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丝绸之路”建设优势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张秀霞
[导读] 摘要:“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中国首次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核心战略,将成为21世纪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全球发展战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黑龙江省大庆炼化公司车辆管理部  黑龙江大庆  163411
        摘要:“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中国首次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核心战略,将成为21世纪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全球发展战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笔者将从分析“一带一路”的思想精髓入手,以互联网为例阐述中国发展“网上丝绸之路”的优势,以便在优势的基础上明确发展方向,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一带一路;网上丝绸之路;意义
        一、明确概念,厘清思想精髓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特别说明的话一般是指陆上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起自都城长安,经中亚各国,远达地中海和罗马。在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大量资料,联合西域诸国对抗匈奴,确保了这条路径的安全通畅,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和马匹等大量运往西方各国,在之后的几千年里,少数民族、商人、教徒、学者都会沿着这条路四处活动,传播着各地的文明。130多年前的德国人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将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成为一种公认的贸易符号和生命符号。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二、分析优势,增强文化自信
        “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要闪富,通网络”,成为中国脱贫致富经验的鲜明总结。互联网虽然不是中国的发明,然而,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其特殊的优势。
        一是中国的人口优势--规模效应
        人类的工业化起源于18世纪中期的英国,当时的英国仅有几百万人口,之后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那也只有几千万人口,直到传播到美国以后,工业化在人口数量上才突破一亿,而今天中国的十几亿人口在实现工业化。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12亿,网民数量7亿,仅微信用户就超过了美国人口的总数。中国的人口规模效应透视出网络市场的庞大。
        1840年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的100年间,以农业而闻名于世的中国,因为没有跟上工业化的步伐,惨遭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瓜分,山河破碎,很多城市和省份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100年间的血泪史告诉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于是我们改革开放,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连同一切西化的东西都涌入中国。一时间,关于西方的历史经验总结,西方的普世观都成了西方神话论。而西方开创的现代化的历史才仅仅有几百年。还好,中国不是一个民族的国家,中国的统一和文明,来源于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中华文明没有被殖民过。所以,世界上古老的文明里,只有中国的文化没有断流,只有中国没有被征服。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中国的实际,大步走进工业化后,依然在网络时代自强不息。
        二是中国的技术优势—领先效应
        现代“丝绸之路”主要经营高铁、核电、航天科技、互联网技术等。中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修筑2万公里高铁,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六成以上,而且实现了弯道超车。

高铁建设有其正外部性,还会带来沿线相关产业如旅游业、房地产、物流业的发展。在核电技术方面,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潮流,很多国家都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建成全国智能电网。中国的智能电网技术和特高压输变电技术领先,如果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建成统一的智能电网,不但对国内输配电设备制造商是空前绝后的机会;就是对新能源产业,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乃至电动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智能电网建设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经济一体化的绝佳切入点。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上,华为公司在5G移动通信技术方面世界领先。中国的微信用户、支付宝用户世界之最,在发达国家也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完全可以推广为世界标准,为世界提供中国式交流手段。2020年疫情期间,为了减少货币传播风险,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发挥了极大作用,加快推进了电子商务和货币的数字化进程,下一步的跨境电商合作会进一步拉动“网上丝绸之路”建设。
        三是中国的文化优势—渗透效应
        西方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源于《圣经》,《圣经》记载了人类各种古老的文明,唯独没有中国。然而,在耶稣诞生前221年,秦始皇已经统一了中国。直到今天,中国的政治治理方式大体上还是秦开创的郡县制。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以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家;以对自然、人生审视为核心的道家;以关注心灵、参悟禅理为核心的佛教互相交织、彼此吸收,逐步形成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中华文明源于农耕文明,是一种求安足(即政治上求“安”,经济上求“足”)而不在求富强的内向型文化。西方则是属于“唯求富强”的外向型商业文化,比较注重空间的拓展和武力的征服,是一种“霸道文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合文化”、“互联互通”、“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等中国理念将成为有中国韵味的普世价值。对于西方来讲,中国的“上善若水”柔和而绵长,难以想象。事实上,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是5000年中华文明的复兴,未来的发展依然需要文化底蕴、文化纽带、文化动力。正如当年印刷术传到欧洲,开启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一样,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快速普及,也正在开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代。
        四是中国的政党优势—速度效应
        中国还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今年春节发布新冠病毒疫情以来,我们国家以钟南山为代表的科学家、中国共产党人,在疫情防控方面讲真话、讲实话,科学指导避疫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政令畅通,由于从政府到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在良好的监督反馈机制下,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了疫情传播,而且创造了武汉10天内建造一座火神山医院的奇迹。对日常防疫起关键作用的还有国务院办公厅设立的手机微信国务院客户端,“互联网+督办”平台小程序,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及时反映问题,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其中的便民服务,集中了防疫检测机构、公民核酸检测结果、同乘查询、防疫行程等大数据,使防疫工作每个环节不落空。截至2020年9月2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我们的世界到达一个痛苦的里程碑,100万人因新冠病毒失去生命。放眼世界疫情影响,中国31个省份都降为新冠疫情低安全风险区,中国公民可以实现十一假期放心探亲、游玩儿,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疫情控制速度和效率世界可见。
        结论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借助中国“丝绸之路”辉煌的“过去时”,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网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影响的时间坐标由传统帝国延伸到现实中国,进一步拓展各国发展空间,影响内容由文化吸引扩大到价值感召,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冯并/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5年5月
        [2]《“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的天下担当》王义桅/著 人民出版社 2017年4月
        [3]《“一带一路”中国的文明型崛起》赵磊/著 中信出版社 2015年10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