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李选兆
[导读] 新时期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改革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还要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
        李选兆
        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中心小学 256500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改革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还要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可以逐渐获取终身体育的精神和学习的能力,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能够终身受益的一种身体活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兴趣;培养方法
引言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将是提升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经举措。老师要充分地认识到,提升小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以提升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兴趣来强化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推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将有力地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是保障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加强身体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更能够激发小学生对运动的热爱,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更能够形成良好的性格,提升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坚强、有韧性的意志力,提升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二、当前小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小学生缺乏体育学习的自主性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所以在开展体育课程内容学习的时候,通常因为老师对体育课程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师生之间对此沟通和交流不足,使得学生不能按照自己所需要而只能依照体育课程学习内容来学习,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往往运动量很大或者强度比较高,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不高。
        (二)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些小学生对体育课充满热情和兴趣,是因为在他们眼中,感觉体育课可以在室外玩耍,这些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存在着明显的错误。这样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专业化的体育活动训练,这些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就会丧失。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体育教学分层化
        小学体育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多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学生受到成长背景以及其他因素影响,致使学生个体出现较大的差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按照教学目标,制定体育教学方案,遵循学生个人成长规律,推送专属活动训练方案,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以此为依据科学设计和实施体育教学工作,实现体育课堂教学分层化,让体育教学工作够面对班级所有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开展,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体育训练任务和学习目标下,获取成功的喜悦。另外,体育教师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需要实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在体育教学期间能力处于逐渐上升的状态,教师为了提升教学的合理性,需要在学生能力提升的同时,不断调整体育训练活动项目,借助体育练习项目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体育理论知识,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
        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的营造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更应该通过探索新的方法并进行总结,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带着消极的情绪、厌烦的态度去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体育上册《50米快速跑》中,了解不同学生对学习该课的要求,询问教授技巧方法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有效果,还是需要给予其足够时间自己练习。老师在教学课堂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节奏,加大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打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小学合作学习
        首先应当灵活分组,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分组的方式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根据兴趣特长分组。为激发学生兴趣与运动潜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编花篮与捕鱼等教学游戏,兴趣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更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根据技能水平高低分组。在练习倒立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动作水平高的学生主动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发挥学生互相帮助与点评指导等作用,更利于学生动作技能的强化。三是自由分组,如在拓展训练的搭桥等游戏中,让玩得好的学生自由组队,确保了小组的默契值,更利于体育教学活动有序展开。其次加强指导与示范,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发挥为人师表与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迎合学生善于模仿的心理,更利于动作示范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障碍赛体育活动中,教师边指导边示范,并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小组的练习中,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动作技巧,学生在讨论与实践中,能够快速总结出安全要点与注意事项等完整结论,实现了教学内容拓展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展。二是小组合作分工。小组成员应当明确分工与落实职责,小组推选有威信的组长,负责协调小组合作顺利地展开。在传统列队形训练中,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组长应当注意听取成员意见,积极采取比擂台赛的形式展开训练,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意见与想法,又有利于小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提升,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三是传授合作方法。学生应当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与规则方法、合作任务、问题解决方法等方面,确保小组合作活动顺利地开展,这也是教师应当加强指导与监督理的。四是正向鼓励引导。教师应当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支持,让学生在教师的关心与正确引导中快速成长。
        (四)加快体育设备的完善
        学校应该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增加教学所必需的各类体育器材,完善体育场地的设施,将以往老旧、废弃的器材、设备全部替换,为体育教学的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是摆脱陈旧、不全的体育器材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有效做法,从而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体育三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向前掷实心球》中,准备足够的实心球让每位学生都能最大化地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练习,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等待中,掷实心球还需要广阔的场地,让学生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顺应素质教育需求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深入分析当前体育教学现状中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的环节上进行游戏的设定,给学生以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改变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和态度,让体育教学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银莲.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方法探析[J].科幻画报,2019(10):186.
[2]张海峰.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体育风尚,2019(09):145.
[3]谢珏.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体育风尚,2019(09):178.
[4]吴江泉.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试题与研究,2019(23):89.
[5]吕天芬.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考试周刊,2019(61):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