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沈阳市皇姑区白龙江小学 辽宁 沈阳 110036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当注意对相关工作的引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提高学生语文文化课程成绩的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小学生高尚情操与良好品质的工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的背景知识进行延伸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研读文章精神,更能创建高效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课堂。因此,笔者以“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分析目前语文阅读课程现状,并探讨背景知识在语文阅读课程中的具体结合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背景知识;语文阅读
引言
就小学语文高水平阅读教学而言,有其特殊性。这也意味着,在小学高水平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基于这种安排,我们可以赋予小学高水平语文阅读教学以有效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高水平学生系统性知识的知识建构、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1语文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语文教师只有在备课的时候明确了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帮助语文教师高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做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珍珠鸟》的备课工作时,首先要理清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的各个步骤。教师可以为本篇课文设计四个教学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引发学生们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第二个目标是带领学生们品味这篇文章的语言,并在品味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第三个目标是要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最后一个目标是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呼吁学生们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达成这个境界。明确了这四个教学目标以后,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可按照目标进行教学,一步一步达成教学目的。这样一来,教学过程就变得十分高效。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要先将这四个教学目标以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们,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在课堂听讲过程中明确他们的学习目的,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2充分利用好现代化工具,增加教学的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许多新型的现代化教育工具被应用到课堂中,如多媒体等,这些现代化的工具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都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这也可以认为是一门新的教学手段,遇到新鲜的事物,学生会非常的感兴趣。另外,利用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呈现阅读所描述内容的画面和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地想象这样的画面,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例如,在教授《现代诗二首》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的模式展现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看到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之后再讲解这篇文章,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描绘时采用的方式,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景象。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保证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就可以合理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完成阅读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而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落实,还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学习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达到保证学生阅读学习质量的目的,进而加快学生阅读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按照阅读学习能力的高低划分成实力均衡的不同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解决教师所布置的阅读任务,如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用简洁准确的话语描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小豌豆们都有怎样的愿望和理想?最后一粒豌豆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最后一粒豌豆带给生病的女孩怎样的变化;从几粒豌豆的不同态度和命运中我们都能得到哪些启发,等等。当小组完成阅读任务以后,教师就可以从每个小组中随机挑选一名小组成员进行问题的回答,根据小组成员的回答进行评分,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在阅读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得的分值最高。通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互帮互助、独立自主地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逐步摆脱自己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意识。同时通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学习任务的完成,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同伴的帮助下明确自己的学习思路,朝着正确的阅读方向进行探究与学习,让学生在高效自主学习过程中寻找到正确的阅读学习方法,进而实现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成长,加快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
4课堂补充
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围绕文章进行讲解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就文章阅读的过程来讲,学生在刚开始阅读时注意力十分集中,但随着阅读的反复与长时间地进行,他们的精神就会松懈。此时,教师适当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课堂上来。然后,教师再进行阅读教学工作时,通过相关背景知识的引入,就可以为学生的学习重新注入活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通过前期的备课,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是由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由于这篇文章在小学中属于较长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讲,诵读会出现困难。因此,在学生进行诵读之后,教师要简单介绍作者安徒生以及当时的创作背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厘清作者的情感脉络。《卖火柴的小女孩》创作于1846年,是由于安徒生有个朋友希望安徒生以三幅画作为基础写三篇童话。安徒生看到其中一幅画中的情景有感而发,以自己母亲小时候讨饭为蓝本创作出了这篇流传至今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文章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将会有更多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融入现代小学的语文的教学中。在小学生的主要课程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培养小学生思维习惯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文章介绍了一系列方法,相信更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罗明娇.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先学后教,创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11).
[2]王秀清.浅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阅读教学策略[J].祖国,2017(8):211.
[3]徐鹏坤.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6):56.
[4]陈磊.“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5]杨庆华.语文阅读教学中背景知识的运用探讨[J].成才之路,2017(16):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