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阿曼古丽•肉孜
[导读] 摘要:小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其在人们日常指主食使用中的重要性仅次于水稻,也是粮食作物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随着城市的不断变化,农村环境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小,需要不断提升小麦的种植产量以及种植质量已为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提供足够的小麦。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吐木秀克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843106
        摘要:小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其在人们日常指主食使用中的重要性仅次于水稻,也是粮食作物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随着城市的不断变化,农村环境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小,需要不断提升小麦的种植产量以及种植质量已为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提供足够的小麦。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气候的不断调整,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该病的爆发性比较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大面积发病,且其流行风险比较大,小麦赤霉病发生之后,会对小麦植株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会降低其整体生产产量,甚至会导致小麦植株及成熟。种子中含有毒素,影响到整体小麦的安全性各级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小麦赤霉病的控制工作也在不断开展,如何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预防以及处理是提升小麦产量的关键。本次本文主要从小麦赤霉病的发展规律入手,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部分预防及治理措施,以期能够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减少小麦赤霉病发生后对其生产情况造成的影响,确保提升小麦安全生产。
        关键词:小麦;赤霉素;危害;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在实际研究及管理中又将其称为麦穗枯、红头麦、烂麦头,其主要发生在大麦、小麦、青稞以及黑麦等潮湿或半潮湿地区的农作物,属于气候性病害类型,小麦赤霉病的初次报道开始于1884年,至20世纪开始小麦赤霉病在各个地区均有所报道,其发生面积比较大,几乎每年都有很大一批小麦在实际种植中因为赤霉病导致其出现减产或者最终生产出的小麦质量不过关情况[1]。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以及珠江三角洲是小麦赤霉病发病的重要时期,但是随着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其他地区在小麦种植时同样也发生了此类气候性疾病,且各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小麦的正常种植管理以及生产产量的保证严重,威胁着种植户的经济损失,且不利于小麦需求的供应。
        一、小麦赤霉病的危害
        (一)对小麦的危害
        赤霉病在小麦生长中对于小麦的威胁主要是穗部位置,小麦在各个生长时期均可能受到赤霉病的影响,该类病毒对小麦花药部位进行侵蚀之后,会对其颖片内侧壁造成影响,进而导致其在苗期便出现描述情况,如其在中后期感染到小麦赤霉病毒,可能会导致其出现穗腐或者秆腐情况,有调查表明赤霉病发病后,小麦赤霉病的减产能够达到20%左右,如其存在大面积流行情况,甚至还会导致其减产超过50%。
        (二)对人类的危害
        小麦赤霉病对人类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其主要感染真菌类型为镰刀菌,不仅会导致小麦出现产量降低还会导致其最终小麦种子中出现存在脱氧雪腐镰 刀菌烯醇(DON)为主的真菌毒素,如人们对此类毒素的小麦进行食用后,会出现明显的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眩晕、体虚乏力以及持续高热等中毒情况,如该类毒素含量比较多,甚至会导致使用者出现大出血情况,影响人们正常免疫系统功能以及生育能力[2]。


        (三)对动物的危害
        赤霉病菌在实际小麦中的积累会有产生多种毒素,除了如动物食用了含有真菌毒素的小麦也会出现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以及站立不稳等情况,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该类毒素的慢性中毒迹象,主要为食欲下降、消瘦、精神萎糜、流产等,该类毒素的毒性比较持久且毒性比较强,而小麦在成熟后储存多年依然能够存在,该类毒素如动物食用之后,其肉、蛋、奶均会出现毒素超标情况。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好毒素的检测,如发现其含量超过每千克2毫克便不可再将其作为饲料进行动物饲养[3]。
        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在实际管理中需要以预防为主,需要加强对于此类病菌的预防和控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通过多各环节工作的优化提升其预防质量。
        (一)做好品种挑选
        小麦在种植之前的选种时,需要尽可能选择免疫品种较好的类型,比如周麦9号、西农88、绵麦26号、西农881以及皖麦27号等,可根据实际种植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地质特点选择相适应的品种类型[4]。
        (二)加强栽培管理
        小麦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于其栽培的管理措施也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关键,在实际播种之前需要对播种地区进行深耕灭茬,避免前期种植时存在残留病体,充分考虑小麦的品种类型以及生长地区的地质环境,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在种植时需要合理控制好种植密度,错开其与小麦赤霉病发病时期之间的时间,且需要避免其扬花期出现抑郁情况,确保其在实际生产中的通风以及整体环境稳定性,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小麦种植中的肥水管理,肥料选择上多以有机肥为主,同时需要控制好生长中的水田中的水分含量,确保达到小麦生长水分需求的同时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洪涝灾害,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小麦在收获完成之后均需要进行深耕灭茬,以降低病原的残留味,下一期小麦种植做好预防基础。
        (三)合理进行化学防治
        小麦赤霉病在化学防治时,首先可通过拌种的方式提升种子对于赤霉病毒素的抵抗性,可选择相适合的药剂进行拌种,小麦赤霉病在实际化学防治重点工作需要放在抽穗、扬花期,需要选择相适合的药物进行扬花期的喷洒,以降低扬花期赤霉病感染情况的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小麦赤霉病属于气候性疾病,该类病害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到小麦的产量,还会干扰到其正常质量水平,影响到后期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威胁到人们以及动物的生命健康,影响到整体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管理,不断完善相关防治措施,提升赤霉病的防预防效果,同时需要做好小麦的检测工作,如发现其不符合使用要求,则需要及时进行销毁处理。
        参考文献:
        [1]刘正.孝感市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分析及防控对策[J].湖北植保,2018,000(002):51-53.
        [2]陈西群.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研究初报[J].农业与技术,2018,038(010):15-16.
        [3]陈少锋.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的探究[J].农家致富顾问,2020(4):5-5.
        [4]陈英.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19(22):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