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抗联历史宣传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郭婷婷
[导读] 摘要: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宣传东北抗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达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根本目的。
        柳河县委党校  吉林柳河  135300
        摘要: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宣传东北抗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达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根本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抗联历史宣传,从而为弘扬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奠定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解放战争;共产党;东北抗联;历史宣传
        由于东北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受日寇的统治,因而当地人民群众对东北抗联的历史真相缺乏全面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肆意抹杀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并罔顾历史真相进行虚假宣传,这对共产党在东北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初期,积极开展东北抗联历史宣传活动,为东北抗联的英烈们矗立丰碑,进一步丰富抗联的史料,切实打破国民党的虚假宣传,从而达到鼓舞士气和振奋人心的根本目的,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一、东北抗联历史宣传的作用和影响
        (一)为英烈矗立丰碑
        为了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永久纪念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率先为抗联烈士修建纪念设施。1946年东北解放区“各省、市代表联席会议”上通过了“慰问抚恤烈士家属,建造烈士纪念碑、编撰烈士英勇事迹以及用烈士名字命名等”众多提案,同年政府部门建成宁安烈士陵园、杨靖宇烈士陵墓、李兆麟将军墓以及陈瀚章纪念碑等;1947年6月24日马仲云发表《征求东北抗日烈士遗物启示》,号召政府部门以及广大群众积极捐赠烈士遗物以及烈士档案,同年东北邮电管理总局为了纪念李兆麟将军牺牲一周年,刻制“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遇难周年”的纪念邮戳;1948年齐齐哈尔西满烈士陵园正式落成,同年哈尔滨设立“东北烈士纪念事业管理处”[1]。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修建烈士陵墓以及烈士纪念碑号召群众捐赠烈士衣物,这些工作使得人们在缅怀先烈的过程中,切实传播抗联精神和红色文化。
        (二)丰富抗联史料
        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抗联历史的调研工作开始于1946年,其主要调研目标为吉林省延边地区的人民群众和根据地干部,这次调研工作为后续抗联史料的编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46年中共通化省委以及吉林省委正式着手编撰抗联史略以及烈士英雄传记,同年宋振庭在开展土改运动中调查“海兰江大血案”并在当地召开万人清算大会,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土改运动的顺利进行,还进一步丰富了抗联历史史料。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抗联经历者以及著名作家纷纷开始撰写东北抗联历史读物,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英勇事迹,表彰东北抗联烈士,为人民群众树立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1945年李兆麟主持开办“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员养成所”,其养成所重点宣传和平民主的革命立场,并根据东北抗联的史料记载进行历史传承,使得广大青年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革命形式,并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革命观念[2]。解放战争“四保临江”战役开始打响时,当地政府积极开展“学英雄唱英雄做英雄”的专项主题宣传活动,并在清匪反霸以及土地改革运动中大力宣扬抗联精神以及烈士事迹,从而达到鼓舞士气和振幅人心的目的。与此同时,《松花江水流不停》、《红马将军》以及《杨靖宇和伤病员》等革命歌曲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传唱,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战斗信心,使解放战士的精神士气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进一步加快了反奸清算以及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速度,并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夯实的群众基础。


        二、东北抗联历史宣传概述
        (一)戳穿了国民党的虚假宣传
        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日斗争中扮演这十分重要的角色,为共产党赢得了东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一直处于日伪军的高压统治之下,人民群众对国内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同时也对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以及东北抗联的历史真相缺乏正确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国民党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为了赢得对东北地区的政治统治,就肆意抹黑共产党的抗战历史,甚至公然叫嚣“在日本占领东北时期,共产党并没有什么武装力量”,这种虚假宣传使得东北人民对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和革命功绩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该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东北抗联历史宣传活动,切实加强抗联史实的整理和宣传工作,向东北广大人民群众澄清历史真相,揭露国民党的虚伪面孔。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9月18日正式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并组织专门的革命干部积极开展抗联事迹宣传工作,根据历史事实回顾东北抗联历程,坚决打破国民党的不实言论,为东北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决捍卫东北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革命基础。
        (二)以纪念抗联英烈的名义开展宣传工作
        为了缅怀抗联英烈,进一步澄清历史真相,中国共产党以纪念抗联英烈的名义全面开展东北抗联历史宣传工作,这对学习抗联英雄事迹以及弘扬抗联精神大有裨益。在此过程中,中共中央东北局将“辽东人民自治军通化支队”改名为“通化保安司令部杨靖宇支队”,将“朝鲜义勇军第一支队”改名为“李红光支队”,并为这两个支队的更名举行庄重的授旗仪式,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在东北人民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形成官兵一致和军民一体的艰苦奋斗精神,为民族斗争的高效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东北日报》还指出了杨靖宇支队在剿匪过程中的英勇事迹,全面阐述了杨靖宇支队与日寇进行浴血奋战的艰难环境,同时对杨靖宇支队的革命精神以及历史战绩进行公开肯定。1946年2月14日是杨靖宇将军牺牲六周年,中国共产党遵循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将濛江县正式更名为靖宇县;1949年2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哈尔滨举办了杨靖宇殉国九周年公祭;1946年鹤立县民主政府将赵尚志的遇难遗体转移至牺牲地附近的村落,并将其村落正式更名为“尚志村”,将赵尚志从事革命战争时经常出入的街道更名为“尚志大街”,同年中国共产党提议各个地区积极开展参军竞赛,并将部队正式命名为“赵尚志团”。这对进一步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也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获得了快速的提升。194年3月14日,中国共产党将李兆麟遇难的街道正式更名为“兆麟街”,并将附近的公园正式更名为“兆麟公园”,将水道街小学正式更名为“兆麟小学”,将汉城中学正式更名为“兆麟中学”。这种以抗联烈士命名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人民群众对烈士的尊重以及对烈士的缅怀,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内在联系。
        结语
        东北抗联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东北抗联历史的宣传工作,不仅表达了对抗联烈士的尊重和缅怀,还进一步弘扬了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切实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力量,振幅和鼓舞了人民军队的斗争士气。与此同时,在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开展东北抗联历史宣传工作,还可以有效揭露国民党的虚伪嘴脸,这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东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得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反奸剿匪以及土地改革运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磊,贾书梅.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抗联历史宣传述论[J].红色文化学刊,2020(01):101-108+112.
        [2]宋明华,宋娟.东北抗联舆论宣传策略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探析[J].红色文化学刊,2018(01):76-84+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