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刘宏亮
[导读] 课堂提问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整体效果。
        刘宏亮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    518083
        摘要:课堂提问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整体效果。处于青少年发育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自制力较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理解力不准确,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教给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也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对话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迫切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转变教育理念,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活力。教师如何通过有效地课堂对话、提问来实现教学目标,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课堂观察   师生平等  激励教学
        1、更新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更加迫使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教师要学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去了解到学生真实的需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在课堂上制定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取到所需要的知识。通过对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不断了解学生,制定问题时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也要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2、立足实际。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够,社会经验不多,对问题理解力不够准确,但同时又有很强的好奇心,想象力丰富。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发现他们喜欢回答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喜欢与同学进行讨论去获得答案;对那些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不与理睬,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会受到限制,不能够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会提问书中有答案的问题,这会大大降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因此,在制定问题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特点,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学生为本,也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来增加问题的有趣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主动性,进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会得到提高。
        3、师生平等。在新课改背景下,民主、平等是课堂对话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问题的个人理解,不能以教师的理解替代学生的理解,特别是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不能嘲笑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自己不知道的问题,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漏洞,敢于承认,这也会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不足,与教师一块学习,共同成长。
        4、把握契机。“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他们年纪比较小,抗挫能力弱,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回答:有的学生害羞胆小,听到问题时会感到害怕、害羞,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耐心的等待,并给予学生一些语言或肢体的鼓励,让学生有信心回答问题;有些学生大胆马虎,往往会不经过思考就回答教师问题,答案也回答不到点子上,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不宜直接评价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改正。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等待,这样可以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会大大提高。
        5、学会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制定问题,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可以用语言上的表扬;也可以用一些肢体语言,如鼓掌、微笑等鼓励学生,学生也会感到巨大的力量,会感到高兴。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在下一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使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得到激发,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6、营造氛围。环境影响和塑造人,有育人的功能,而班级自然环境的好坏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影响。构建一个具有浓厚学风和有着积极上进的班级环境,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使课堂提问有效进行。
        7、重视差异。由于所处的环境、生活经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等等都会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出现差异,而学生的学习会受这些差异的影响。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充分说明了差异是无处不在的,不论是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水平都有可能会使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中的表现出现天壤之别。在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在提问环节中所表现的差异性,这种重视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提问设置难度。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差异性,为学生量身定制提问内容,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提问环节中,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展示自我。
        8、提出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把“会回答问题”能力提升为“会提出问题”的能力。“学贵有疑问”,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举一反三,教师再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去想问题,得到好的学习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穷的。教师要让学生带问题进入课堂,自主探究和解决课堂上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在有效的追问中,教师和学生都以思考着、发展着的生命体而存在,并互相影响,共同创设一个美好的境界。
参考文献:[1]王焱桃. 浅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J]. 中国科技纵横, 2011, 000(001):299-299.
        [2]林春梅. 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 新课程(下), 2018, 000(003):186.
        [3]段海启. 提升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浅析[C]// 2012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0.
        [4]王兴琴.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提升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和有效性的策略[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5):308-3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