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逻辑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毛建萍
[导读]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应立足于语篇,帮助学生凭借语篇材料所传达的信息
        毛建萍
        浙江省临海市第六中学    317000
        【摘  要】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应立足于语篇,帮助学生凭借语篇材料所传达的信息,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和连贯手段,有篇章结构的概念,知道如何谋篇布局,培养学生语篇逻辑分析思维能力和篇章构建的能力,进而达到运用语言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以读促写的目的。
【关键词】语篇教学   逻辑分析   读后续写
        
        《英语课标》(2017年版)指出,英语教学应该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同时指出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予语言以主题、情景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问题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点,从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充分利用语篇知识更加有效地获取或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达到运用语言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目的(教育部,2016)。
        《英语课标》把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其界定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具体设计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英语语言的心智活动。因此,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本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有重要意义,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
        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偏重对文本内容片段化和割裂式的理解,忽视对文本中串联全文的“文眼”的解读和分析,导致学生不能整体理解文本内容,更无法透析各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因为没有篇章结构的概念,不知道如何谋篇布局,而且写作中只是机械地堆砌词语和句子,不会使用起承转合的衔接手段,篇章缺乏衔接连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关注语言知识和文本信息的同时,更应立足语篇,从文本结构着手,根据文本特征和语篇内容,搭建文本的框架。凭借语篇材料所传达的信息,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和连贯手段,培养学生语篇逻辑分析思维能力和篇章构建的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一些教学案例片段,探讨如何进行语篇逻辑分析,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一、语篇教学,逻辑分析教材文本的途径
1. 梳理文脉,搭建信息框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深入研读语篇对于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教育部,2018)。在阅读文章时,学生应该抓住其内在的重点信息,如果时记叙文,就要了解when,where,who,what,why和how 等这些关键信息,只要能够把这些关键信息梳理清楚,文章的大意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了。例如人教版NSEFC Module 4 Unit 2 Reading“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The 5W’s&1H

Main idea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about Yuan Longping,a great pioneer of growing high output rice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再如2017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读后续写 “A Vacation With My Mother”

Main idea:Mom and we took a family trip to Colorado and North Dakotal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and enjoy sights on the way when I was 11.
2.段落发展,把握多元变化
段际连贯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关键,揭示段际连贯方式,体验段落之间不仅存在形式逻辑的衔接、话题的统一性与层级性、主题的一致性,而且存在着语义上的连贯性(李福庆,2016)。在教材文本中,常见的段落关系有并列、承接、从属、转折等,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认清多元的段落关系,把握文章大意和内容。例如人教版NSEFC Module 6 Unit 5 Reading “An Exciting Job”,这是一篇记叙文,开篇伊始,作者提出问题(problem),给出关键词greatest阐明自己对作为一名火山学家的理解,第二、三、四段对第一段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反应(response),第二段从叙事角度,围绕 when, where 和 what 等叙事文核心要素描述了作者的重要工作经历及其影响;第三、四两段则围绕“火山喷发前—火山喷发中—火山喷发后”的时间线索,叙述了作者的所见、所闻及所历。最后一段便是肯定的评价 (evaluation),整篇文章结构清晰,主题突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构概念图来梳理分析该文逻辑框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表达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戴军熔,2014)。如图1:
3.句间关系,关注提示语
节段内的整体连贯是西方演绎型的思维特征和语篇线性推进模式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节段内支撑句 的纵向连贯。如果节段内的支撑句得到了合理的安排和衔接,那么句子之间就是逻辑地彼此相关,从一个句子到下一个句子的衔接是自然而流畅的。句间关系涉及句子之间逻辑架构的搭建,句间关系分析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速度,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业,而要准确把握句间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语句中的提示语。例如人教版NSEFC Module 1 Unit 2 Reading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是一篇说明文,按时间顺序说明了英语的起源和发展。介绍the history/development of English 时可以用以下图来引领学生找出关键信息: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篇分析梳理文脉,合理搭建英语认知结构,进而清晰地观察段落发展,敏感地把握段落递进、转折等多元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提示语,把握句间关系,从而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写作作为一种输出方式,由语言、写作技巧和思维组成。 如果说文字作品是果实,那么,语言和技巧就是树干,负责源源不断地运送养分——思维。所以,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要关注语言积累与写作技巧训练,还必须结合写作的思维过程,系统地训练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类等形式的逻辑思维能力(文秋芳、刘润清2006)。   

