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谭瑶
[导读]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各行各业出现很大的变化

         谭瑶  
         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各行各业出现很大的变化,其中教育教学领域更是如此。社会越发达,人们对教育教学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中的舞蹈课程教学作为一门专业化的课程,备受关注。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肩负着为学前教育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他们需要对幼儿进行学前的启蒙工作,所以我们必须给该专业的学生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良好的舞蹈技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本文中首先研究了创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意义,最后就如何更好的改革和创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创新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都已经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上对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育水平经由提升之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目前的教学要求出现不匹配现象。因此,要想不断提升幼师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对学前教育的教学模式予以创新,其中就涉及到创新舞蹈教学模式,这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对此笔者在本文中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创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学前教育属于初始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探索和模仿能力,身体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需要大量的营养。为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予以满足,老师需要对舞蹈适当进行训练,这样不仅会对孩子们的发育进一步促进,还能让孩子好动的需求予以满足。不仅如此,幼儿园教育的形式以形象直观为主,由于舞蹈课程的直观性较为强烈,也就是让幼儿的认知特点予以满足,因此和幼儿园教育非常契合。有基于此,我们必须改革和创新舞蹈课程,让幼儿园舞蹈教学的需求予以满足。
         2.满足舞蹈美育功能
         老师要想把美育功能优势予以发挥,我们就必须以舞蹈教学为基础进行,也就是通学习舞蹈知识,让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的情感体验更加积极乐观,还能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格。通过此我们可以看出,美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修身养性,同时还能让人们的高层次精神需求予以满足,借助美感教育,让学生的行为举止更加端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3.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需求
         我们都知道,幼儿是学前教育专业执教的对象。所以,我们在课程设计的构成中应该面向幼儿未来的实际需要。引入舞蹈课程不仅可以让有幼儿的舞蹈基本素养进一步提升,还能让孩子更为自信。通过实施舞蹈教育,可以让幼儿们认识到其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老师则可以借助这种教学方式对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唯有如此才能对舞蹈动作予以制定,让学生的需求予以满足,借此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效结合幼儿工作和舞蹈教学
         我们深化改革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升,还能把人才培养的目的性、针对性予以提高。众所众知,学前教育的学生今后一般都会从事幼师这一职业,但是对幼师行业来讲,具有较高的要求,比如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技术素养、艺术素养等,对幼师日常教学来讲,舞蹈教学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改革该专业的舞蹈教学非常重要,很好的协调发展幼儿园教学教学,实现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实现幼师学习质量和舞蹈素养的提升
         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其中课程主要是该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应舞蹈技巧、知识等,但是改革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幼师学生兴趣的不断提升,还能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觉,在学习中主动投入。

不仅如此,改革舞蹈课程,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可以让幼儿园孩子们学习的需求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同时完成改革之后,不管是该专业老师的教学水平有所提升,还能让今后的幼师水平更甚,实现更好的效果。
         三、改革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对策
         1.重视训练舞蹈基础技能
         作为学前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舞蹈教学课程不仅是文化课,更是技能课,通过学生基础技能训练的加强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还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升。然而,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都超过了15岁,他们的身体逐渐发展成熟,在协调性、柔韧性等方面会比较弱,再加上这些学生还需要学习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舞蹈教学方面花费的时间、精力比较少。对这一情况,老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该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把学生的柔韧性予以适当降低,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着手于简单的内容,慢慢过渡到高难度动作,这样有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2.创新舞蹈课程教学方式
         有鉴于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落后的方法,学生兴趣无法提升的现状。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致力于创新和改革传统的教学课程方式,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学生的发展需求予以满足,这样才能把新的活力引入到舞蹈课程教学之中,把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激情不断提升,进而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关注的为,老师一定要对改革课程方案予以重视,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还应该让学生的舞蹈技能不断提升,扎实掌握,实现双提升。
         3.强化学习舞蹈知识技能
         我们都知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舞蹈课堂上表现的不尽如人意,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职业需求开展相应的训练。因此在实际课堂上,老师应该强化学生学习舞蹈技能、知识,唯有如此才能把教学预期予以实现。同时,老师在执教的时候,应该把舞蹈课程体系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之中,在其中积极加入幼儿舞蹈,具体措施如下。其一,在课前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幼儿舞蹈导入,进行热身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课堂氛围的活跃。其二,在对舞蹈课程进行教授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和内容相关的幼儿舞蹈内容加入其中,主要是对学生的注意力予以吸引。其三,在课后阶段,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立足儿童实际,根据相关音乐对舞蹈动作予以创新和创编。通过这样的措施让学生对舞蹈课程强化重视,借此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4.强化培养幼儿舞蹈教学能力
         我们都知道,该专业的学生今后大部分都会入职幼儿园,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需要对专业舞蹈知识予以掌握,在舞蹈技能方面还应该予以重视,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执教学龄前儿童。不仅如此,我们在对幼儿舞蹈教学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准确应用语言、规范应用舞蹈、正确理解动作等,因此我们需要对多方面的教学要求予以明确,强化培养学生编排舞蹈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更深入的对舞蹈给予了解。因此,我们在设置舞蹈课程的时候,不仅需要对舞蹈技能方面的训练予以关注,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实践和理论相互融通。
         5.要加强练习动作示范与关键动作
         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老师不仅需要确保正确的舞蹈动作,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对舞蹈进行感性的认识,训练经过长时间的重复后会更加熟练的进行舞蹈动作。不仅如此,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舞蹈动作的要求和难度不断降低,但是也要把表现性、实用性予以突出,这样才能更加有艺术感,实现更好的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在课堂学习中更加自觉的进行。
         结束语:
         根据上文的论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我们应该对舞蹈教学加以重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更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措施,不断优化其舞蹈教学,借此实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伍燕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8(29)
[2]陈慧慧.浅谈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体会与创新[J].黄河之声.2018(13)
作者简介:谭瑶(1988-),女(土家族),湖南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舞蹈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