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兰曦玥 张明浩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临床二系17级应用心理班 650000
摘要:心理活动课虽说起步较晚,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广大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即怎么样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怎么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上好心理活动课是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上心理活动课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关键词:心理学思维 中小学 心理活动课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进人学校课程领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日趋严重。中小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心理活动课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区别,明确其独特的课程地位和性质,深刻领会该课程的精神实质和意义。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性质
从根本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帮助。具体而言,有发展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治疗性目标.因而需要提供三个层面的服务.这就是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相应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少数学生、个别学生。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和预防性目标是通过心理活动课和心理咨询等教育模式来实现,而对极少数学生的严重心理功能障碍则应转介到医疗机构作心理治疗。心理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同学的发展性问题进行指导和预防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挥业辅导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系列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挫能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活动课程。从基本特征看,具有以下几种性质:计划性,也就是说,依照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做出相应的反馈和评价;目的性,心理活动课侧重学生良好自我观念的建立,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理性价值观念的建立,调控情绪能力的增强.意志品质的改善等方面。可以看出!这些目标都是发展性的和预防性的目标;经验性,心理活动课既重视综合经验.也取视学生的个体经验。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新的经验。同时,它还注重在学生之间分享成长的经验,经验分享便是学生接受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二、运用心理学思维上好中小学心理活动课的策略
1.极好的氛围中真诚沟通。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是研究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活动中,我们应极力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我们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要倾情投入与学生沟通。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教师要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活动中,老师要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对于那些存在各种缺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教师要格外重视、关心他们。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他们的处境,与他们经常沟通,进行谈心交流,倾听他们的内心情感,感知他们内心世界,进而开导他们,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特殊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选择恰当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若想上好一堂心理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心理教育课内容的选择,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做一些课前的调查,或者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有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才会觉得真实,教学才会有针对性。这样既不会无的放失,又可以为活动提供生动的素材。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教师的眼光也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放眼社会。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已不限于课堂、学校和家庭,学生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他们课外阅读大量的书籍、报刊、杂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参与社会调查,甚至还有少数同学通过互联网索取资料。所以,一堂好的心理课,应该能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师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加强信息的交流,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扩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拓展心理教育功能。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尽可能用多媒体教室上课,效果不错。
3.重在感悟,实际运用。心理活动课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心灵感悟。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课的心理素质教育恰好与人的心理世界沟通。活动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心灵顿悟,调适自己的心境。活动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我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论,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延伸课外,实际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活动课,并对学生进行辅导,目的并不仅仅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它应贯穿学生生活的全过程。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延伸课外,指导行为。
三、总结
若想上好一堂心理活动课,教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在活动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瑛.中小学心理活动课设计和实践的四个关键词[J].中国校外教育,2020(07):20+23.
[2]柴丽文.当代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3.
[3]缴月.心理活动课课堂氛围的营造[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7,55(09):32.
[4]仲倩.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