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辅导员管理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5期   作者:申 锐
[导读] 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申 锐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经济系  陕西西安  710018

        摘要: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辅导员应该针对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特殊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让学生加强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显。辅导员更要承担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对学生在疫情期间爆发的各种不良心理情绪问题予以疏导、解决。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一课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疫情;辅导员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生的个体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会对其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是各学校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而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管理与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辅导员应具备发现学生心理发展新问题的能力,及时地对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危机,突破心理障碍问题。
        1 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现况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和疫情防控的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比较复杂,具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情况:
        首先是学生自我心理问题,这一心理问题可体现为疑似被感染者的自责心理、担心被感染者的忧虑心理、被要求隔离者的恐惧心理、学生经过感染地区时的倒霉心理、对疫情引发者和传播者的愤怒心理等等。其次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如居家学习时的忧郁心理、对学校防疫措施抱有担忧的心理、对自己是否可以顺利毕业的担忧心理、在疫情期间严峻就业形势下的迷茫心理等等。最后是学生在家庭与交友方面的心理问题,如家人被医学隔离的担忧心理、家人亲友奋战在防疫前线的担忧心理、家人防护意识不强的担忧和焦虑心理、疫情期间被拒绝友访的自卑心理等等。
        从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来看,他们的心理健康显然受到极大的影响。辅导员应在疫情期间加强自身的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尤其是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在此基础上,辅导员应该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引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 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疫情期间,辅导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学生管理工作,其重要性可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可及时地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
        在疫情期间,学校的开学时间被延迟,学生都处于居家学习的状态。在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若是辅导员疏忽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则会导致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不会主动寻找辅导员,而是选择询问自己要好的亲友,根据他们的建议解决自己面临的心理问题,这会导致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威信下降、信服力下降,不利于辅导员以后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二是学生不主动寻求任何人的帮助,而是选择逃避,压抑自己的不良心理情绪,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他们通过极端的方式来解决,最终酿成悲剧。
        因此,辅导员应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时地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即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地通过线上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心理状况,并针对他们实际的心理问题,采取心理疏导对策,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中的一些难点问题[2]。同时,辅导员也要鼓励学生主动地联系辅导员,向辅导员咨询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便于辅导员为其提供及时的帮助。

辅导员还可鼓励学生主动联系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从心理咨询机构处获得专业的帮助,增强学生克服自身心理问题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认清自己的心理问题,勇于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在辅导员和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下,走出心理障碍的难关。
        2.2 可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惑
        在疫情期间,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比如上文提及的担心被感染者的忧虑心理、对学校防疫措施抱有担忧的心理、家人防护意识不强的担忧和焦虑心理等等,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心理困惑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生对疫情期间的感染与防控知识认知度不够,或者学生对当前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了解得不够彻底,从而引起了自己的心理困惑。若是学生的心理困惑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则会加重学生的压抑心理,使其心理逐渐朝着负面的方向继续演变、深化,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因此,辅导员应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在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着重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引导性教育[3]。首先,辅导员应加大疫情感染与防控知识的教育工作,通过线上教育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疫情感染与防控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提高自身对疫情感染与防控知识的知晓度与理解度。同时,辅导员也可通过线上教育的方式指导学生加强疫情期间的行为训练,让学生掌握好疫情防控的实践操作措施,使其善于在疫情期间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亲友,学会理解奋战在抗疫情前线的亲友,体会他们身上的责任感。其次,辅导员应向学生宣传学校开展的疫情防控工作。为了减少学生的担忧,让学生对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抱有信心,辅导员可从专业的角度向学生分析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原理和科学方法,让学生对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2.3 可完成提升学生心理素养的任务
        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是辅导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校的育人目标越来越全面。学校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就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心理素养则是学生应具备的个人素质,这意味着辅导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注重提升他们的心理素养。因此,辅导员应将这一教育任务贯彻落实在辅导员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之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提升学生心理素养的教育任务[4]。
        尤其是学生在疫情期间产生了对自己是否可以顺利毕业的担忧心理、疫情期间严峻就业形势下的迷茫心理等问题,辅导员应立足自己的育人任务,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并引导他们重塑自己的健康心理。为此,辅导员应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教育的方式,对学生加强学习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在这一指导工作中,辅导员应将上述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进来,与学生一起针对性地讨论这些心理问题。实际上,学校在疫情期间必然会针对学生的学业和就业问题展开教学研讨活动,辅导员可根据教学研讨的成果,在线上课堂对学生进行指导性教育,消除学生对学业和就业问题引起的不安心理。辅导员也可鼓励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自主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为之后的学业和就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再次重拾信心,完成自己的学业,做好未来就业的职业准备。
        结束语:
        总之,在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严重。辅导员应该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自身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既要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还要提升学生个人的心理素养,让学生在这一特殊时期,依旧扮演好自己的学生角色,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邓丁.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困境及应对[J].智库时代,2019,169(01):63.
[2]唐宁,陈洪斌, 冯桂梅,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40(01):24-25.
[3]易晖.高校辅导员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现代交际,2018,487(17):144-145.
[4]安志权,石晓帆.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及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04):96-97.
作者简介:申锐(1985.9-)女,陕西渭南,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