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运维及操作的研究与应用 张国强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张国强
[导读] 摘要:智能变电站以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为支撑,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
        国网阳泉供电公司  山西省阳泉市  045000
        摘要:智能变电站以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为支撑,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本文通过阐述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特点,提出智能变电站运维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变电站顺控操作的研究与实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顺控操作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变电站发展的趋势。本文将就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之后对顺控操作及其应用进行简要阐述。
        1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特点
        智能电网中的智能变电站是以-、二次巧备为数字化对象,以高速网络信息平台为信息传输基础,对数字化信息进行标准化,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胃体现信息采集和应用的“同步、全站、唯一、标准”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次设备(如断路器、电子式互感器、变压器)智能化、系统分层分布化、信息模型标准化、信息交互网络化、信息采集就地数字化、设备检修状态化、商级功能互动化,从而优化电网的运行和管理。
        2 智能变电站运维中出现的问题
        2.1 二次压板的操作与设置
        当保护设置已经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尽可能不会随意操作。一般压板退出的情况下,再对相应的定值压板进行调整,当处于投入状态下,相关人员就需要对压板做好恰当的控制,远方切换到相应的定值区。当设备在开关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应当提前将本间隔保护失灵压板和相应的压板一起退出。当保护安全退出以后,不要依赖于投退断路器跳合闸压板来进行相应的操作。
        2.2 电子互感器的电源控制问题
        电子互感器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中可谓是出现问题几率最大的结构单元,一旦说光电互感器不能得到直流工作电源支持的情况下,不管是测控或是继电保护装置,都将难以清晰化映射出一次设备的具体运行细节,此时一次设备便同步深陷于无保护的境遇之内。透过客观层面观察校验,电子互感器工作电源主要是以双重化配置原则为基础的两组直流电源供应,一旦说当中任何一路电源发生断电以及其余故障的情况下,对应的部件将无法针对当下收集到的信息予以可靠性回应,在此类条件下保护装置将自然锁闭。
        2.3 人员素质偏低
        状态检修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任务艰巨,内容复杂。虽然我国已从原本落后的定期检修转向了状态检修,但人们对这一新型检修技术的认识仍有所不足。一些身处继电保护行业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使得维修工作还停留在表面,无法正确检测出设备的安装质量和运行缺陷。
        3 智能变电站运维优化措施
        3.1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起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健全制度规范,完善作业指导。电力企业要结合设备管理使用情况,及时修编相关的作业指导书。运维中心要针对智能变电站的标准作业、监控操作、网络结构、设备检修等,组织技术人员编纂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技术资料和制度规范,如电子互感器运维管理流程、操作票管理流程、倒闸管理流程等。加强风险研判,堵住管理漏洞。

开展设备仿真测试,及时总结自身运行实践和其他单位管理经验,梳理运维风险,完善制度设计,堵住管理漏洞。加强行业规范,推进标准化建设。呼吁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推动智能变电站的标准化建设,实现变电站的模块化设计,推进设备模型和配置文件的标准化、规范化,规范和统一设备接口,降低运维熟练和操作难度。
        3.2 处理好智能变电站日常运行维护事务
        为了切实维持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第一要务便是树立起严格的工作人员维护职责规范体系,保证现场配备专业化维护人员基础上,令他们细致化检验智能变电站设备,依照有关规程处理好对应的维护事务,使得当中遗留的隐患得以尽快消除。再就是全面融入高端的监控设备,保证针对智能变电站各类设备开展实时性监控,确保有关设备运行管理实际状况经过合理汇总过后发送到集控室之中,为后期技术人员分析提供便利性服务条件。建立健全现场设备看板、标示(如巡视对照表、建立交换机连接拓扑图、绘制网络信息流图、规范保护压板看板)等,提升巡检工作的有效性。
        3.3 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为提高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现场安全操作水平,可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培训。既要抓好在培训中心或实训基地的集中脱产培训,也要抓好工区班组的工作现场培训,只有充分调动各方培训的积极性,将培训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培训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体现在工作上。
        3.4 明确检修内容
        状态检修通过设备检修过程中是否停电而划分成四类标准,其中有三类检修需要停电配合,第四类检修的过程中是不需要进行停电处理,变电站的外观监测和检修再通电状态下就可以完成。在停电过程中,第一类检修能够对变电站的整体运行系统进行维修监测,第二类检修则是针对部分的系统进行维修检测,第三类是进行常规性的系统维修监测。设备监测类型还可以通过检修周期划分为例行试验检修和依照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的临时性检修两种。例行试验检修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常规性的监测,包括简单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比如螺丝紧固、自备表效验、功能确认和易损件的更换等等。在设备的检修过程,要提前定制分析周期。如果需要调整检修周期,则需要依据设备状态尽心科学分析和调整。
        4 顺控按钮式的一键化操作及应用
        一键化操作能够按照设备间隔运行方式设定好的各种典型操作票进行操作(运行-热备用、热备用-冷备用、冷备用-检修、运行-冷备用、运行-检修等),顺控操作票一经试验、审批合格后,运行人员在调用中不需修改,直接选取对应的设备及运行方式即可进行操作。涉及多间隔的典型操作票的组合,变电站可采取人工操作与顺控结合、状态转换方式相互结合方式执行。如220kV线路由运行转检修,由于调度分为热备用、冷备用、检修3种状态下达调度命令,现场根据调度命令分别进行3次顺控组合完成线路转检修操作。执行一键化操作,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操作中的人为因素影响,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和系统运行方式变换时间,提高了操作效率和系统可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设备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不断增强,提出了有效的运维管理措施,并根据对顺控操作的实践与应用,表明该项工作极大的提高了变电站值班员的工作效率,避免了人为因素的误操作事故,实现真正的减员增效。
        参考文献
        [1]吴国权.智能变电站运维及操作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5.
        [2]郭青.智能变电站顺控操作的应用[J].大众用电,2014(2):25-26.
        [3]郭飞云,朱菁.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岗位培训解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 (30):64-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