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质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山区建设工程的工程量逐渐增多,直接导致了山区当地的地质环境遭到破坏,造成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产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相关单位要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采取多元综合设计理念。本文主要分析了综合设计理念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综合设计理念;地质灾害;防治
引言:
较多地区的地质灾害类型都属于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且灾害的种类繁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防治的难度。而地质灾害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受灾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威胁到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利用综合设计理念,对地质灾害实施有效防治措施。
1.应用综合设计理念的缘由
近些年由于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处于上升趋势,城市开始不断扩张。城市扩张建设不可避免的要接手山区建设项目。较多的山区建设工程使得建设地的地质环境遭到破坏,环境越来越糟糕,造成地质灾害的产生。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的推进显得尤为的紧迫。由于受到当地地理环境因素及其他要素的影响,使得当地产生了多种地质灾害,使其危害程度较大。部分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给防治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以往较为单一化的防治措施已无法抵御复杂的地质灾害的侵害,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重视起地质灾害的防治,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结合综合设计理念,调整防治对策,以有效提升防治效率。
2.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
2.1地质灾害防治起步较晚
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对于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重视度不够,造成国内地质灾害防排查工作远远落后于国际上其他国家。而国际上对于存在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国家早已产生共识,及早的重视起了地质灾害防排查工作与危险性评估工作。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家在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上已经有较大进展,而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有所欠缺,其中不仅仅因为地质灾害防治起步较晚这一项还受限于遥感技术的发展与法律法规的规范程度、行业制度规范等。
2.2地质灾害防治存在专业化差异与分工不明
现阶段,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要求,受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体建设团队主要都是按照工程位于受灾范围内或是需要做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进行分配的,主要负责进行治理、勘探设计、施工监测工作。这样的情况可能造成从未接触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施工团队要去了解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标准和相关体系,再进行施工规划工作,无法发挥专业技能水平。而部分大型水电、铁路施工单位通常具有地质防灾的施工资质,内部人员具有相关专业经验,但未能实现专业团队的整合,造成资源浪费,无法形成高效的市场竞争。
2.3受限于科技发展
由于地质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自然演化与人为诱发的双重特性,并通常伴随突发性、群发性、多发性、持久性等特征。当前国际上相关的科技发展还十分有限,较多的技术难关尚未得到突破性进展,如泥石流的运动特征等。
3综合设计理念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3.1重力式挡墙与截排水渠
重力式挡土墙的安全级别通常较高,在设计时要注意到墙体高度随坡度高度变化而变化,一般采用的是直立式重力挡[1]。挡土墙一般采用的是水泥砂浆进行砌块处理,填料通常优选砂性土,没有砂性土时则选择使用粘性土,粘性土中应当掺入碎石、粗砂。
挡土墙每间隔一段距离要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处于地质、地形发生变化的地带及其填挖分界处,应当增加伸缩缝。挡土墙的顶部位置应用一定厚度的水泥砂浆找平,外露面要做勾缝处理,勾缝一律设置为凸缝。挡土墙还有设置泄水孔,泄水孔的位置位于墙前地面上,并用PVC管道来做泄水孔。在泄水孔的迎土一面设置反滤包。
截排水渠要安装于墙顶之上,一般要根据土侧的高度进行合理调整。截排水渠主要是用来将拦截住的水排放出去。在进行修建的时候,尽可能的使用水泥砂浆与块石。块石要求要未经过风化、大小匀称,完整的石块。截排水渠在修建完成后,要进行抹面处理,抹面时一般是采用的水泥砂浆,抹面层要平整,不能有裂开的部分。截排水渠的沟底的转折点应该用圆弧进行连接,以保证水流能够通畅。同时截排水渠要注意分段进行修筑,接头处用沥青和麻絮进行相应的填充。
3.2石笼挡墙施工
石笼挡墙施工一般会进行石笼护脚箱的深埋,石龙的材质一般是采用的较为普通的热镀锌钢丝制造的。石笼挡墙施工操作前,要对石笼进行组装,石笼内要进行石块的填充,填充的石料选择容重较大、坚硬且未经历过风化的,外层的石块要尽量大些,石块的棱角要突出于网孔外部。石笼内侧通常使用的是小石块进行的填充,并保证下基础部分平整。石笼的编制要合乎当前的操作工艺,用机械将铁丝进行弯曲处理,制作成网孔状的物件,拖到工地后编制成网。石笼进行安装的过程中,立面上下层之间要错开,剖面的上下层也要错开,并掺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以达到保护作用[2]。石笼要依据设计图联结困扎,并按照坡度制作好坡度架。在安装后进行石料填充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中间的隔网是否受到过挤压,为了避免石笼发生变形在外侧要用钢管进行加固处理。对其进行石料填充时,一定要选择较为坚硬的石头,且石头不能够被风化过,粒径也要达到相关的标准。填充时机械与人工投放的高度都做了相应的要求,杜绝一次性填满的现象出现。在一层石笼填充完成后,要对石笼的高度与平整度加强控制,以保证能够达到施工的要求,施工完后要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进行验收。
3.3危岩的治理工作
对于危岩的治理工作,可以对于危岩的不同的规模与性质进行分类,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其被动防护网的设置一般设在斜坡地处的高程点上,对部分落石的冲击进行有效拦截。被动防护网的结构由环形网、钢柱、支撑线、双绞六边形网、减压环组成。危岩的治理常采用危岩锚固、预应力锚索、危岩支撑进行。锚固的目的在于对主控结构面的扩张进行限制。而锚索主要是应用于江南地区的危岩体的治理上。在进行支撑工程施工时,应当遵循间隔跳槽施工的顺序展开,对于基础埋置深度进行合理的控制[3]。对于支撑墙体的修筑一般使用浆砌石块进行砌筑的,石材的强度要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支撑处理时要使用抗滑片石垛和抗滑挡墙、抗滑桩。对于陡崖上的浮石主要由人工进行清理,清理时由上而下再到由里而外的顺序进行,破碎的岩体要进行分解,分解后的形状为块状或者是条状,并由顶部运离。清除过程中,要强化施工的监测工作,避免清除面出现爆破现象,造成危岩体不稳定。对危岩进行清除处理前就要对母岩的损坏程度进行反复的验证。并保证清除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安排在防护网安装之后,以免造成危岩滚落。由于危岩体内部的破裂面较多,为了能够保证危岩体的完整性,有必要进行灌浆封闭处理。灌浆封闭主要是通过在危岩体内的上部进行钻孔。灌浆孔应当尽量的穿透较多的岩体的裂缝,主要是要穿破主控裂缝面,灌浆的材料要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灌浆是危岩体整体性要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时主控裂缝的力学强度也要适当的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活动造成的影响,有必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现阶段,较为单一的设计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需要,而只有通过采取多项综合防治的措施才能够有效的治理地质灾害。在推进地质灾害治理时,要尽量发挥治理团队的专业,提升治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祥超,张锦娟,李奕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浙江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设计理念探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9,31(02):49-50.
[2]蔡俊涛.生态设计理念含义及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珠江水运,2019(09):19-20.
[3]黄聪,殷虹.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