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导致逐渐的增加空气污染的问题,通过佩戴过滤式口罩,可以明显的将吸入肺部的空气进行过滤,而且医务人员、工人、普通群体进行隔离病毒病菌、有毒气体以及灰尘等,都需要采取合适的口罩。各领域的需求不同,所以国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口罩标准,进而对于口罩市场进行相应的规范。
关键词:过滤式口罩;过滤效率;检测标准;检测方法
通过佩戴口罩,可以有效的过滤吸入肺部的空气,保护人体的健康。防护性过滤式口罩可以将空气中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在我国的应用相对广泛。国内市场上的流通口罩具有丰富的类型,主要就是防护性过滤式口罩,功能包括防粉尘、防病菌、防有毒气体等等。我国实施的防护型过滤式口罩标准,通常属于强制性产品标准,关键检测项目就是过滤效率,所以对于口罩的过滤效率加强研究尤为关键。
1 国外防护性过滤型口罩标准分析
1.1 美国 NIOSH 42CFR-84
按照防护对象类型,美国NIOSH 42CFR-84把防颗粒物呼吸器的过滤元件划分成N类、R类、P类三种。N类在防护非油性颗粒物中比较适用,其余两种在防护非油性颗粒物、油性颗粒物中适用。按照过滤元件过滤效率不同的特点,又将三类过滤元件划分成N95、N99以及N100;R95、R99以及R100;P95、P99以及P100三个级别。
在口罩N、R和P系列的测试与评判方面,N系列防颗粒呼吸器过滤元件的检测介质,主要就是氯化钠颗粒物气溶胶,R系列以及P系列,主要是DOP颗粒物气溶胶。美国NOISH明确的规定 样品的数量、样品预处理举措,例如需要检测20份样品数量,N系列过滤元件需要设置相应的温度(38℃左右)以及湿度(85℃左右)环境展开25小时的预处理,其他两种过滤元件并无明确的预处理标准。
另外,在过滤元件的检测流量方面,美国NOISH也提出规定,单个过滤元件的防颗粒物呼吸器,需要(85±4)LPM检测流量,如果防颗粒物呼吸器存在多个过滤元件,进行过滤效率的检测期间,需要按照过滤元件数量展开增减。例如,防颗粒物呼吸器拥有双过滤元件,要降低检测流量,即(42.5±2)LPM,如果过滤元件是三个,则是(28.3±1)LPM,是单一过滤元件检测流量的三分之一。在过滤元件最大加载量上,N系列以及P系列检测单过滤元件、双过滤元件、三过滤元件的防颗粒呼吸器,分别是加载至(200±5)mg、(100±5)mg、(66.7±5)mg。针对P系列,检测单过滤元件的防颗粒呼吸器、双过滤元件以及三过滤元件的最大加载量分别是(415±5)mg、(215±5)mg、(155±5)mg。
1.2 欧盟CEEN149标准文件
欧盟CEEN149标准文件编制于2001年(欧盟标准化委员会),修订版是2009年。世界上超过三十个欧洲国家执行该标准。此标准对过滤元件的检测流量不同于美国NOISH防颗粒物呼吸器标准,后者是每分钟85L,而前者提出检测防护性口罩是每分钟95L的过滤流量,过滤介质是DOP油发尘。欧盟CEEN149防颗粒物过滤面罩符合应用者呼吸用防护设备需求,能够多次的运用(逃生用途不可用)。防颗粒物过滤面罩包括吸气阀、呼气阀,对鼻子、嘴巴覆盖,面罩具备过滤材料,佩戴期间,吸入空气在过滤面罩进入,空气经吸气阀过滤,之后送入进鼻子和嘴巴,而呼出去的空气,经过滤材料或呼气阀排出,此面罩在液体或固体的气溶胶环境中适用。按照欧盟CEEN149防颗粒物过滤面罩过滤效应,划分防护性口罩为FFP1、FFP2、FFP3三类,并且提出过滤效率分别是在80%以上、94%以上、97%以上。
2 国内防护性过滤式口罩相关标准
2.1 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现行的新标准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借鉴美国和欧洲等国标准,联系起国内实际情况,予以口罩过滤效率、密合性等项目提出具体技术标准,明确过滤效率项目分级,1级、2级、3级分别是在95%以上、99%以上、99.97%以上。同时此类医用防护口罩,只能在医用环境中适用。此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过滤效率,就是将漂浮于空气中的飞沫、血液以及分泌物等非油性颗粒物过滤。医用防护口罩是采取过滤元件的五种效应(拦截效应、扩散效应、重力效应、惯性效应、静电效应)将具备污染性的气溶胶过滤。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因其标准仅适用在医用环境,无油性颗粒物污染,因此,这项标准采用的过滤介质是非油性NaCl气溶胶,每分钟(85±2)L的气流量,粒径是(0.075±0.020)μm。
