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琦
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省黄石市 435000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违法违纪现象不断增多。特别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对法律的敬畏感减少,法制观念淡薄。
关键词:职业教育;法律素养;提升;现状;原因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为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明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职高专院校考试招生办法,大规模扩招100万余人。但是,随着我国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违法违纪现象不断增多。特别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对法律的敬畏感减少,法制观念淡薄。本文深入分析当代专科生法律素养现状及原因,并积极寻求职业教育学生提升法律素养的方法。
一、职业教育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
(一)法制教育环境尚待优化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法制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人才培养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备的法律知识是良好的法律素养形成的前提。目前,职业教育学生的法制教育只依赖于《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的开设。通常由思政专业的教师讲授,缺乏法律专业的老师和教学方法。
(二)职业教育学生法律意识缺乏
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时时面临各样的诱惑而不自知。加之自身的法律知识是片面的,局限的,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使其更早接触社会,而受年纪、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心智发展不够成熟,更易受到社会上错误价值观的影响,甚至触及法律的红线。大学生本应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却由于法律意思淡薄,法律思维不强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二、职业教育学生法律素养淡薄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影响职业教育学生的法律素养
我国普法工作经二十余年的开展,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创新中得以飞速发展,职业教育学生普遍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园违法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但是,由于思想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差异,全国职业教育学生的法律素养仍显淡薄。某些职业教育学生因为年纪较轻,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极易受到社会中不良环境的影响。
(二)家庭、学校影响职业教育学生的法律素养
一个学生的培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的成果,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不可复制、不可缺失的。良好的教庭教育促进孩子成才。好的家庭教育就像杜甫在其诗中描述的那样,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一个人的道德和性格的形成往往受原生家庭影响较大,缺失的家庭教育往往带来自私、冷漠等人格缺陷。
三、提升职业教育学生法律素养的路径思考
(一)优化法制教育改革,拓宽法律宣传平台
在充分利用法律基础课优势的同时,增开与现实生活更加密切的选修课程,充分调动职业教育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职业教育类高校法律专业类师资的缺乏也是制约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一大原因。一是职业教育类高校更加重视职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思维存在局限性,普遍认为学好职业技能即可,忽视法律意识的培养。二是授课教师多数专业为思想政治类,混淆了法律知识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区别。因此,加大力度建设法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在现今显得尤为重要,唯有言传身教,才能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优化法制教育环境,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
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更是社会与家庭等发面共同协作的结果。社会层面,职业教育质量高速发展的同时,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也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法者,治之端也;法是国家根基,兴国之源。与法同行需要全民众的积极参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共筑法治梦,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家庭层面,家长要以身为范,营造和谐和睦的家庭氛围,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对子女进行基本道德教育,坚持道德底蕴,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法律素质教育体系。
四、综述
职业教育学生的法制教育一直是一项系统性、连贯性的体系工程。职业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知识,还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素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庆华,等.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湖南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36 -38.
[2]张竹箐. 艺术院校法律教育现状及成因探析[J]. 赤子(上中
旬),2016(03):213 -214.
[3]张冰. 浅析艺术类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欠缺[J]. 湖北函授大学学
报,2011,24(09):100 -101.
[4]许平. 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2.
[5]李雪,熊慧.艺术类大学生法律素养失缺问题探析[J].法制博览,2019(26):41-42.
[6]刘庆华,陈冬林,刘敏,余展,张妮,林瑜,陈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05):36-38.
作者简介:阮琦(1991-02-05),女,汉族,籍贯:湖北省鄂州市,当前职务:老师,当前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