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蔡银玲
[导读] 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途径是多元化的,传统课堂上只根据书本讲述,黑板板书展示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跟不上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步伐,尤其是美术这一学科,作为一门视觉艺术
        蔡银玲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溪中学516121
        摘要: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途径是多元化的,传统课堂上只根据书本讲述,黑板板书展示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跟不上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步伐,尤其是美术这一学科,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立体可视化的影像展现和作品创作的背景、内涵等等内容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美术的学习,一方面能够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培养审美能力,锻炼绘画能力,缓解文化课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学习相关知识,弘扬和保护优质的传统文化,要想学好这一学科,单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增强兴趣,培养多维立体的观察方式,产生良好的视觉体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引言:教师要重新审视教育目的和教学意义,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美术作为传授学生美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集文本、图片、音频等形式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媒介能够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支持,提高了美术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借助信息技术媒介进行教学,能进一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交互中能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能进行信息的交流。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各个学科领域,许多美术教师注重在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教学手段的交互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初中美术由于不纳入学生小升初的考试考核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不被部分学生和家长重视。有些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较低,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给美术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意义,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今后的研究者为了提高美术教学质量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普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一些教师在教学时直接使用现成的网络教育资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曾经制作的课件,忽视了教学风格的差异性和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一些教师存在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的现象,在课堂上从始至终都是借助PP丁文本或者视频动画展示教学内容,缺少板书演示和提问互动环节。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而且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教育媒介进行美术教学,可能会导致美术传统技法的弱化,因为并非所有美术的课程都能做到与现代教育媒介完全融合。如,在中国画、版画等中国传统艺术的教学中,教师仍需要使用毛笔、宣纸等传统绘画工具。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从课程性质出发,把握好信息技术教学媒介和课程教学的匹配性。
        通过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可发现,部分学校存在不重视美术课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美术教师的教学难度。如何使学生发现美术教育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忽视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容易影响美术的教学实践运用,不利于学生动手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也容易使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构建
        针对当前初中美术教育中的问题,该研究从信息技术教学媒介手段应用于美术课堂的角度切入,提出的美术课堂互动模式,从教学前的教学导入、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感悟和教学活动结尾的实践提升三个方面,提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学导入:创设动态教学情境,提高课堂趣味性
        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需要通过与课程相关联的教学情境导入,唤起学生的意识。在美术课的教学导入中,教师可以从自然或者社会角度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编辑成图文、音频等形式,创设适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场景。相比于图文、音频结合的信息技术媒介辅助教学手段,以往的课堂导入多以语言创设教学情境,这种引导方式难以强烈刺激学生的大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利用音频、动画等形式创设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能在课程开始时就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提升课堂趣味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入状态。
        (二)教学过程:微课视频展示教学,促进动手能力发展
        美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绘画、雕塑、书法等内容形式都需要学生动手实操,因此,美术教学过程主要分为教师传授和学生动手两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育经验传授美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媒介具有生动性、动态化、实操性的特点,能直观地展示手工教学内容,消除以往教学方式的弊端。微课是教学媒介的一种,它是将平面的素材立体化的一种数字教学资源,具有生动形象、时间短的特点。教师在使用微课时,通过音频、动画的展示可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教学内容。此外,微课视频为需要回看制作步骤的学生提供回放的功能,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手工进度。
        (三)实践提升: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反馈,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将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巩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通过启发式探究将知识与技能内化为核心素养,并基于学生课程结束后的学习反馈情况进行教学反思。互动反馈技术是信息技术教育媒介之一,教师能借助其收集学生课后的学情反馈,可以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同时,美术教师需要回归教学的情感目标,进行教学目标的升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实际,进行联想感悟的实践提升。这样,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收获的不仅是美术专业的知识技能,而且是对生活中真、善、美的感悟。
        结语: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美术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唐慧.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84-85.
        [2]郭芳,尚海永.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美术馆与图书馆融合促进文化传承[J].传播力研究,2019,3(0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