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音乐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张艺莹
[导读] 二十一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张艺莹
        肇庆市百花园小学     526020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科都利用数字平台进行辅助教学,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老师们重要的辅助手段。尤其是音乐学科,需要大量的资料,让学生们去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再去创造美。2020年的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推迟开学,居家隔离。信息化技术由课堂的辅助教学工具,转身一变,成为了在停课期间的主要学习方式。整个国家教育一线都投身于线上教学的摸索之中,正因如此,对我们的信息化教育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世卫组织以及医学专家们预测新冠肺炎有可能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因此网络教学对特殊时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学;疫情;信息化技术;网课
        一、信息化教学的模式
    我们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线上教学的时候,一般会出现两种教学模式:一是线上直播教学,老师进行提前备课,在上课前,通知学生进入直播平台,利用直播的方式现场教学;二是录制微课,老师提前备课,在网上收集各种资源,通过剪辑、录制等手段,弄好一节20分钟左右的微课,让学生按时学习。这两种线上学习模式都各有千秋,需要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操作。线上直播教学,对于信息化技术要求没那么高,老师准备一部手机,下载一个直播软件,一个支架,确保网络畅通,在学校课室里就可以实现现场教学。而且直播教学可以看到学生的上线情况,也能进行实时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解答疑问。弊端是直播对网络的要求比较高,稍微网络不好容易掉线,或者断断续续。微课录制对技术上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老师学习各种剪辑、录屏、视频软件,还要收集各种资源。但是内容比较精炼,学习目标明确,可以反复观看,并且内容可以比较丰富,听课受益的人更多。弊端是不清楚学生是否参与学习,不能与学生互动,不能立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两种模式各有利弊,需要按照学科需要进行选择。
        二、微课教学更适合音乐学科
微课是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内容精炼、针对性比较强,而且表现形式多为视频,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作为一门艺术性课程,教学模式也应与文化课有所区别。[[[1] 李秧秧.微课在小学生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北方音乐,2016,(20):126-126.
]]在教学实践中,微课在音乐教学中起以下作用:
(一)微课教学能更好的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气氛
以在疫情期间录制的微课《音乐知识:渐强与渐弱》为例子。在导入部分,我利用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到大草原上去聆听马蹄的声音,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仔细聆听一下子就能发现马儿离我们从远到近,再从近到远,马蹄声音从弱到强,再从强到弱。通过对身边熟悉的声音进行对比和模仿,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渐强和渐弱的概念。
(二)微课教学内容更精炼,更有目的性
微课教学一般都是围绕一个知识点或一首歌曲进行教学,重点突出,一切形式都是围绕着学习重点去开展,学生更明确重点,更容易吸收掌握,而且学习的时间比较短,学生不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三)活跃课堂,增强参与度
知识的巩固,往往需要各种不同的练习,才能使学生们懂得如何运用知识。

在《音乐知识:渐强与渐弱》的教学中,学生理解了渐强与渐弱的概念以后,我设计了一些画面生动有趣的小练习,例如:
1.运用不同的方式去拍打出渐强与渐弱
我通过录像分别展示了以拍手、手指敲桌子、敲鼓、嘴吐气的方式进行渐强与渐弱的处理,在展示后我留有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跟老师一起做一做。在听课的学习中加入一些有趣的肢体练习,让学生动一动,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孩子们就更喜欢上音乐课了,音乐知识就更扎实了。
2.通过添加渐强与渐弱让儿歌情感更丰富
课上我以《小毛驴》这首大家都熟悉的儿歌作为创编的材料,让同学们听辨老师在歌曲哪里加入了渐强与渐弱。这环节,既让学生集中精神认真聆听,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辨能力。我在歌曲中“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真得意。”这一句中加入了渐强,表达了小朋友很得意的心情。在“不知怎么咕噜噜噜噜,我摔了一身泥。”这一句中加入了渐弱,表达了小朋友摔下来灰溜溜的心情。通过唱歌,学生知道原来渐强和渐弱可以用来表达歌曲的情绪,也能使歌曲变得更生动有趣。在这过程中,学生慢慢能自己控制好歌唱力度。
3.走进音乐小屋,听辨力度
音乐小屋里有三个音频,分别有渐强和渐弱两种声音,学生通过听辨,检验自己是否掌握知识。孩子们喜欢有挑战的活动,回答正确会有成功感,从而能持续的把精神投入到学习当中。
4.力度小游戏
最后,我准备了一个事先找孩子与家长录好的音乐亲子小游戏为结束,这个游戏叫《找骨头》,家长扮演饥饿的小狗,孩子把准备好的骨头道具藏在家里的一个角落,藏好后通过声音的渐强和渐弱提示骨头的距离,引导家长找到骨头即过关。通过亲子活动增加其趣味性,也能增进家庭感情,又能检验知识。
微课既能解决很多现场老师自己难以展示的环节,又能图文并茂的展示知识,比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因此,微课教学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三、微课的制作
(一)教学准备工作
微课有别于常规课,它只有20分钟,因此,它的内容需要更加精炼,学习目标明确,每个环节紧环相扣。首先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步骤。其次, 要准备好一切需要的设备,如:电脑、录音设备、手机、录像机等,还要对一些需要的制作软件进行选择并熟悉运用。
(二)微课制作
微课制作质量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主要分三个步骤。第一,将前期准备好的各种资料准备出来,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要编排好各种资料的顺序,选择适合的呈现方式,形式要新型,突出重点内容。如在《大家一起来》这首歌曲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的视频,选取部分内容插入微课中,使其更具有音乐色彩,还要搜集一些学生做游戏的画面,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根据设定的教学时间合理筛选教学内容,对于一些视频资源,要适当删减,使微课内容更加精炼,此外还要注重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眼球,刺激他们的感官,渲染浓厚的学习氛围。如在讲述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事时,可通过插入视频前段讲述其故事,同时还要注重文字和图片的结合,做到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名人成名的艰辛历程。第二,教师要根据剪辑好的视频文件配以相应的音频,控制语速,还要有情感,做到条理清晰,先讲解基础知识,再讲解学习技巧,再深入解读音乐教材,循序渐进,可在音频中掺杂音乐片段,丰富教学内容。第三,后期制作,录制完音频后,教师反复观看,观察视频内容是否与音频吻合,吐字是否清晰,杂音是否处理等,还要严格控制微课的实际,根据教学重点适当删减视频内容,做到精益求精。[[[2] 勾南.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329.]]
(三)吸取反馈,精益求精
日常当中我们一般采取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还在摸索当中,需要我们不断从制作中吸取经验,慢慢完善,把微课资料收集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
        四、结语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网络教学已是未来的趋势。在特殊时期,它能保证学生们的学习不受限制,在平常的教学中也能用之优化教学,甚至也能受益于欠发达地区,提高其教育水平。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


 参考文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