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思路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宋军建
[导读] 摘要:生态文明倡导以社会、自然、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当前社会建设中的主流理念。
        身份证号码:13102619860812XXXX
        摘要:生态文明倡导以社会、自然、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当前社会建设中的主流理念。风景园林作为人类社会的标志,不仅有调节现代生活环境,还承担了联系人、社会和自然三者共同利益的重要任务。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正是基于深度发掘园林的功能,实现园林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工作。文章以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依据为基点,对园林设计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设计;依据;内容;注意问题
        现阶段城市规划均与风景园林设计相结合,通过外部空间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虽然两种模式的表现侧重点存在差异,但最终目的都是方便城市居民的生活,创建良好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相互融合,通过交流和借鉴,有助于将城市风景打造成为独特的城市标签,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可持续生态发展。
        1 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1.1 突出城市特色
        每个城市通过历史的洗礼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城市属性各有特色,城市的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必须以城市特点为基础,同时参考城市的现有规模和未来发展规划,充分反应城市历史所赋予的事件和故事,通过规划和设计生动表现。当人们来到特殊地点时能够跟随着产生联系,从而有兴趣探索城市历史和文化内涵,这就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使命。
        1.2 塑造城市形象
        风景园林设计能够直观的展现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对城市风貌展现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居住者而言运用生态设计对城市进行建设规划,能够提升生活质量从而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风景园林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是重要的休闲、社交场所,城市面貌能够充分反应城市形象,是城市规划和风景设计的核心,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需要逐渐提升,越来越关注城市的生态建设。
        1.3 景观的展现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发展的轨迹,在城市规划中勿忘历史,通过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与发展历史、城市形态的展现,给参观者对下深刻的印象,展现城市蓬勃发展的现状。
        2 内容设计
        2.1植物配置
        2.1.1配置原则
        植物作为景观园林的主要部分,在配置时需要根据预期功能按照相应的原则进行:①统一性。树木及其他植被的选择应当注重外观、色泽的统一,避免出现过度不协调的情况,例如常绿植物与季节性植物的搭配,需要考虑整体感观效果和光合作用功能设计,如果季节性植物(如梧桐、大叶榕)成片存在,难免削弱了其生态功能,季节性景观除外,但需要配置相应的常绿乔木、草坪等。②均衡性。合理的园林设计,应当考虑到各个品种的树木和植被数量和栽种面积的协调性,通过合理的搭配调和园林空间绿化的布局,从而使整个景观更具立体感和和谐感。例如色彩较浅的小叶植物显得俏皮、轻盈,而色彩较重的植物则显庄重,这种直观感觉的理论,在营造具体景观效果时功用较大。
        2.1.2物种选取
        ①立体搭配,从空间布局和感官效果来看,植被物种的选择应当根据空间的立体布局,选择乔木、灌木、藤蔓花草等各种植物。以乔木、成片的灌木为主体景致,搭配花草藤蔓为点缀,构建于城市建筑迥异的休闲娱乐空间。尤其是在夏天,高大的乔木因其发散的树荫成为人们纳凉首选,同时成为园林景致中的一大亮点。②乡土植物往往是地区园林设计的主要选择对象,原因在于乡土植物长期适应本土自然条件,具有适应性强、价格低廉等特点。

但是在选择乡土植物时,也可以提前对本土植物生态情况进行调查,例如部分植物能够防止其他植物产生虫害,依靠这样的关系建立起园林独特的生态种群,无论是发扬地方特色还是降低园林管理成本都有着重要意义。
        2.1.3设计概念
        在设计概念上,除了探究景观园林的生态功能之外,着重对“生态景观”进行讨论,即现代生态设计的大致观点和思路。首先,作为景观园林,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确保美学效果,通过植物、建筑、山石、流水的搭配,营造一种世外洞天的别样感官效果。例如:采用常绿植被搭配流动水源和小山坡地形,让游人感受一种山岭春常在的别样氛围,从而使人宁静、放松,这便达到了养生、生态的目的。其次,风景园林的设计应表现出一种文化氛围,设计由心而生,无论是以地区文化为主题的保护主义园林,还是以多种文化为核心的学习主义园林,皆是通过搭配景观或者是直接运用植物便营造出预期的场景效果,正如我国南方的芭蕉、竹林,北方的白桦、银杏等,一旦规模化地培育种植,便自带一种感染氛围。尤其是部分百年古树的移植,展现了地方生态文明的成果,又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的向往,生态和文化气息俱全。
        2.2道路美化
        一直以来,道路即是园林中重要的功能性设施,同时又是园林景致的重要组成,因为道路既可以分割园林区域,又能够作为园林内各部分的连接设施。因此,道路的色彩纹路、质感、造型、尺寸等都关系到整体的感官效果。在既往的园林工程中,鹅卵石、大理石等一系列较为贴近自然的材料被使用在道路铺设中,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园林景观的多样性,比较多的人接受。但实际上原始材料相对直接的使用,并不一定就适合所有的景观园林,诸如陶瓷类、砖类、复合型高分子材料等经过一些美化加工,甚至更能与周边环境融合。而在造型上方形和圆形更多地让人想到中国的古代哲学,类似于多边形、雪花形等其他造型,则增添了一抹异域风采。
        2.3湿地景观
        湿地对于城市生态的意义重大,起到调节城市温湿度和生态平衡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作为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湿地景观的打造,一方面是要确保湿地内水的流动性,避免出现死水;另一方面需要确保湿地植被的多样性,可饲养一些动物在湿地中,提高观赏性,同时为湿地监管反馈生物信息。一直以来,道路即是园林中重要的功能性设施,同时又是园林景致的重要组成,因为道路既可以分割园林区域,又能够作为园林内各部分的连接设施。因此,道路的色彩纹路、质感、造型、尺寸等都关系到整体的感官效果。在既往的园林工程中,鹅卵石、大理石等一系列较为贴近自然的材料被使用在道路铺设中,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园林景观的多样性,比较多的人接受。
        2.4道路美化
        一直以来,道路即是园林中重要的功能性设施,同时又是园林景致的重要组成,因为道路既可以分割园林区域,又能够作为园林内各部分的连接设施。因此,道路的色彩纹路、质感、造型、尺寸等都关系到整体的感官效果。在既往的园林工程中,鹅卵石、大理石等一系列较为贴近自然的材料被使用在道路铺设中,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园林景观的多样性,比较多的人接受。但实际上原始材料相对直接的使用,并不一定就适合所有的景观园林,诸如陶瓷类、砖类、复合型高分子材料等经过一些美化加工,甚至更能与周边环境融合。而在造型上方形和圆形更多地让人想到中国的古代哲学,类似于多边形、雪花形等其他造型,则增添了一抹异域风采。
        结束语: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达,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原本一些困扰地区园林设计的难题也随之消解,因此在生态的设计任务要求下,必须打破一些固有的思想桎梏,思考如何实现园林功能的深度挖掘,集文化展现、生活休闲、环境调节等为一体,努力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而专研实践。在实现工程技术、各学科理论、多专业合作等基础之上,还需要理性考虑经济底蕴和文化支撑,将风景园林设计与建设同社会和谐发展真正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尤为.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发展[J].现代园艺.2015(04)
        [2]周娟琴.基于生态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关键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0)
        [3]曹辉尧.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J].现代园艺.2015(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