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黄曙光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黄曙光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为了能够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必须要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全面优化与调整。
        陕西明德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18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为了能够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必须要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全面优化与调整。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引言
        探究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时,要对现阶段建筑框架结构的特点和常见施工问题进行了解和分析,对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分项工程及变形缝施工技术进行设计和完善,从而保证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提高框架结构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简介
        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主要指的是由柱和梁共同组成框架结构来为房屋提供承载力。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建设越发迅速,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建筑用地越发紧张,为了能够节约用地,城市建筑都向着高层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砖墙承重方式无法为高层建筑提供强大的承载力,受重力和负荷的影响,高层化建筑对墙体支撑框架结构有着更高的要求。当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框架结构主要有装配整体式、装配式、全现浇式、半现浇式。其中装配整体式框架需要的模板较少,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应用范围广;装配式框架主要应用于对预制建材的装配焊接过程中,抗震性能较差。全现浇式框架主要应用于模板制作过程中,这种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是工程时间会变长;半现浇式应用于现场施工中,对梁和柱进行浇筑,在此过程中会用到预制模板。
        3、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施工的具体特点
        针对实际建筑当前的框架结构,逐渐向高层、超高层不断发展,而这使得建筑物的竖向构件不断增加,会使得建筑的框架结构需要承受的重力以及荷载也会变大。想要保障建筑物整体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达到标准要求,那么就应制定大尺寸柱体来作为主要的支撑,而且墙体强度也应进一步提升,这也给框架结构技术带来更多的要求。因此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明确增强构建稳定性以及抗压能力的重要性,主要就是强化地震荷载以及风荷载等工作。而且想要增强建筑物质量,就应制定完善的钢架支撑的系统,而针对这一系统虽然没有具体设计要求以及标准,也没有对柱体、横梁等特殊要求,可是在开展高层建筑施工时,也要重视抗剪力问题,结构具体布局以及材料应用等问题。
        4、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4.1、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要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施工,在施工重要把握几个重要的点,这些重要点体现在:标高位置正确很重要,要先确定其正确位置,这是对其进行施工的首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对模板进行施工。施工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日照的影响,在确定其具体位置的时候可以从颜色方面加以控制,比如选用颜色比较亮的油漆来区分。在确定其进行放线确定其具体高度的时候,要针对具体的需求对放线的结果做相应的统计,而且相关作业人员要对这项数据统计结果进行不断的校核防止出错。
        4.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在钢筋施工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尤其是针对钢筋材料的准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钢筋材料的下料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来进行,将钢筋切割成最为合理的长度并进行折弯,使钢筋都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造型设计要求。在钢筋切割完之后,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储存,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每批钢筋材料的领用都需要做到有迹可循,确保钢筋材料的合理使用,杜绝随意领用问题。

再者,建筑工程的各个部门需要做好交接工作,针对钢筋的储存和输送都要做好相应的记录,提前沟通好特殊类型材料的存储,为其预留空间,确保钢筋质量。
        通常情况下,如果钢筋材料的类型不同,那么其性质和热胀冷缩的系数也会有差异,就需要预留相应的尺寸来确保放料、下料过程的合理性。钢筋在经历了二次加工之后,其体积会产生变化,留出合理的尺寸能够有效提高钢筋施工的质量。在预留过程中可以参考钢筋弯曲的总长度,若<250mm,应当预留约0.6cm的长度,若>250mm,需要预留出9mm的长度。在实际放料、下料的过程中也需要时刻注意好钢筋的收缩和膨胀程度,做好预留尺寸,就能够防止因长度不合理而重新放料、下料,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4.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应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想要要求。也就是通过控制水泥用量,提升其泌水率增强其粘聚性。也要控制水石灰比例,可以说水石灰比例对于水泥稀稠情况有一定影响,必须要注重其满足想要的比例要求。更要控制其用砂量比重,其用砂量的总用量中占比重是会对混凝土施工情况带来影响的,因此在实际施工前,必须要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达到标准要求。
        其次,注重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混凝土的搅拌时,应有效控制其配比,增强搅拌时监督效果,保障其满足施工要求。而且,要保障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保障搅拌时间满足规定要求。另外在竖向结构混凝土的浇筑时,应严格结合规定来进行分层浇筑,先开展水泥砂浆浇筑工作,之后进行浇筑混凝土,由此能够杜绝蜂窝问题出现,增强混凝土浇筑质量。
        最后,注重混凝土养护工作的开展。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后期中,其混凝土养护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在一般混凝土养护中主要就是以自然养护、加热养护为主。其自然养护是在施工现场运用的方法,以薄膜覆盖后浇水养护,或是浇养生液等形式进行养护。
        4.4、变形缝施工技术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通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或破坏,使建筑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大幅降低,变形缝就是为避免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因此在探究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时,一定要重视变形缝施工技术,严格按照图纸和施工规范施工,防止因为变形缝施工处理不当,对建筑物装修及使用造成损害和安全隐患。
        如在施工前要确保将变形缝内的垃圾清理干净,并将其作为一项验收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中要明确要求施工人员尽量避免将砖头、混凝土残渣等建筑垃圾掉入施工缝内;在浇筑板、柱等构件时,用和缝宽相同的苯板填嵌,形成自然的水平、竖向保温带;在安装外侧扣板前,可沿变形缝做一道防水层来阻隔湿气向外渗出,从而避免出现墙面污染及涂料脱落等现象。此外,竖向变形缝扣板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安装施工,确保使用功能及外墙美观。
        5、结束语
        针对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环境下,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也逐渐受广大建筑工作者的关注,对于基础性设计工作是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建筑施工中,应重视框架结构的施工,合理的设计具体的施工方案,以此保障框架结构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严格开展和把关施工中技术流程,进而增强工程质量施工质量,为我国建筑行业稳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单人旭.试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36):27-28.
        [2]李剑峰.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1): 150-151.
        [3]黄郑凯.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 140+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