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志
(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明德学校 湖南 邵阳 422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稳定发展的背景下,新教材对各个阶段教学都提出了要求,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确保在实际开展教学时能够优化教学方案,尤其是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来讲,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选择符合学生年龄段的内容,将其与实际生活衔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并阐述了有效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性;小学;策略
引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了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因此,为了能够解决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师需要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并遵循新课程教学标准,合理的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衔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以道德发展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按照课本知识进行教学,而且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案,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课本重点知识无法有效挖掘,无法为学生呈现多样化教学内容,限制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再加上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师始终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环境下,难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道德与法治课本知识具备实践性特点,若不够重视教学模式的优化,则无法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要想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并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让小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知识,并且可以运用知识解答相关问题,促进小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若缺乏正确指导,即便课堂具备趣味性,小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学习,也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道德和教育意义也不能很好的深入学生心中,这就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为了解决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对当前教学现状有着充足的了解,再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围绕小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能运用教材知识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并合理将趣味化知识融入到课堂,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更多道德与法治课本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案。而且教师还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的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衔接,促使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学习课本知识。
例如,在实际教学《我学习,我快乐》这节课知识时,教师可以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如“比赛打鸡蛋、叠衣服”等,并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图文,进行表演,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针对打鸡蛋比赛可以比试谁打的鸡蛋完整,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叠衣服可以以校服为材料,看看哪一位同学叠衣服整洁、迅速,而且此环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围绕学生开展,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活动结束后问学生能否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说一说自己在学习中体会到哪些快乐?通过阅读小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快乐,如“小龙认为阅读比较快乐、小爽觉得计算快乐,这样小龙可以带着小爽阅读,而小爽可以带着小龙计算”,从而实现快乐的分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理解。
(二)凸显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并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准则。因此,教师需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促使学生学习榜样的良好习惯,并知道自己学习存在的不足,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渗透美的教育,使得学生与同学交流,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不断完善自身。例如,在学习《说一说我们的学校》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带领学生观赏校园,使得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校园的景观,主动参与课本学习。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语言表达兴趣,并与同学探究课本知识,完成本节课学习,对学校有着充足的掌握。不仅如此,注重合理的将多媒体与实践教学整合,可以将直观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并高效掌握课本知识,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三)让学生感悟课堂,真正体会学以致用的妙处。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做好全面分析,掌握当前教学现状,并以学生情感、道德开展教学,合理的将生活案例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促使小学生能够高效学习课本知识,并真实感受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体验活动,并借助游戏及互动的形式开展,促使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加深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例如,在教学《安全记心上》知识时,教师可以对生活中交通规则进行讲解,并通过播放视频堵车、行车情况引导学生对红绿灯有着一定的了解,促使学生掌握正确通行要点,提升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知。除此之外,在此环节教学时,教师还渗透讲解游泳、火灾及生活安全常识,教育学生在遇到危险时学会处理,并树立安全意识,有效地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实际帮助。
(四)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建构学生的道德观。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创造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布置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业,这样不仅能够凸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本质,还能够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教材内容建立连接,并通过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课堂中的学生与教材实现真正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反思、建构自己的生活。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稳定发展的推动下,各个阶段教学都得到有效改进,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众多帮助,使得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提升。但由于目前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而且没有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衔接,导致小学生经常出现溜号现象,难以掌握道德与法治学习要点。所以,为了避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不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还应该选择生活内容,将其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同秀. 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 学周刊,2020(02):29.
[2]詹兴全,吴建玲.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浅谈[J]. 基础教育参考,2019(24):69-70.
[3]李小海,冯燕.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