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 赵晨阳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第6期   作者:赵晨阳 魏丽波 韩岩梅
[导读] 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价模型,为公路桥梁工程提供参考依据。由此可见,本文对公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前,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经有了公路桥梁工程的风险损失分析,但在实际发展中,并没有过多的深入研究,导致我国公路桥梁工程风险识别以及评价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下,推动我国加强了对公路桥梁工程的风险评估的研究。由于公路桥梁会处于不同环境中,而处于偏远地区或者自然环境恶劣的环境中,会不可避免受到山洪灾害的影响,这会对桥梁施工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并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价模型,为公路桥梁工程提供参考依据。由此可见,本文对公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分析


        引言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每个施工步骤都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对此,施工人员必须认真严肃对待,针对不同环节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围绕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充分结合以往工程经验,及时进行处理和改进,保证施工技术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减少给之后工作带来的损失及麻烦,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
        1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与改进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桩基以钻孔灌注桩较为常用。桩基露筋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质量问题之一,若未能及时有效处理,将会使钢筋锈蚀面积增大,缩短桩基寿命,威胁桥梁运行安全,因此必须及时处理。若桩基顶部发生露筋,则处理难度相对较低,根据露筋处的深度进行开挖,然后重新接桩即可。若露筋的长度很大,则有可能需要全孔返工,利用冲击钻实施冲孔,其难度不亚于在微风化层中施工,当长度为20m时,可能需要30d左右的时间,其经济损失可以达到原桩基4倍左右。导致露筋的原因为:孔径较小,孔内钢筋笼的放置未达到垂直,孔壁坍塌,混凝土坍落度不足导致包裹不严密.当发生露筋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及时处理:当露筋是由于孔径较小造成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钻头的直径不满足设计要求;其二则是地质缩孔。在施工开始前和施工中都要做好钻头直径准确检查,特别是在存在岩层的地层当中进行施工时,应增加一定检查的频率,即便在施工中增补了耐磨钢片,若长时间未进行检查,使磨损较大,加之钢片易出现夹锤,很难提起,最终对成孔质量造成影响。当露筋是由于孔内钢筋笼的放置未达到垂直造成的时,会有以下三种情况,其一,孔身本来就不垂直;其二,对钢筋笼进行的搭接没有处在同一直线;其三,对钢筋笼进行放置时,和中心点产生很大偏离。保证钻孔垂直度的根本是钻机所在位置必须不变,若由于震动等原因产生变化,应立即调整;若由于地质方面的原因导致不垂直,需在施工中通过小距离层慢冲击来循序渐进,若未能及时处理,将产生一个“香蕉型”孔,导致桩基露筋。孔壁坍塌的原因为:混凝土浇筑时,因孔中的泥浆太过稀薄,未对孔壁产生足够压力,若土质情况较差,回填土松软,或护筒长度不足,都会导致混凝土和钢筋之间隔离,产生露筋。对此,在钻孔开始前,应以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适宜的泥浆进行护壁,尽可能加长钻孔顶部的护壁长度,在回填时应尽可能夯实,成孔之后使泥浆比重符合要求,浇筑时深度测锤重量及接触面积都要满足设计要求,通常采用重量为4kg、底面直径为8~10cm的锥体可以达到良好探测效果。如果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足,或浇筑持续了太长的时间,也会影响桩基质量,造成露筋。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第一车的混凝土坍落度进行严格控制,首先不可太小,否则将产生很多不利结果,如钢筋笼上浮、完成浇筑后由于翻浆压力过大导致堵管等。
        2公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识别以及应对措施
        2.1风险识别的重要性
        在公路桥梁工程项目中,施工前期所有的计划和准备都是为后期施工做铺垫,但对于公路桥梁实际建设情况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会出现施工变动,一旦发生改变,不可避免会对原有工程计划、方案造成影响,情况严重会彻底改变。


因此,公路桥梁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其中潜在的风险会直接影响整个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在桥梁跨越能力不断增加下,对于跨江、跨海的大桥,会更容易受到风险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识别风险,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解决风险,保证桥梁工程得以顺利进行。但在高风险的同时也会为建筑企业带去更大的经济收益。因此,对公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者而言,高风险也是一项重要挑战。此外,通过有效的风险识别,在为企业增加盈利时,也进一步促进了项目管理者的自身业务水平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
        2.2风险识别及方法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风险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自然风险,其中主要涉及到了强降雨、地震、自然灾害等;另一种就是人为风险,比如工程项目设计环节因素、施工阶段因素、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影响。而按照风险事故类型分类,可以总结为三类:临时工程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公路桥梁自身结构出现质量问题;公路桥梁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其他的相关事故。针对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风险,主要指的就是由于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响,在工程建设阶段受到了超出了预期范围的的损害。为了降低公路桥梁工程实施过程中受到风险的影响,需要对其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通常包含了两方面内容,其一,评估在预期之外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其二,评估发生风险事件后造成的后果。因此,需要通过风险识别,分析出整个公路桥梁工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比如会受到洪水、地震等影响。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风险识别,主要就是在施工期间,将潜在的风险挖掘出来,并分析、总结出相应的风险源类型,在此基础上,排除掉影响结果可以忽略的风险源,进一步分析其余风险源,最终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后,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识别过程中,需要解决几方面的问题:1、结合公路桥梁工程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具体存在哪些风险;2、分析哪些因素会导致施工风险;3、这些风险会带去哪些后果,最坏的结果会发生什么;4、明确风险识别研究的主要对象,确定实际工作量;5、全面综合分析这些风险对象,最终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3风险应对措施
        经过风险评估后,可以进一步明确施工风险等级,结合具体的等级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对策,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这也是公路桥梁工程风险评估最为主要的目的。为了合理应对和控制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迫切需要制定完善的、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策略,这样才可以有效为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提供保障。在制定公路桥梁风险应对策略过程中,是非常复杂且精细化的艰巨任务,这需要公路桥梁工程相关人员要全面考虑到实际工程项目施工情况,而后实施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评价,在工程施工整体水平和潜在影响基础上,最终制定出符合公路桥梁工程项目实际的应对方案和措施,进而在最大限度上将工程风险控制在最低。风险应对措施可以采取相应的规避风险、风险转移、预防风险、缓解程度、接受储备、监控等方式。其中的规避措施,主要就是风险发生前,采取有效的措施免遭风险的损失;而风险转移,也叫分担风险,其主要方法就是借助合同和协议,在风险发生之前,向合作方转移部分损失;风险预防不难理解,就是在公路桥梁工程整体施工水平基础上,将风险发生几率降低最低,减少风险的危害性,其中可以采用工程法、教育法等有效预防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工程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涉及到的各种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随机性,所以,在公路桥梁工程实际施工阶段,可以充分层次分析法,从多维分解桥梁施工实际情况,了解客观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而更好的为公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者构建风险识别体系提供基础理论支撑。通过本文的分析,不难发现,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评估的第一步,因此,建立完整、准确的风险识别系统可以直接影响到后续评价结果,同时,开发出具有实用性的公路桥梁工程风险评估软件也非常重要,创建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完善施工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应对措施指南等等措施,都可以进一步优化公路桥梁工程风险评估,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峰娟.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交通标准化,2014(8):39-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