解决学生问题的利器。
班中小田有一次在回答一个简单问题时他回答对了,我不仅在课上表扬了他,还告诉小田父母他在校的进步情况。第二天课上,我发现小田好几次都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想参与课堂活动。下课交谈后才得知,昨日晚上他的父母对他上课积极举手进行了表扬,并鼓励他多多参与课堂活动。
由此可见,虽然学困生的家长不直接参与课堂活动,但他们对于自己孩子的课堂参与行为所作出的反应极大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三、总结
关于学困生如何教育的专著很多,作为教师,除了学习别人给出的建议,我们更应设身处地根据班里学困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思索。陶行知说对待学生要像对待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但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对待这些学困生,我们教师不应求他们处处做得和别的同学一样好,而是尽力引导他们走进最近发展区。
课堂,这个教师与学生共舞的舞台,让我们帮助每一个孩子,尤其是这些学困生,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和我们一起在舞台上舞蹈。
参考文献:
[1]范翠英.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1)
[2]张弛.小学学困生同伴关系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