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校企合作推动中职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第6期   作者:李有军
[导读] 本文将会以“432”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为结合点,对中职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以此在加大中职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力度时,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摘要:基于我国现代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本文将会以“432”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为结合点,对中职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以此在加大中职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力度时,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432”校企合作;中职;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


        “432”校企合作,是一种教学模式,指的是学校和企业四级合作,三年全程“伴学”,二方共赢式运作。为了推动中职工业机器人的人才培养,学校应该和企业进行“432”的合作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在企业加强相关的技能训练。对此,本文将会从对接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结合院校打造教学资源、共享国际资源拓展视野三方面出发,分析“432”校企合作下对中职工业机器人人才的培养,如此来推动中职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的发展[1]。
        一、对接企业制定行业标准,共建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在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的人才培养中,若只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理论知识的简单教学,那么毫无疑问会让学生在缺乏实践训练的学习中,无法形成良好的实训能力。对此,中职学校应该在人才培养中,对“432”下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应用。首先,学校方面应该与企业进行对接,对企业中机器人生产、检验和安全调试等多个工业机器人的标准进行了解和掌握。其次,学校需要以企业所制定的标准为依据,以机器人的行业标准为前提,在对学校工业机器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需要展开结合后,和企业一起对核心的机器人教学课程标准实行制定,如《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子电工》《可编程逻辑控制》《工业机器人基础》《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编程》和《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等等。接着,学校需要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对公共实训基地进行共同建立。在这样的建立中,学校一是要加强对虚拟现实教学仿真实训中心的建设,使其硬件条件能够更加前沿;二是需要对教育VR领域进行积极的开拓,并在开拓中对VR/AR教室以及教育体验平台进行开发,以此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从而满足社会中对工业机器人人才的发展需要。
        之后,学校需要在和企业的合作中,对学生的生产操作过程进行不断的规范。也就是说,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企业岗位的顶岗实习,实习组装机器人的硬件和线路,调试和维护机器人的整体设备[2]。再者就是企业方面,需要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融入进自身企业的职业意识和安全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步骤当中,应用进工厂的“6S”职业规范内容。最后,学校和企业可以互相选派学员,加强对彼此学员的技能培训。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加强培训企业员工工业机器人的运行技能,让企业员工能够拆卸安装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1-6轴的关节;而企业也需要加强培训学生的机器人关机拆装,并充分的结合起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机器人理论知识和生产线中的实际生产。利用这样一系列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训练基地和企业顶岗实训中,加强自身专业的实训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能够在其培养目标的实现中,达到人才满足社会企业发展需要的目的。
        二、结合院校引领行业发展,打造教学资源树立标杆
        中职院校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对相应教学资源的打造等,加强学生之间的实训练习。首先,学校和企业应当对国内机器人的标准进行共享。


具体情况就是,企业需要在合作过程中,将工业机器人最前沿的资源信息提供给中职学校,并帮助学校对工业机器人的核心课程标准大纲进行制定。二是学校方面,需要以实际工业机器人所制造的企业工艺标准为依据,对实训教材进行编制,并在编制后,充分的编排起拆卸和装配工业机器人的知识。其次,学校和企业方面需要在结合中对教学资源进行共享[3]。简单点说,就是学校和企业需要在共同设置了机器人实训课程后,对切实可行的机器人实训基地进行共同规划和建设,并在同时,加强布置机器人的实训室。
        接着,为了对工业机器人的专业教学服务进行完善,学校需要利用和企业的合作,以企业的开发资源优势为结合点,和企业共同开发出教学仿真软件,并在编撰相关专业教材后,利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录制出机器人的教学视频。然后学校和企业方面应当在资源的共享中,树立良好的教学标杆。在这过程中,企业应当和学校一起,编写出完整的工业机器人校企合作方案,并在设置机器人课程、规划学期教学、安排实训教学环节之后,利用高级软件系统,装调学生的仿真实训任务。与此同时,学校和企业方面,还需要以拆卸和装配实际工厂工业机器人的工艺步骤为依据,在设计和明确工艺步骤之后,在学生的学习任务中结合进工艺的知识点、技能的仿真训练以及学生工业机器人学习训练的职业素养。如此一来,就能够让学生在创新的教学方式中,加强对知识的学习和对实践技能的训练,从而能够在对企业发展需求的适应下,达到引领行业发展,强化学生能力素养的目的。
        三、紧跟国际共享国际资源,缔造前沿科技拓展视野
        事实上,德国的职业教育资源可谓是当今的典范。因而中职院校应该以对国际最新成果的紧密跟随为基础,促进技能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这过程中,学校首先应该对国际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4]。学校可以以德国为主,对国外大型企业和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对德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借鉴,并在对优质的课程体系进行引进后,对欧洲职业资格的标准进行引入。利用这样的引入,对师资培训、技能人才的培训和就业培训进行开展,以此强效发展我国中职院校技能人才的各项能力。其次,可以加强国际技能的培训。中职院校可以与国外的机器人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如德国的KUKA等,并在这样的合作中,通过对国际最前沿、最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的融入,加大对我国中职院校中学生机器人的技能培训力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在与国外机器人企业的合作中,先进办学理念的结合下,对机器人实训基地展开进一步的强力建设。通过如此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国际机器人技能的实践训练,从而在其国际视野的拓展中,实现其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结语
        “432”校企合作推动机器人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丰富课程内容和完善教学机制。对此,中职学校,应当在和企业的合作中,加强对工业机器人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此在对机器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展进行推动时,为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强效建设贡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梁兴建."432"校企合作推动中职机器人人才培养[J].科学咨询,2019,(7):105-106.
        [2]苏利晓,苏丽.校企合作共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J].商情,2019,(40):208.
        [3]胡蓉.校企合作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9,(24):60-61.
        [4]施众.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内容探索[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4):78-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