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起始学习阶段的兴趣激发之刍议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8期   作者:张瑞彬
[导读] 初中八年级是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张瑞彬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初中八年级是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浓厚的兴趣,使之产生学习的持久动力,是我们物理老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身的物理教学课堂,尝试从风趣课堂、情感激发、动手实验、生活物理等四个方面探讨起始阶段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途径。本文对于做好初中起始阶段物理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兴趣激发;风趣幽默;情感激发;动手实验;生活物理
        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习了《科学》,为物理学习奠定了很多感性的基础,但系统的物理学习是初中八年级才开始的。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崭新而有趣的学科。他们对物理学习充满好奇与期待。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期待的愿望,一开始就做好学生学习中的兴趣培养,才能为今后后续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在八年级的物理课堂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呢?
        一、营造风趣幽默的课堂气氛
        物理课堂中通常能感染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大多是老师在讲课中风趣和幽默的语言。教学是言语的艺术,而言语可以表现在风趣和幽默上。调查发现,学生大多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学生更容易对其产生信任,喜欢和尊敬,从而也会对其所教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上课的时候会更加积极和专注。如何营造风趣幽默的课堂气氛呢?
        首先,上课前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只有教师心态好,才能把这种心态感染给学生。试想,一个苦大仇深的老师,怎能在课堂上轻松愉快起来?又怎能做到深入骨髓的风趣幽默?因此,课前教师调整心态,把不良的情绪和负能量及时释放很重要。教师可以先静坐五分钟,让自己真正心平气和起来。心平气和后还要照下镜子,学习一下面对自己微笑,对镜子中的自己说:“你真棒!”这样,才能带着积极的心态,微笑的面容进入课堂。
        其次,利用好幽默风趣的比喻与联想。那些课堂上绘声绘色的讲解的老师,一般都是善于利用比喻与联想的,或者是讲故事的高手。幽默有趣的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比如:在学习动能时,老师提问:“在电影中,大家可以看到古代双方交火攻击城门的时候,进攻那方会让将士们抬着一根重物来撞击城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假如将士们每个人手里都拿一根细小的木棍去攻击城门,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思考想象那种有趣景象的时候便觉得很搞笑,从而会领悟到动能和材质相关。这样的课堂,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心理愉悦,并会带着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课堂物理知识。
        最后,可以适度的进行调侃。这也是可以起到活跃课堂的效果,同时可使同学去牢固记忆相关知识点。如,在学习物体和热熔时,可以引导学生把热熔看做一个人的性格:“在温度大的情况下温度不容易发生改变,就可以比作这个人相对来说是温柔的,不容易发脾气。在温度小的情况下温度反而发生改变,就可以比作这个人相对来说是脾气较大及暴躁的。”之后就很风趣的说一下老师的个性比热容大,某某同学的个性比热容小。此时,这个同学也会比较兴奋,课堂的氛围就会变得很活跃了。
        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同学与老师情感,从而增加学生的理性思维,激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可以让同学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分析课本上的内容。
        二、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的情感是老师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学优秀的老师,在进入教室的时候,脸上都会带着微笑,会让同学们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和鼓励。

情感激发除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外,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拥有一颗童心。要和孩子们处于同一起跑线。如,学生喜欢看电视动画片,我就结合动画人物讲解物理知识。听到学生讨论喜羊羊、蜡笔小新、海绵宝宝等,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去看这些动画片。并在这些动画片中寻找物理知识,课堂上就可以用聊天的方式渗透相关的物理知识。如,羊村的声控门,利用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设计的;动感超人发射的动感光波离不开光学知识;海绵宝宝的头容易变形,则和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强有关。平时要多关心学生的冷暖,为学生做一些细小的事让其意识到老师的关心。也布置一些细小的事让学生知道老师也需要他们的帮助。如教他们擦黑板,要往一个方向慢慢擦,这样由于惯性的原因,不容易粉尘飞扬;教他们抹桌子时手帕要张开,这样有利于增大抹布作用的面积;扫地时两手离开远一点,利用杠杆原理可以更省力。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再加上老师的不断鼓励,他们就会更加喜欢物理,从而不断提升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动手实验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因此,引导学生亲自做好实验是培养其持久的学习兴趣的关键。很多老师喜欢做演示实验,但由于学生没有亲自参与动手,导致学生虽然听懂了物理原理,但没有具体真实的学习体验,使学习知识不牢靠。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问学生一个纸团和一个金属盒,如果同时放手,哪个先落地?很多学生都认为是金属盒。我就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发现同时落地后,感到非常惊讶。我再让他们自己动手验证,要求每个同学都来验证。有个同学实验完后想到:如果把纸团放入金属盒中,只有同时落地才合理,否则,纸团就会跑到金属盒外面;或者用纸包住金属盒,如果纸落地慢的话,那包住的金属盒也会受到影响而更慢落地。不经意中,这个学生把当年伽利略的思考用自己的思考讲出来了。没有亲自动手实验,是得不到这个效果的。另外,也有同学发现,纸团改成纸张的话,纸张落地的确更慢,因为纸张是飘飘忽忽的落下的,这就涉及到纸张下落中受到空气的浮力的问题,等待我们后续学习解决。这样又为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四、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物理知识
        现代物理是以实验发现为基础的科学。然而,最初的大多数物理知识基本都是从观察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牛顿被苹果砸醒之后发现了地球引力。还有一次,牛顿通过观察羽毛球在空中飞舞,想到人造卫星上天的问题。他想,球拍拍轻一点,羽毛球掉落近一点,拍重一点,羽毛球飞远一些。如果开始受力更大,岂不是可以飞更远?再结合地球是一个大球体,如果羽毛球绕地球飞一周还不会掉落,那岂不是就永远不会掉落,绕地球永远转下去?正是这一思考,达成了人造卫星的上天。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很受启发,原来以为高深莫测的人造卫星其实和我们日常生活也有关联。这样,他们就更会留心生活,并不断思考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又如,在学习“声现象”时,教材通过一下日常生活案例说明声音来自于振动。但学生敲桌子后听到声音并没有看到桌子振动呀?我让学生看看自己讲话时,喉咙有没有振动?学生很快就摸到自己的喉结的确在振动。那为什么桌面没有振动呢?会不会是桌面振动了,我们没有观察到呢?有同学想到,放一些细小的碎片在桌面,再敲击桌面,果然就发现这些细小碎片在振动。这样,学生知道,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时,可以通过“放大”的方法或者借助外物来间接了解实验情况。然后,我又让他们把橡皮筋绑在文具盒上自制一个简易乐器。这样,学生发现,物理的确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可以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乐趣,因此就容易对物理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和爱好。
        在学生初学物理的时期,老师的教学要着重的地方正是如何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我们不用担心培养学习兴趣会浪费掉课堂上的时间,因为只要老师不松懈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坚持同一个方向,伴随着学生思维方式的成熟和智力的提升。起始阶段的兴趣培养不仅不会降低学习质量,更会提升老师教学的技能,同时为今后物理学习打下坚固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凤喜.抓好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09(30):122.
[2]冯桂林.浅议初中物理教学创新[J].科技资讯,2017(15):165-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