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减轻小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胡维娜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身心健康发展
        胡维娜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布政小学 浙江 宁波 315157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跟随素质教育的更新变化节奏,学校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做出了调整与改变,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合理运用体育锻炼进行心理调节,有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减轻心理压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锻炼;有效干预;心理障碍
        前言
        根据近几年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健康情况做出的研究,发现很多学校不仅在一些简单、基础的体育项目小目标上都无法达标,学生还存在着各种心理障碍,若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身心素养和运动机能的发展,有效改善学生心理压力。
        1、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的积极作用
        1.1经研究表明,一些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情绪状态比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好很多,这样一来引导学生坚持参与体育锻炼就可以改善学生情绪状态。
        1.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改善学生性格,使学生情绪稳定等,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智力水平。
        1.3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动作量、动作难度、气候条件等)和主观困难(如畏难心理、疲劳等),还可以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如:怯懦心理,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1.4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体育锻炼可以淡化小学生消极情绪,释放学习压力。
        2、体育锻炼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
        在近几年体育项目的发展下,体育项目涵盖的种类越来越多,由此可以对存在不同类型心理障碍的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种种心理压力,教师要分析、探索、寻找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压力的切入点,逐步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1选择性锻炼,克服心理压力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常设相对轻松、愉快地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压力。体育锻炼是以身体锻炼为主,合理设计体育锻炼,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宣泄的途径,正确把握小学生畏难的心理特短,帮助学生克服体育锻炼心理压力。
        比如在进行基本身体活动时,快速跑、接力跑、障碍跑、耐久跑、跳远、跳高相结合分成两种锻炼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素质5秒快速进行项目选择,10秒左右整齐列队,第一次:蹲踞式跳远和跨越式跳高的快速选择;第二次:50米快速跑和接力跑的选择;第三次:3个100米障碍跑和400米耐久跑的选择等等。各个项目全部完成后可获得矿泉水一瓶,以示鼓励。
        选择性的练习锻炼,锻炼学生勇气,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果断抉择,并主动完成锻炼目标,学生会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逐渐克服体育锻炼心理压力。


        2.2团结性锻炼,转移心理压力
        一些学生在与学生交流和人际交往中受到一点指责就感觉自己毫无价值,变得越来越不爱与人沟通,在体育项目锻炼中,利用队列队形练习让自己在这些项目中主动与周围学生合作、交流,长期以往能帮助学生逐渐克服这种冷漠心理。
        例如队列练习:集合、立正、稍息、向左(右)看齐、报数、向左(右)转、齐步走、解散等原地队列的锻炼,在锻炼过程中演示、讲解规范动作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使学生能注意动作要领,动作准确;或队形练习:各种列队分、并走及其他队形变化形式。教师通过分析、观察、探索并设计适合小学学生的锻炼方案,队形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精神,步调一致。
        在队形队列锻炼过程中学生会注意力集中,要求并约束自己的同时相互提醒掌握动作和步伐,可以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价值感,有助于不良情绪的转移,提高学生体育素养转移心理压力。
        2.3评价和交流,减少心理压力
        在体育训练完成后,通过交流安抚学生紧张心理,对训练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使学生身心状态得到缓冲,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在评价中对表现突出、态度认真、练习积极和有所进步的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在今后的体育训练中整体进步;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自评和他评和互评,对训练过程中情绪过于激动表现暴躁的学生进行疏导,在意见和建议中懂得相互尊重,相互协作才能取得成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有效减少心理压力;
        像学生群体传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可以有效抵御心理疾病,提高人际关系水平,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提高抗压能力等,如果心理素质不好,这个人的一生将在自卑、自傲、或者暴躁、疯狂、黑暗的心理下生活,如果心理素质好,这个人的一生会遇事不骄不躁、阳光、遇到不平也会化悲愤为力量,克服一切困难,或者开设相关健康教育类课程,减少学生心理障碍,促使学生健康向上。
        结束语
        在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中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想帮助现阶段学生克服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首先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建设,让我们从小学生抓起,培养新一代学生良好的身心素养,使学生在身体的到锻炼的同时改善学生情绪,努力克服心理障碍,释放学习压力,迎接努力向上的一生。
        参考文献
        [1]周青,朱厚伟,吴书丹.体育教学中不良心理对学生的影响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8):121+123.
        [1]周颖.体育锻炼对减轻小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3):214+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