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凯
成都大学 610106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可以极大地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受到高校教育者的重视。本文以高校思政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管理要点,以期为相关工作者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融合
引言: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重点在于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改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从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普遍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类文化思潮以网络渠道为切入点,进入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旦不良思想文化对大学生造成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会严重阻碍其长远发展。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相对于其他阶段而言,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好,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文化观念的冲击。鉴于此,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将高校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现状
1.1 教育管理衔接不紧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工作体系,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教育联系。传统的、独立的教育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多样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实际工作过程中,若是把思政教育强加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则很难发挥其优势,严重影响了综合性教育工作的质量。因此,要使各方面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就必须针对高校教学发展的需要,对一些关键的教育项目,进行更高层次的整合,改变受传统发展影响的各方面教育工作发展模式,引进新的思路和方法等,使思想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1.2 教学规划不合理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中,一味地进行理论规划,不但未能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优势,同时也使大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满足了管理者的基本工作要求,但却没有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所制定的教育管理计划,也与学校的基本教育理念不相符合,管理效率不高。另外,实际的管理工作内容的设置,不适合大学阶段学生,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常常对学生个体管理采取忽视态度,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之间矛盾较多,教学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展开。
2 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对策
2.1 转变高校管理理论
学生管理是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效果息息相关。各高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以提高管理效果为前提,扭转管理人员原有的错误认识和观念,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立足于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管理的重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思维,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高校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尽可能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2.2 转变传统思政教育思维模式
思政教育应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积极进行思政教学模式转变,可以有效进行思政工作创新,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更好地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例如,在思想教育基本工作的开展中,可以引入部分学生认同的教育观进行教学讨论,对思想内容的预见性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客观地地对学生认可的思想进行引入和呈现,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对学生管理工作,不能简单地采用传统的模式化管理模式,应大胆创新教育管理,强化基层教育管理执行力,不断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积累经验。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案,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开辟新的途径。
2.3 加强介质建设
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前提和重点是构建介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展开主要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等方面进行设计,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第一,要注重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实际教育工作中,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充分整合各种教育方法,摒弃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打破课堂教学的空间感和时效性,加强课堂教育与课下教育的衔接;第二,要注重思政教育内容的更新。实际教学中,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明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为重点,以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对思政教学内进行更新;第三,要体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创新。实际教学中,教师明确思政教学目标,其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要,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以促使学生通过思政教育实现素质、品德的全面发展。
2.4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适时开展心理调查服务,及时发现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可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心理顾问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压力。大学也应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发光发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一方面可以减轻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活动中取得成果,提高自己的成就感。而各种活动的开展,又必然需要学生管理制度的配合,才能使学生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使学生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总结语:高校要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公认的人才,就必须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学校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时俱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展示学生风采,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静.浅谈思政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时代内涵与指导启示[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10):138-139.
[2]李广玉.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7(8).
[3]梁帅.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性研究[J].现代交际,2017(13):24-25.
[4]乔羽.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究[J].现代交际,2016(23):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