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什县亚科瑞克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843403
摘要:黑木耳是一种药用菌和食用菌,味之鲜美,肉质细腻,营养丰富,脆滑爽口,相比普通的水果和蔬菜,有着更高的蛋白质含量,且其中所含的营养营养物质还包括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本文主要围绕黑木耳栽培技术展开研究。
关键词:黑木耳;栽培技术;应用特征
黑木耳的主要作用为镇静止痛、清肺益气、强壮滋润,它所含的多糖体抗肿瘤活性显著,已经被应用于中医界治疗,黑木耳中所含的氨酸物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
一、所选择的菌类
黑木耳优良菌种应具备以下几点特征,包括较强的抗杂能力、良好的适应性、片大肉厚、高产、色泽褐黑、易展片、易初耳。本研究所选用的黑木耳不仅需具备以上特征,还应涵盖开片好、耳根小、生长快、高产早熟、适合高山栽培。
二、所选择的耳场
黑木耳在菌类品种中的主要特征为中温型,水源方便、温暖、湿润、背风向阳的区域为最理想的位置,选择好耳场后,需在冬季阶段将场内的枯枝落叶清除。
三、做好耳木准备
一般情况下,黑木耳可于阔叶树中生长,最好生长的阔叶树为栎树,合理的树龄在5-10年,幼树的耳目直径为5-12cm,为灰白色树皮,该树木适合生长在土质肥沃区域,可保证高质量、高产量木耳。
四、耳木点种
一般情况下,黑木耳点种季节是在2月中旬到7月底,处于稳定的气温状态,维持在5℃以上,与此同时,耳木自砍树经大约50天,即进行点种,应尽可能的于早期阶段点种,防止受到污染,在点种过程中,若处于干燥耳木,应于1-2天前进行浇水灌溉,但也要保证吹干表皮水分,实现内湿外干要求之后可采取点种,从而保证黑木耳快速生长,与此同时,点种时间也可以选择在雨后天晴时。
五、上堆定植
完成耳木点种后方可进行上推,首先要清扫干净耳场,将枕木垫好,在枕木上进行耳木堆码。堆长不限,高度在一米左右,若进行点种过程中处于较低的气温,可用薄膜于顺码后覆盖,若温度超过15℃,需码成井架形,之后用树叶覆盖。上堆覆盖主要的作用是保温、保湿,从而快速萌发菌丝,尽快于木耳中定植。为提升成活率,上堆过程中应每间隔七天进行一次翻推,在这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脱落孔盖,并对菌种成活情况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第一次不能过量浇水,保持干燥后,可用喷雾器轻喷,之后逐渐增加喷水量,保证黑木耳确保成活概率。
六、散队排场
点种上堆木耳与定植要求相符后,养菌过程中不需要遮荫,庇荫养菌会对出耳产量及速度造成直接影响,应采取平光暴晒养菌,以便于在养菌过程中,木耳可吸收新鲜空气,沐浴阳光、雨露。促使在木耳中快速生长菌丝,排场前应先将杂草及杂物清除,留下草皮和矮草,之后在地上平铺耳目。间隔为5cm左右。若处于较平的场地,要注意开沟排渍,防止木耳受到雨水浸泡。
完成排场后,每间隔15天进行一次翻动,在上面放置贴地的一面,并将较大的杂草扯过来,若出现干旱情况,需适当地采用喷雾器喷水。行30-40天排场后,若空穴中50%有耳芽出现,需将耳目一头着地,另一边在枕木上放置,开展半架式排场。在此过程中,若有耳芽生长,应将其摘除,不可采用喷雾器喷水,以便于促进其生长。因此,这期间属于养菌期,要在耳木中让菌丝充分生长。为秋季出耳做好分解木质积蓄养分的工作。
七、起架出耳
黑木耳在九月中旬,耳牙的出现率在80%时,需将耳木搭建成人字型棚,先绑横木打桩,横木的离地高度大约在60cm,依次交替耳木,在横木两侧斜靠。初架时是轻微陡,十月过后可将其放平[1]。到冬季阶段可于地面的枕木上养菌。春季应尽可能的放平耳木,但随着升高温度,需向上放置耳木。黑木耳适合的生长气候条件为干湿交替,出耳过程中,天气特征为干湿交替,可收获一茬耳,若持续为阴雨天,不仅可以快速生长耳木,且因过多雨水会导致耳化,要预防夏季流耳情况。流耳后不宜在耳木,出耳很容易有细菌生长,因此雨天过后应用薄膜遮雨。若遇到长时间干旱情况,需采用人工喷水。坚持干湿交替原则,行两到三天连续喷水后,再停止三到四天,最好于早晚喷水,中午因处于过高温度,不可喷水。木耳适合夜间生长,喷水时要连续撒喷,以便于让耳目吸收充足水分。地面的水分也应充足,停水时应保证耳木维持干燥状态,向深部生长耳目中菌丝,蓄积养分。
八、采收加工
应及时采收已经成熟的黑木耳,在耳片充开后,由深变浅的转换颜色。且逐渐处于较薄状态,极为成熟,耳木成熟后,若未及时将成熟的黑木耳采收,在受到雨水冲刷后,很容易造成流耳损失,尤其是夏季会升高气温,更应注意采收,更应注意于第一时间采收。在进行采耳前,应让耳木上的木耳充分干燥后,于晴天清晨耳片软有露水耳根硬时将其拔下[2]。除了采收速度,还应注意季节采收情况,春秋季采大留小,夏季全部采光。主要目的是预防病虫害及出现流耳情况,每次采耳后要注意倒头和翻面耳木,以便于均匀出耳,增加木耳产量。
九、主要害虫
在栽培黑木耳过程中,常发生病虫害及出现杂菌。对黑木耳造成危害的害虫包括白蚁、线虫、伪步行虫。白蚁的主要危害是啃食菌丝,其他害虫的主要危害是啃食耳木,与此同时,耳片遇到阴雨情况,会造成胶质分解硫化,很容易引发细菌,侵染霉菌后,会导致严重流耳[3]。在危害严重情况下,防治白蚁的主要方法是喷入白衣粉,其他害虫的防治方法也为喷药杀灭。对木耳造成危害的病杂菌包括木霉、云芝及朱红栓菌,这些杂菌有着较强的生活力,会导致木耳出现黑色铁心,对其生长造成抑制,从而减产木耳,主要防治方法为减少污染源、注意烧除枯枝落叶及加强管理,促使尽早定植黑木耳菌丝,加快生长速度,防止杂菌收到侵染。
十、结束语
综上所述,均是对黑木耳栽培技术的介绍,本文所表达的菌类选择、耳场选择,耳木准备、耳木点种、上堆定植、散队排场等均为其主要环节,需充分了解黑木耳栽培技术,确保种植效果。
参考文献:
[1]谭伟,苗人云,周洁,等.毛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食用菌学报,2018,25(1):1-12.
[2]曾凡清,钟方翼,蒋俊.浙江地区玉木耳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9(3):54-56.
[3]胡万金,魏富清.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综合,2019(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