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成彬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测绘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1
【摘要】伴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正在进行,外业的调查举证以及内业的数据采集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两个环节对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来说不可缺少,同时也是国家对土地审核的重要参考指标。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重点,然后对国土调查外业举证的方法以及内业数据采集的详细工作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今后的全国国土调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第三次;国土调查;外业;内业;数据采集
引言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在第二次国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第二次国土调查的发展和延续,同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相比,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数据更加庞大,所调查的内容也较多,调查的形式以及方法更加的复杂化,这就要求在进行外业举证以及内业数据收集的过程中采用更加现代化的方法,这样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时间。
1.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工作重点
1.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对当前中国的土地进行国土调查主要是获取当前的土地利用现状,这也是当前进行国土调查工作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进行这项工作时,主要采用的就是有关的技术章程,采用分辨率更高的影像作为整体的调查底图,从而根据这些底图进行土地的分类,确定土地的使用范围、使用面积等。
1.2?土地权属调查
这项工作的主要调查内容就就是根据现有的资料,对已经完成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有效地登记,将建设用地的使用范围的具体步骤通过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产生变化的土地进行补充调查。该项调查工作内容同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样也是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现阶段,很多农村的土地归属利用问题都要进行多次核实,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确保土地的使用属性,在进行国土调查的过程当中,很多问题出现在农村土地的使用属性方面,因为农村的土地的使用者主要是农民,很多农民除了种地,他们没有其他的出路,确保属性问题就是保证他们的饭碗,防止出现更大规模的土地纠纷,避免社会矛盾的产生。从事第三次国土调查的人员一定要按照法律要求以及技术规范的章程,将土地权属的问题落实到实处,切实保护农民自己的利益。
1.3?专项用地调查
这项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根据专项土地的使用方法对当前的耕地进行进一步地调查,核实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永久的用地调查等。
采用专项用地调查的过程当中,应按照相关的法律条文对有关的土地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及评价,切实掌握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
2.国土调查外业举证的方法
2.1互联网+"举证平台的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使用也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之前的纸质调查以及简单的数字化调查不同的是,第三次国土调查所采取的调查方式是“互联网+”的举证办法,这种调查的办法主要是根据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采用证据确凿化的思想进行土地的认证,其中采用“互联网+”的主要方式是按照统一的要求,全国采用统一的互联网软件进行土地核查,对经常用到的数据比如说图斑图、卫星定位、拍摄角度、拍摄时间等,处理完这些数据后,将这些数据整体集合成一个数据包,根据位置的不同,每个地方的土地调查中心都会有一个平台管理中心,人们可以把这些数据统一上传至平台上,对数据进行整体式的处理。
2.2无人机举证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技术的兴起逐渐取代了之前的人工外业举证的方式,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大量地方采用的是无人机,通过无人机操作技术,人们可以获取更加清晰、准确的土地数据,采用这种方式的时候,无人机会通过自身设置的程序,将国家下发的土地使用图斑标准进行识别,并发现在土地使用的过程中不一样的图斑,并对其进行统一的编号,将获取到的数据统一上传到数据分析软件中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为人到不了的地方而无法获取数据的麻烦,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3外业核查以及举证具体内容
(1)外业举证调查的主要方式是按照有关的国家土地调查章程,进行土地的图斑调查,主要包括图斑的种类、图斑的范围等;第二种就是图斑标注,主要包括耕地的属性、林地标注等,在进行外业调查的过程当中有关人员要根据照片的拍摄进行举证,并及时做好外业的调查记录。
(2)采用调查的底图,对每一个图斑进行仔细的核实,对影像不能反映的土地进行再次补测,最后根据调查的底图,对外业结果进行上传。
(3)为了提高工作效果,有必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满足工作的复杂需求,加强专用硬件设施的建设,充分动员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和远程控制 ,使三个国家的土地调整可以实现现代技术。
3.内业数据预处理的具体内容
3.1坐标转换
第三次土地普查的基本数据包括第二次土地普查的数据和所有权普查的数据等,这些数据主要基于“ 1980年西安坐标系”下的数据。第三次土地测量的数学基础是“ 200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根据实施方案和内部数据处理要求,对基础数据进行坐标变换,并结合图像数据进行验证。
3.2测量边界图
第三次土地调查将以县级完整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数据坐标转换完成后,应将确定的测量边界与上图组合。原则上,一个土地测量单位只有一个控制区域,所有权边界不能代替行政边界。第三次土地调查调查边界继承和最新的年度土地变化调查边界。一旦确定了测量控制边界,就不允许随意更改。调查边界仅用于区域统计和汇总,而不作为所有权调查的基础。所有权的不一致边界应予以保留。
3.3本地代码转换
第三次国家土地调查是根据第二次国家土地调查的结果进行的详细而完善的工作。因此,可用的主要基础数据是来自第二次国家土地调查的数据。在第二次国家土地调查数据库中,有12个一级分类和57个二级分类。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对土地利用的线性进行了调整,土地利用的状况仍然分为12个一级分类和73个二级分类。从意义的改进,细分,名称的调整,第二类的增加,第二类的调整。将第二次国家土地测量数据库的土地分类代码转换为第三次国家土地测量数据库的土地分类代码。班级代码。与2007年版《土地使用状况分类》和2017年版《土地使用状况分类规范》相比,根据图1和图2的比较表完成了土地类型编码转换。使用字段选择,字段计算器或ARCGIS中的属性数据导出和属性数据连接,可以快速完成代码转换和验证。
3.4融合线性特征地图定位和地图点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如果地图上线性因子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mm,则应根据样地调查绘制中心线。当前的单线因素调查应在农村土地调查中采用。数据生成比例为1:10,000,因此场线性特征的宽度小于20m。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线性要素基本上是单线调查;第三次国家土地调查要求场地的宽度应大于2米,需要上述地图的线性元素(如道路,沟渠和河流)应以地图点的形式表示。因此,应使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本数据来完成线性特征的处理。
4.结语
总之,第三次国家土地调查是关于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做好国土调查,对于民生发展、经济进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一定要仔细认真的对待这份工作,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韩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制约因素与改进建议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23):33-35.
[2]邓翔宇,吴立志.守牢调查"生命线"——商水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纪实[J].资源导刊,2020,(8):28.
[3]胡云华,李建勇,陈勇, 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地理国情监测调查要求和分类的对应关系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7):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