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昆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044
摘要: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建筑企业提高内部管控水平,尤其是要强化对于工程造价的高效管理,这也使得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各个建筑企业攻坚克难的重点目标。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是以综合效益为基本导向,将造价控制的目标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各个具体环节,从而充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应对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近年来,BIM技术的发展为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更加优质的条件,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BIM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向科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对工程设计、预算、施工等多方面的有效控制,对于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BIM;工程造价;精细化;措施
一、BIM技术的含义及特点
BIM技术的投入能在整体上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同时对资源实现有效的共享,其实BIM技术就是一种建筑信息的模式,通过整合建筑工程的各类数据,降低施工过程出现问题的概率,使施工企业在施工的效率上得到提升,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而且BIM技术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所表现出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在现实施工中,其整合了建筑中的各类信息和数据,协助设计师对施工前后所出现的各类设置以及碰撞问题进行处理,另外,建筑企业还能通过BIM技术实现对建筑物的前期模拟,从而改善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如紧急疏散模拟等,这些都能利用BIM技术进行模拟,BIM技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优化性,其可以对建设施工过程中一切的运营方面及施工设计方面的问题进行合理的优化。
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现状
(一)工程造价预算准确度有待提高
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结果存在误差、精确度不足等问题,对工程造价工作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前期阶段预算编制时,预算结果偏差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信息不完善、数据处理不到位。
(二)施工阶段的问题
施工阶段时直接执行建筑工程项目决策与设计的环节,也是体量最为繁多、工序最为复杂的环节,也对造价管理提出了一定的难度。这一阶段的造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故意增设一些工程变更、签证,影响了原有的造价预算;另一方面,部分建筑企业的调整与应变能力不高,在遇到一些难以避免的设计变更时,不能灵活变更相关的预算策略,使得工程进度受到阻碍,从而增加了相关的成本投入。
(三)信息处理效率较差
工程量信息的处理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核算,在传统数据处理方式中,依靠人力来对工程中的数据进行计算,由于人力计算本就存在出现计算错误的可能性,并且由于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太过庞大,除了极容易出现较大程度的计算误差以外,计算效率也十分低下。并且,由于工程参与方较多,在工程建设中的各种情况也较为复杂,这造成了部分需要进行处理的数据得不到公开,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难度进一步加大,数据处理的难度层层增加导致最后结果核算速度极慢,结算结果并不精确。
三、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应用于工程的决策及设计阶段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决策及分析阶段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建筑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注重对BIM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及效率。在建筑项目设计环节中,BIM技术可以被有效应用在检测工作中,从而更为有效地控制前期的施工成本投入。
与此同时,在建筑项目的设计环节中,通过合理使用BIM技术,可以在有效收集各项数据的基础上,将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及其内部的各个系统模型进行构建,并通过建筑模型的模拟及专业检测软件的应用,检测在建筑工程模拟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内三维空间技术,可以针对建筑项目内部诸如给排水系统、机电系统等部分进行仔细的检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管线之间的安全距离,并可以通过动态模拟分析方法的运用,仔细审查施工图纸,确保施工图纸审查工作的正确性及效率。
(二)招投标阶段
BIM技术应用于招投标阶段,主要体现在编制控制价、编制报价、中标人确定等方面。
1)控制价编制过程中,通过建立BIM模型全面反映工程实际情况,并利用BIM技术的数据运算功能有效编制控制价,提高控制价编制的科学性。
2)在报价编制过程中,可应用BIM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复核,提高报价编制的准确性,从而节省时间。另外,通过BIM技术了解更多的市场动态和价格信息,为更精准报价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企业招投标的成效。
3)在确定中标人的过程中,可根据BIM模型中的报价数据,分析各候选人报价的科学性,评审出最佳投标人,保证选出的中标人更符合本工程要求。
(三)BIM技术在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在进行施工之前,造价管理人员要利用BIM模型制订不同施工阶段的造价成本控制方案。在现实施工中,施工人员要根据原定的计划进行成本控制,如果不符合计划,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实时控制施工现场的成本。如通过BIM技术可以将材料使用快速导出,将材料限额领料工作做好,在场的工作人员只要将原计划的使用表与实际的领料情况进行比较,就可清楚是否按照计划执行,并及时更正所出现的差异,将建设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在传统的造价模式控制下,体现工程量等信息的只有二维图纸,而且只能依靠现场的工作人员控制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及变更状况,其他部门不能及时掌握现场情况。所以在申报进度款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资料不对等的问题,为保证实际进度不偏离原来的计划,就需要造价管理人员在调查与核对上花费大量时间,工作强度大幅增加。而BIM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工作人员随时传送工程进度到系统内,利用更新数据库,及时分享给各参见者实时数据,利用所接收到的信息,参见方可对时间节点的工程量进行准确计算,对施工进度做到充分的掌握,也能依据实际的工程量来结算工程款。
(四)应用于工程的竣工阶段
BIM技术的应用很好地实现了同时存储,诸如建设项目施工周期、建筑价格、施工合同等诸多信息,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部门可以在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内,随时调用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同时,各个登录人员的操作权限也是完全不一致的且可以进行修改的,部分人员甚至可以根据自身的操作权限来更新数据库内信息。这种间接的操作,对竣工阶段的结算工作而言,有助于提升实际的核算效率,可以进一步缩短核算工作周期。同时,也为工程的竣工结算阶段的其他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在实现结算工作精准、快捷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结论
对工程造价进行精细化管理是节省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而在传统管理方式支撑的旧式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无法适应现在参与元素多且较为复杂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对各个阶段进行数据管理统计时效率无法适应庞大的数据量,计算效率极低,且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在数据交流不佳的情况下对工程造价的统计结算容易造成影响。而BIM基础上演变出的新式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则表现出了强大的管理能力,直观且精细的虚拟施工建筑模型能展示其中的各方面数据,使统计工作更直观的进行展示,对于统计和审核工作都是极大的帮助,同时随时监控数据的变化与初始数据进行参照,对于数据统计是莫大的助力极大地避免了统计过程中出现的计算错误问题,相信在对BIM使用方法的不断探索中,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将会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郑晓飞.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20):92-93.
[2]李兵,刘微,汪深,等.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9(1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