2.2 GB2626-2019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2626-2019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将GB/T 2626-200进行替代,对于检测颗粒物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上,新标准具有一定的改进,详尽的阐述测试对象分类,产业用防护性呼吸器标准比较完善。此标准主要针对产业用人群,对生产作业中非油性粉尘颗粒物、油性颗粒进行防护。GB2626-2019按照使用者工作环境差异,划分防颗粒物呼吸器过滤元件为两类,一类是KN类,另一类就是KP类。KN类过滤元件类型和级别包括KN90、KN95、KN100,氯化钠颗粒物过滤效率需要在90%及以上、95%及以上、99.97%及以上,不适用油类颗粒物;KP类过滤元件类型和级别包括KP90、KP95、KP100,不适用过滤氯化钠颗粒物,油类颗粒物过滤效率分别是90%及以上、95%及以上、99.97%及以上。检测介质以及判定上,GB2626-2019从原来医用滑石粉,变化成容易吸附颗粒物的氯化钠颗粒物、DOP油发尘颗粒物。加载量上,KN类加载量是200mg,总量达到此值终止测试,所得过滤效率就是检测结果。KP类,检测介质提出加载趋势要求,加载趋势波动时要继续的试验,到样品过滤效率停止。GB2626-2019从原来的单一要求吸气阻力不大于350Pa、呼气阻力不大于250Pa进行了差异化的调整。标准GB2626-2019中,要求面罩与头模之间必须“气密”,且气密方式不应影响面罩有效透气面积。
2.3 日常防护类口罩GB/T 32610-2016
GB/T 32610-2016为在日常生活中空气污染环境下滤除颗粒物所佩戴的防护型口罩。在GB/T 32610-2016内,试验油性介质、盐性介质,在两种气溶胶都符合标准以后展开评级,并且按照过滤效率,划分成I级(盐性介质、油性介质过滤效率在99%以上)、Ⅱ级(盐性介质、油性介质过滤效率在95%以上)、Ⅲ级(盐性介质、油性介质过滤效率在90%、80%以上)。
结语:
过滤效率属于在过滤性口罩性能的评价中的关键参数,经比较观察常用口罩过滤效率检测的标准和方法的差异性,可以对各标准中过滤效率的技术指标要求等详尽的掌握,进而保障口罩生产厂商可以针对性选取适用的口罩标准,对从事各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进行保护,促进生活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藏,韩玉洁.中国与欧美口罩标准对比分析[J].针织工业,2020,(06):15-19.
[2]刘兴兰,陈蕊.医用外科口罩细菌过滤效率与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的关系[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20,44(03):267-269.
[3]甘克勤,李爱仙,汪滨,张利真,高俊.国内外口罩标准综述——N95、KN95、FFP2口罩与标准[J].标准科学,2020,(03):6-17.
[4]陈凤翔,翟丽莎,刘可帅,余臻伟,刘欣,徐卫林.防护口罩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20,34(02):1-12.
[5]李明,田明伟.医用口罩的技术标准对比研究及前景展望[J].山东科学,2020,33(03):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