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林业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8期   作者:赵雨馨1 陈娟2 谷飞3
[导读] 人才是国家、社会、单位耐以发展的根本,略阳林业事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发展。
        赵雨馨1 陈娟2 谷飞3
        1略阳县国有铁厂坝林场  陕西略阳  724300
        2 略阳县森防站  陕西略阳  724300
        3 略阳县林业工作站  陕西略阳  724300
        摘要:人才是国家、社会、单位耐以发展的根本,略阳林业事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笔者通过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对略阳县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合理利用人才,促进县域林业事业发展。
关键词:略阳县  林业  人才队伍  调查
        1、略阳县林业人员队伍现状
        1.1总体情况。略阳县林业局内设综合股、产业股、林政股、秦岭股4股,林业系统下设24个行政事业单位,18个党支部。全系统现有在职干部职工332人,党员112人,从身份上来分析,工人168名,干部139名,公务员22人,科员1名、工勤人员2名,其中,林业局行政编制9名。从学历上来分析,本科66人,大专121人,中专70人,高中64人,初中11人。
        1.2技术人才结构。有专业技术人员64人,占系统内干部职工总数的19.3%。其中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28人;本科以上学历的41人,大专学历17人,中专学历的6人。35岁及以下12人, 36岁--50岁的44人,50岁以上的 8 人。
        2、发展趋势分析
        2.1学历偏低,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在林业人才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的人员187人,占332人的56.3%,初中文化程度的人达11人,占332人的3.3%;系统内林业专业技术人员64人,仅占系统内干部职工总数的19.3%。
        2.2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且会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系统内林业技术人员30岁以下无一人,30至35岁12人, 36岁--50岁的44人,50岁以上的 8 人,明显年龄偏大,有青黄不接的问题。
        2.3基层林业单位管理模式缺乏吸引力。林业基层单位大多为股级单位,镇办林业人员连股级都达不到,工作人员只有责任没有待遇,管理上不在林业部门,林业员大多数从事林业工作是兼顾完成,个别镇办竟然无一名林业员。四是机构改革有待完善。去年的机构改革,退耕办被自动消失,但退耕还林工作却无法停止。清理临时议事机构时,县绿化委、绿化办被撤销。今年初,根据市编办通知,又将县天保中心(长防办)、野保站(宝峰山保护区管理站)、林业站(森防站)进行整合,设立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加挂天保中心、林草技术推广中心、野保站、宝峰山保护区管理站牌子,不再保留林业站、长防办、森防站牌子。这几个单位工作性质不同,不能硬性捏合在一起,管理不通顺。五是个别特殊人才缺乏。主要缺乏生态环保、林产品加工、林业项目监理等专业人才。
3、总体思路研究
        智慧中国呼唤创业力量,创业力量来自人才推动。

在对我县林业人才队伍助推经济,社会事业作用调查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打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需要认真践行习总书记“要把人才工作抓好,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的讲话精神,不断加强人才工作管理力度,坚持“以用为本”,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人才工作观念,结合西部山区县域实情提高人才工作水平。根据我县人才结构特点创新人才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努力使行业上下“见贤思齐蔚然成风”,以构建林区专业人才磁场推动“三个略阳”建设,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美丽的略阳发挥出林业行业最大的作用。
4、战略重点任务
    4.1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完善人才制度,制定出台相应的行业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评选奖励、鼓励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等专项人才工作文件,为人才工作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4.2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大力实施“招才引智”计划,根据林业行业实际情况引进急需紧缺优秀人才;注重返聘英才,引进退休优秀专家发挥余热。对携带科技成果来略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要给予重奖,树立典型,取得积极反响。
        4.3培养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工作的中心和基础。行业中也要推进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多学习外地经验,积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要全面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技能人才培训、研修深造制度。
    4.4坚持加大投入,下大力气优化人才成长成才环境。建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确立人才开发投入增长机制。对市级以上优秀人才定期组织免费体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人才荣誉制度。以人才个人实绩和社会综合贡献为主要依据,推选评优,有力的扩大优秀人才榜样示范效应。
        5、政策措施研究
        5.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重视人才体制机制建设。只有遵循系统培养开发人才的内在规律,不断破除束缚人才成长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才能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要不断扩大人才培养培训规模,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不断加大人才开发和培养投入,对优秀引进人才发放相对高额的资助增强人才吸引力。
        5.2突出重点,加大人才、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力度,在人才重点项目和资金方面向重点领域和人才做的好的单位倾斜,集中人才、资源优势,形成攻关、研发、创新,综合冲击力,将人才与有限的资源有机结合,用好政策,用好资源,建立人才创业示范园,做大做强本地核桃、林麝、杜仲等特色农业创业品牌,扩大人才创业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实现效益最大化。
        5.3形成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促使现有人才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天下之患,不患才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所以“用好”是人才工作的根本。确定人才流动、交流、转岗机制,激发人才活力,提高人才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才作用,使单位血液有序流动起来,形成“走活一颗子,促活一盘棋”的良好人才工作格局。
        5.4与时俱新,改变人才观念,注重实绩,改进、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及时有效的发现人才、开发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扩大专业技术领域用人单位在评职、评优中的自主权,以人才实际贡献、所做成绩为进职,评优主要评价指标。逐步打破现有工作年限、身份和比例等框架限制,完善建立破格晋升职称制度。
        5.5充分发挥人才激励作用。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积极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德绩结合,以实绩为主,科学化、可操作性强的绩效工资奖励部分的发放办法,切实体现出“绩效”的作用。建立多元化人才奖励制度,坚持干中识才,赛中辩才,不问出处,按实绩“论英雄”的奖才理念,对拔尖优秀人才大力表彰,最大限度发挥“奖”的激励效应,让知识的价值充分彰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