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的研究 葛运幄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葛运幄 何湘锋 黄德燕
[导读] 摘要: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种类开始出现,这样会为现代文明创造满满活力的同时,便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种类开始出现,这样会为现代文明创造满满活力的同时,便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但是伴随着建筑物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往的建筑结构也逐渐开始出现了许多的裂缝,这些裂缝种类主要包含沉降缝、伸缩缝与抗震缝等等。在具体的检验过程中,此种裂缝对于建筑物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基于此,在实际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变形的控制作为建筑质量的一种重要保障。
        关键词:房建工程;结构变形;裂缝施工
        1房建工程结构变形缝类型
        1.1伸缩缝
        要促使这种缝隙可以产生一定的防护效用,需要充分发挥相关工艺的作用,促使建筑在温度改变的情况下,不会由于伸缩距离改变等促使建筑物造成挤压,尽可能的保证安全。首先,在进行设计之前,需要对受力变化最为显著的部位进行认真与仔细的核对,像是梁、墙、柱等等,同时注意依照相关的规定来充分保证实际的形变量。由于整体的高度与温度之间的变化是呈现出正比关系的,由此会导致热胀冷缩呈现出一种十分显著的趋势,基于此,对于一些部位也要不断加大对于钢筋的使用。其次,对保温材料进行合理的填充,将建筑与伸缩缝之间充分隔离开来,要保证伸缩缝,需要合理的选择一些相关的隔热材料来进行有关架空层的设计。
        1.2沉降缝
        由于多数建筑都带有一定的裙房设计,虽然房屋之间的间距是相对较大的,但是由于地基中都是相连的,由此也致使建筑区会在地下呈现程度不一的沉降现象。基于此,需要有效地设置沉降缝,促使主体地基可以充分分离,继而逐渐形成相对独立存在的地基。在有关桩基的设计中,需要充分保证周边岩石层的稳定性,继而依照桩基负荷、密度要求设置等等来进行适当的加深,以此来逐渐降低沉降设计所给出的指定的指标、制定合理的施工基准。另外,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缝隙的深度进行仔细的确认,通过地基的实际承载力、建筑的负荷与桩基埋深等等作为宽度的确定标准。在主体建筑与裙房位置关系这一方面,如果裙房设计是悬挑结构,那么久不需要进行沉降缝的设计,如果不是那么就要在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基础之上,合理进行规定位置的设计。
        1.3抗震缝
        地震波主要分为横波与纵波,基于此,如果反映到建筑物之上就会促使方向出现十分严重的不确定性,另外,所产生的力也是无从得知的,基于此,上述两种工艺实际上是无法直接的使用到地震缝中去的。地震缝的设计一般都是要依照地震模型架来开展的,首先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建筑的高度,如果建筑的高度越高,那么建筑也会更加的不稳定,地震所产生的影响也就会变得更加大。因此需要依照不同的高度设计出不一样的抗震缝,一般都要保证其超过50米,地下层也要超过3层,一定要设计出5厘米的抗震缝。其次需要实现平面结构的优化,所有的缝隙位置都是一定的,在进行施工作业的时候,就要尽可能的考虑在相对比较大的空间中去进行设立,不断减少对于空间所产生的依赖,促使所有的建筑物的主体结构逐渐得到充分的优化。最后,对所有区域的抗震性进行客观与精准的计算,基于此,在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设置保护装置,可以有效地提升其抗震性。
        2房建施工变形缝施工技术创新
        2.1伸缩缝技术创新
        开展伸缩缝技术创新是保证房建变形缝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房建施工离不开对于混凝土的合理使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如果将混凝土投入到高层建筑,那么在施工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非常强烈的热胀冷缩的特性,而正是由于在这一特性的影响之下,房建施工也逐渐实现了凝固效应,同时可以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之下促使混凝土出现相对应的变形效果。另外,在创新的过程中,如果应力超过了可以承受的极限,那么就会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痕。
        2.2沉降缝技术创新
        对于房建施工来说,沉降缝技术的创新意义非常显著。

在进行沉降缝设置之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地下室设计,发挥施工新技术的作用来解决设置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要有效地减少沉降量,不断降低有关的沉降差,需要尽可能的将支撑的基础逐渐设立在密度大、压缩小的地基之上。主楼与裙房地基地质与埋深程度的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分开施工,完成分工之后再开始裙房的施工工作,以此来促使两者之间的沉降是无限接近的。将裙房设置在地基相对较弱的地基之上,需要保证裙房与建筑主体之间的沉降是一致的。要避免整体建筑的承压失去平衡,需要尽量避免在独立沉降的两部分建筑之间设置与搭建支梁。
        2.3防震缝技术创新
        进行防震缝技术的创新是保证建筑变形缝施工技术创新的关键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如果建筑物的不同部位的强度、高度与质量都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差距,那么建筑对于地震强破坏力也是缺乏抵抗的,在此情况下,建筑物也非常容易出现建筑物破损的现象,要保证建筑物的防震系数,建筑单位需要进行防震缝技术的创新与防震缝的设置。
        3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技术要点
        3.1梁模板的施工
        有关梁模板的施工,需要首先对梁底进行施工,之后将其固定起来,最终在变形缝的侧模板开展相关的铺设施工。在进行变形缝模板的施工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直接的加强,一定要在互相平行的梁模板之间搭设撑木将其固定起来,需要注意的是撑木间距的距离,需要超过20厘米,并且在施工的时候还要注意,底模的支撑一定要尽可能的宽,撑木需要保证固定到位,促使撑木之上的钉子可以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避免出现相对严重的位移。另外,还要保证撑木在进行拆模的时候需要将钉子拔出来。
        3.2撑条的施工
        在有些变形缝的相关设置中,由于建筑结构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有关撑木的设置方面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变化。举例说明,在测量侧模的位置进行撑木的设置之时,都需要首先设置好相关的模板,之后使用钢钉来将侧模与撑木等固定好,最后使用木楔子来将其固定起来。在进行拆模之时,首先需要将木楔子取下来,之后是撑木,最后是模板。但是在墙体以及柱体侧模的施工过程中,虽然基本的步骤与操作是一致的,但是在完成撑木的固定之时,木楔子一定要保证控制在撑木的前后与中上的位置,这样才能有效稳定所有的侧模,促使撑木的受力可以逐渐变得更加的合理。
        3.3柱模板的施工
        柱模板在施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柱子远离变形缝的三面开展侧模的搭建,在完成搭建之后也不能首先对其进行全面的加固,只是单纯的加固柱箍即可。之后逐渐将撑木植入到模板中去,促使其始终都保持着一种垂直的状况,另外,还要尽可能的保证撑木不变形,同时还要设置钢钉,以此来保证其稳定以及拆装的方便。柱模板的变形缝需要与梁底模板之间保持着一致的高度,同时对其进行校正与施工。在设置撑木之时,需要保证距离保持在10厘米左右的范围之内,同时还要注意尽可能的避开螺栓的位置。如果需要在变形缝侧的模板之处进行开孔设置,那么就要注意用加强钻来从对应的另一侧来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在房建施工的过程中虽然结构变形缝相对不够起眼,但是其对建筑质量与安全所产生的影响确是不容忽视的。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其分析与研究充分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马琰.房建工程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的研究[J].四川建材,2020,46(08):93-94.
        [2]陈涛.小间距立体交叉隧道上穿施工结构变形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20(06):108-112.
        [3]李琛.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要点问题分析[J].居舍,2020(13):52-53.
        [4]周建东.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要点问题分析[J].居舍,2020(11):72.
        [5]李宁.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探析[J].居舍,2020(0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