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0期   作者:张骞
[导读] 目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行CT检查,分析其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所能收获的效果
        张骞
        新乐市中医医院  河北 新乐 050700
        [摘要]目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行CT检查,分析其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所能收获的效果。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惠儿,依据诊断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几行X线检查,研究组51例患儿进行CT检查详细记录2组影像学检查结果,特别是影像学特征表现情况,同时对2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49例虑儿行X线检查,检查结果主要为间质性 、浸润型、腺泡型、混合型,依次为27例(55.10%)、14例(28.57%)、8例(16.33%),其中以间质性浸润型居多。影像学特征:发现其具有明显增多、增粗的特点,此外,观察结果还表明其边缘界限模糊不清。研究组51例惠儿行CT检查,检查结果主要为病灶呈现高度密影,且具有明显的密度不均特点,此外,部分患儿伴随出现支气管充气征,甚至可见有胸腔积液、合并肺诊断率69.39%6与研究组诊断率8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采取CT诊断,不仅具有影像学图像更加清晰、定位更为准确的优势,并且可获得更为理想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CT:小儿施赛支原休肺炎: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 1-12月期间在我院经病原学检验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 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 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5.8±1.9)岁;
病程5-18天,平均(8.2±0.8)天;临床症状包括:胸闷、发热、咳嗽等.排除支气管炎、感冒、哮喘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患儿。
1.2研究方法
        ①临床诊断:60 例患者先后接受 CT 及X线检查选择东芝128 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全肺,取患者仰卧位,由胸廓入口扫描至肾门平面,扫描参数:层距7、层厚7mm、螺距 0.16-1.75,重建间隔 0.5mm、电流65mA、电压 120 kV、矩阵 512×512,肺窗窗位 500Hu、窗宽 1500 Hu;纵腩窗窗位 40 Hu、窗苋 400 Hu。
②治疗方法:所有患儿给予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常规处理,同时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剂量为1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用药 3-5天,停药4 天,再
        继续应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剂量为10mg/kg·d,连用4天、停用4天。总疗程4 周。
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均给子胸部X线及 CT检章。Aquilion320 排 640 层或 128 层螺旋 C 行全肺螺旋扫描,患者取仰卧位。
扫描步骤:常规扫描步骤:常规扫描胸廓入口到肾门平面;层间距 7 mm,层厚 7mm,螺距(pitch)为 0.16-1.75,重建间隔 05mm.设定扫描参数:矩即n。设定扫描参数:矩阵 512 ×512,120 kV/65 MA视野340:在肺窗:窗位-500 Hu,窗宽:1 500 Hu:纵隔窗:窗位40 Hu,窗宽:400 Hu进行观察。所有患儿检查均由家属全程陪同。如果患儿无法配合检查,可予以适量3%水醛口服。
1.3观察指标
        观察试验指标的确诊率与影像结果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米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
CT 检查 60 例患者中左肺病灶 24 例、右肺病灶 20例、双肺病灶16例,主要可见肺部不均匀性实变,部分伴有支气管充气征、肺不张、胸腔积液等。X线检查中发现主要有问质浸润型38 例、腺泡型18例、混合型4例,可见肺部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模糊。

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标准,CT诊断准确率 91.67%(55/60)明显高丁X线诊断准确率78.33%(47/6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4.1830,P<0.05)。
2.2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
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思儿中,59例惠儿发现和新有变显称钱、27 例患儿发现左师有明显病灶,14 例患儿双侧肺野均显示明显病灶,检查结果表明患儿均呈现肺实变,对照组49例患几行X线检查,检查结果主要为间质性浸润型。
腺泡型、证合费、,依为27 例(55109%14例 28.57%)8 例(16.33%)、其中以间质性润型居多影像学特征肺纹理仔细规察。发现其具有明显增多,增粗等特点,此外现察结果还表明其边缘界限模糊不清。

2.3两组患儿病情种类的检测结果
        在对两组研究村象进行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之后发现、患儿所患的肺部疾病主要有单纯性的肺炎、肺气肿、真菌性的肺炎以及双侧间质性肺炎
对照组中,单纯性肺炎的例数为工例,肺气肿的例数为8例,真菌性服
类的例数为7例、双侧问质性师炎的例数为4例,在现察组中、单纯性肺炎的例数为10例,肺气中的例数为7例、真菌性肺炎的例数为8例
3讨论
        由于患儿年龄比较小,身体的抵抗能力比较差因此容易受到病毒的人,当病毒进入到肺泡当中时,则会引发相关的肺部疾病,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疔,病情发展会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健康,严重时还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人体肺部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在临床的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的现象线检查是传统的检查方式,但是由于忠儿内脏的生理性运动上较快,因此确诊的概率比较低而螺旋CT诊断和X线诊断对比。其敏感会更高、在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在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中能够通过多平面的重建以及进行强大的容
指描来对润灶的范围、翟度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进行展现、从而确诊的概率会更高,本文通过研究对比发现,在本次研究中,检查出的肺部疾病主要有单纯性肺炎,肺气肿,真菌性肺炎以及双侧间质性肺炎,观察组研究的对象在各个疾病确诊的概率要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P小于0.05)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儿科疾病,其发病机理主要为支原体感染。在肺炎发生率中占50%左右,且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会对患儿的多种器官造成损伤,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潜伏期初期症状主要包括:咳痰、发热、头痛及咽痛等,高发季节为春秋季P。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体液、痰液等多种分泌物均有感染性,因此一旦支原体出现变异,极易导致大面积感染发生,严重者可造成死亡。支原体感染途径主要为飞沫,加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泡数量比较少,弹性纤维发育未成熟,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中黏附病原体时,会导致大量毒性代谢物释放,造成支气管黏膜炎性反应”。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中,X线变化通常比症状更加明显,初期X线表现主要为间质性肺炎,可发现肺纹理增粗与网状阴影,后期X线可发现片状模糊影1与X线相比而言,CT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能更加清晰地将肺组织病灶及病变范围显示出来,可以对混合性病理改变、支气管炎症以及间质性肺炎等情况予以准确判定。
本研究中,小儿支原体肺炎息儿分别行 CT与X线检查。其中,CT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 85.0%(102/120),X线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 68.3%(82/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CT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
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X线,主要在于CT的扫描范围更为广泛,影像更加清晰,可以更加准确、清晰地将病灶反映出来。综上所述,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发病率高,初期症状隐匿,早期准确诊断对于患儿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T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可以将肺炎的形态大小及位置等病理变化清晰反映出来,有利于提升临床诊断准确,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综上所述,鉴于支原体肺炎患儿具有极高的临床发病率,又具有起病隐匿的特点,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预后都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可选用CT扫描技术来.判断病灶大小、形态及位置等,以期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I]龚亮,张冲林,甄清.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0中国CT和MRI杂志,2014,31(9):70-72.
[2]金辉.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7(34):7096- -7097.
[3]孙颖,曹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4):162-164.
[4]王仕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及治疗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473- -4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