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中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1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7期   作者:姚圣
[导读]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姚圣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25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是提升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手段,也是改善生态宜居环境的主要途径。美丽乡村建设是具有制度性、长远规划性的工程,是要经受历史检验的长期不断建设的工程,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民心工程。因此,规划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要点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建设“美丽乡村”不只是指外部环境的美丽,更要注重乡村的现代化发展。首先要不断转变农村的经济发展方式,带领广大农民转变传统思想,不断引导他们树立现代化的农村发展理念,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可以共存的,绿水青山也可以变成金山银山,让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思想真正地深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同时该政策也始终贯彻惠民的理念,也说明了这是一项以利民为根本的好政策。
2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的原则
        2.1 系统性
        美丽乡村规划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具体规划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针对农村地区诸多要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保证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为农村地区更快更好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2 可持续性
        美丽乡村规划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这样才能够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创造出效益更大化。在具体规划建设过程中,宜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为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生态优先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以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和基础,积极围绕农村的生态经济、人居、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来发展特色的生态农业,并整合资源,将村庄建设、村居工程、农村旅游等发展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依托于不同项目之间的相互带动作用,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3 在规划中凸显的问题
        3.1 重发展、轻生态
        现阶段,很多乡村建设模式,主要是将农业、旅游业等相结合开发,构建具有个性化以及特色化的乡村,使得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并且也为农民的增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仍然存在生态环境没有改善以及污染比较严重的情况。首先,生态意识比较单薄,在规划中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对生态的保护有所忽视,加上很多农民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仍然使用比较陈旧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思想认知没有得到转变。此外,目前在乡村规划中,很多都使用对城市规划的方式,并没有切实从乡村的角度出发,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制定出更加适合的规划方案,城市规划的思路和方式与美丽乡村的规划不匹配,导致美丽乡村规划中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乡村的本质属性难以凸显,规划内容不具有合理性。
        3.2 居民自身素养与公共要求的不协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自我的舒适感幸福感越来越关注,对自身生活的小家庭越来越重视,但对公共事务公共环境关心太少。如果是有利的事情,他们很积极,如果是看不见直接利益的事情,就尽量躲避。这种“有利就有我,无利就无我”的心理很普遍。因此,在公共事务方面,还停留在“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别人瓦上霜”“两耳不闻家外事,一心只种手中田”的层次。

对公共环境、公共设施、不关心、不维护、不操心、不出力。大部分居民环境意识、公共意识淡薄,对公共环境对于个人、家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于是出现了居民自身素养与公共要求的不平衡。美丽乡村,最终要落脚到人,人的意识美、行为美,才能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美德进程。
4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
        4.1 需统筹全局,要以科学的思想引领发展
        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需认真深刻的理解这一思想,并结合实际情况深入贯彻到基层农村建设中,也要认真地将该思想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行动中,使之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作用到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建设美丽乡村需统筹全局,以整体的思想来把握全局,也要同时考虑部分的作用即基层中各个区域的发展,各个区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经济发展情况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方针,不仅如此,也要根据基层不同的文化习俗来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而不是套用一个单一的模板。
        4.2 推进“生态环境”工程
        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4.整治广告牌、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4.3 发挥村民的主体性
        村民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规划的方案也应该展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村民的实际需求和乡村规划的效果,切实符合村民切身利益。在规划中还应该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不能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要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在规划建设之前,需要借助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采集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并对这些建议进行整理,有效融合到乡村建设中。美丽乡村的规划需要站在村民立场上进行思考,系统的考虑当地文化习俗、土地使用以及居住习惯等,防止在规划中出现纠纷,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有效化解规划矛盾。此外,美丽乡村的建设还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盘活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助于乡村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村民的主体性十分重要,能够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5 结束语
        在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工作中,需要立足农村的实际发展现状,以保护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对乡村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加快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运用绿色发展理念优化乡村发展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目标的实现,为农村地区的更快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人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景观设计研究[J].风景名胜,2019(06):239.
[2] 周坪秀.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生态文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6):188-189.
[3] 文晓英.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策略探讨[J].农家参谋,2019(10):37+43.
[4] 董科鹏.美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J].农业经济,2019(05):22-23.
[5] 王茜. 习近平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