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是茅山红色文化资源在句容地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具有重大价值,为句容地区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了本源性优质资源和优秀文化根基,提高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积极研究和开发茅山红色文化资源,运用茅山红色文化资源成果,推进其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实践,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茅山红色文化资源;中学生;德育教育;价值
苏南茅山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2014年1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考察时指出,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大力发扬苏南人民抗日斗争的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茅山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茅山是全国著名的八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我们一定要把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做好。红色文化资源是句容当地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改进当地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优势特色。
一、茅山红色文化资源在句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1、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茅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刻思想内涵和先进文化价值,折射着中国共产党人和新四军的革命精神、思想作风和优良品质。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新四军,领导新四军和革命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抗日斗争的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始终坚持“为人民得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始终实践着“推翻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使命。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所呈现出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价值追求、思想作风,与当代的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同宗同根,又与时俱进,既体现出了其优质性,又突显出了教育的本源性。因此,茅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质能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提高优质资源和本源性的思想理论支撑。
2、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天然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价值观与利益观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程反复证明,我们党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客观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从茅山红色文化资源彰显出的价值观来认识,它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价值观及其伟大实践。茅山红色文化资源中革命战士所呈现出来的对党的忠诚、忠于革命首先就是要以党的利益和和革命利益为重,忠于人民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和所领导的新四军的人生价值观和利益观与当代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观、利益观教育,在内涵上形成了天然的“联姻”,并为其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3、增强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茅山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是人们超越时空感悟红色历史的客观载体。茅山苏南新四军纪念馆里的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位革命先辈、每一种革命精神,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都以不容置疑的史实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祖国、依靠群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思想道德境界,诠释着人民军队和革命先辈们忠于党、忠于人民、爱国奉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可以说,关于价值观、人生观、利益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都可以在茅山红色文化资源中找到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教育素材。实施茅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茅山红色文化资源成果,开展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其优势就在于,通过与茅山红色革命历史事实进行对话,让句容地区的广大中小学生在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信服的事实面前去感知和体验,从而增强了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加强茅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积极研究、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成果,并转化为适时性的教育教学资源,推进其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1、建设“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切实加强茅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2017年4月,我校申报的“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项目被省教育厅列为2017年省级课程基地建设项目。近半年来,我校在句容市教育局的引领下,不断探索特色化、校本化课程基地建设开发与实施的规律,不断推进课程基地建设对常态化教学的引领和影响,进而丰富学校的德育教育的内涵,积极争取以课程基地建设来推动和领跑学校的发展。
2、加强与茅山苏南新四军纪念馆、句容市博物馆、句容市史志办等单位合作,推进茅山红色文化向深度发展。近年来,我校都要组织高一、二年级学生参观茅山苏南新四军纪念馆、组织学生寻访烈士遗迹、组织召开革命传统事迹报告会、清明祭扫烈士陵园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红色文化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缅怀历史,奋发图强,勤学苦练,努力提高个人素质,掌握扎实的技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
三、茅山红色文化教育进教材、进课堂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挖掘地方资源,构筑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等规划课题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与表彰,目前有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一个,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三个,每年有一百余篇教师文章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浓郁的研究氛围和显著的研究成果,为红色文化课程基地的开展奠定了学术基础。
我们已经开发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茅山文化与句容旅游资源》、《句容历史文化》、《句容抗战英烈故事选》《句容历史名人》《道教圣地:茅山》等五十多本教材。确定了茅山苏南新四军纪念馆、南京炮兵学院炮史馆、柳流革命烈士陵园、徐明烈士陵园、巫恒通烈士陵园签订了共建协议、建立了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农博园、茶博园等课程基地。我们还依托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能改革人”。比较而言,校本课程更重视教师的发展,而不是课程文本的开发。换言之,课程开发是手段,教师的发展才是目的。通过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使课程基地成为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互相学习,集体研讨,集中攻关,共同发展,真正使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最后依托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和品牌建设。通过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倾力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着力开发和实施以“红色文化”为主的校本课程,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增加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