二、以读促写,逻辑分析在读后续写中的应用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不仅仅回应阅读文本语言,而且还要回应阅读文本的内容(Harmer, 1998)。写作课堂上采用语篇互动,实现由读者到作者的顺利过渡,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中提高读后续写能力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除了一篇地道的文章没有可以参考的资料,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带领学生很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丰富的语言表达,对学生后面的续写产生一种半控制性的心理暗示。续写的文章要融入原材料并且和原材料形成一个符合逻辑的完整故事,离不开对故事情节的合理推断。学生必须在理解原材料大意以及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结合给出的段落开头语所提供的信息,开展合理的想象和创造。如果要继续进行续写任务还需要设计出合理的关键词,开头语。从给出的段落开头语来分析,有些开头语没有过度的限制,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发挥自己正面的想象进行续写,,这属于完全开放性质的续写。但是有的开头语有一定的限制,这就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给出的情境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在限定的范围里发挥,这属于半开放性质。例如样题中的开头语the taxi和the Police Station 等词语就限定了想象的思路。大致就可以知道Arthur是要跑去警察局,至于途中发生了什么,警察局里发生了什么,结果最后如何就是由学生自由发挥了。


读后续写是高考英语新推出的写作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语篇和两句段落开头语,结合上文的故事情节并且使用五个以上的关键词来完成故事的续写部分,使成为一篇与给定语篇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字数要求在150词左右。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他们读后续写存在的问题是:故事缺乏逻辑性与连贯性。而续写内容与给定材料是否具有逻辑衔接是高考读后续写题型的评价标准之一。也就是说一篇好的读后续写作文在思维上要与上文连贯,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合理衔接。优秀的教师总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文本(Harmer, 1998)。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阅读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其中记叙文文体裁是最为常见的。记叙文是故事语篇,有些故事又较为浅显,学生们基本上都能看懂意思,可以自主理解故事情节,正好可以用来进行读后续写。教材中可用于读后续写的记叙文有很多。
通过读中和读后两个环节提出的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特定细节和语言运用以及文字背后的情感态度进行分析和理解。提出的问题虽然可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如果是发散性的问题就更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语言的能力和逻辑能力。也可以通过一些假设性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比如从不同角度复述课文,换位思考,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做法等。例如在教授人教版NSEFC Module 6 Unit 5 Workbook “Trapped By The Flood”时,在处理完课文信息后问学生以下问题:
Q:How did you feel as you read the passage?
A:Excited, worried for Sara and her baby./I felt like I wanted them to hurry up and get
        out of there.
Q:Did you think Sara did the right thing? What is your suggestion?
A:She could have waited quietly upstairs in the house. /She could have left the house before the water came. /She could have left the house as soon as her husband phoned. /...




除了现行教材,高考真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都知道,高考题都是由各位专家多方研究反复探讨出来的,质量非常高,我们应该要物尽其用。例如在分析2018年6月的读后续写原文时先让学生Read for basic information and get the main idea:My dad treated me to a special summer vacation in Uncle Paul’s farm in the Wild West, where I experienced my first horse-riding with my father’s company.(图1) 接着学生Read for plot(development) and feelings:(图2)







                  图3                                           图4
上述内容完成后,再根据给出的两句首句(Para1 Suddenly a little rabbit jumped out in front of my horse. Para2 We had no idea where we were and it got dark. )来预测故事的Ending:
Qs: Far from the farm, maybe in the forest, what happened in the afternoon? Why did the rabbit jumped? How did the horse respond? Did it follow the rabbit or get wild? What did we do and how did we feel? What would the horse do when it got startled? What would a green-hand do when the horse got startled? What happened towards the evening/at night? How did we lost? Maybe we spent one night in the forest, so the next day...How did we find our way back? 在此顺便给学生一个Tip: By raising questions on your own, you can produce more detail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有了这么多的铺垫,学生的续写自然就有内容可写了。在完成他们自己的续写后参考下面的标准来自评或者互评,修改之后在结合范文。相信这一系列的流程下来,学生的作文自然会有模有样了。
读后续写评价表(Assessment Criteria for Writing)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篇分析梳理文脉,合理搭建英语认知结构,进而清晰地观察段落发展,敏感地把握段落递进、转折等多元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提示语,把握句间关系,从而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分析语篇结构,再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是如何构思谋篇、展开段落、阐明主题的,尤其是段与段、层与 层及段落与语篇间的连接、转承方式,学生获取的不再是零散庞杂、孤立无序的信息。这种语篇结构分析 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格式参考、语法特征、发展方法、衔接和连贯等写作技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英语写作中篇章构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015
【2】王 蔷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 [R].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12(2)
【3】姜建军 语篇分析:培养学生篇章构建能力的起点[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7(5)
【4】王蔷 蔡红 高中英语写作微技能同步导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5】戴军熔,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6】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M].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1998
【7】鞠春燕 优化提问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5(08)
【8】陈倩倩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