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浅谈一一初中作文的系统性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付晓洁
[导读] 初中作文各个阶段的训练重点不同,经过反复推敲,
        付晓洁
        河南省安阳市第八中学    455000
        内容摘要:初中作文各个阶段的训练重点不同,经过反复推敲,初步形成了这样的练习框架:初一以大量的片段模仿为主,以仿句,扩写等为辅助训练,不放过任何一个好句好段。初二以角度练习为主,锤炼语言,筛选内容。初三以形式训练为重,搜集大量优秀的题目、开头、结尾以及格式。以上三个阶段都本着课内资源的点式训练,从而辐射到课外的面式阅读和积累。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初一初二应同步注重学生的摘抄积累。这样三位一体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学会理性写作,克服习作的恐惧心理,并使部分同学爱好写作,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细节、内容、形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P].2011.]阅读教学英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由此可见,初中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经过反复推敲,初步形成了这样的练习框架:初一以大量的片段模仿为主,平时加强仿句练习!不放过任何一个好句好段。初二以角度练习为主,锤炼语言,筛选内容。初三以形式训练为重,大量搜集优秀的题目、开头、结尾以及格式。以上三个阶段都本着课内资源的点式训练,从而辐射到课外的面式阅读和积累。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初一初二应同步注重学生的摘抄积累。这样三位一体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学会理性写作,克服习作的器心理,并使部分同学爱好写作,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我就将自己的具体做法做详细间述。
        初一:细节中凸现功夫
        小学的作文教学以背通优秀篇目为主,真正爱好写作的学生寥寥无几。而作为衔接小升初的初一阶段,作文教学不能从零开始,但也不能选择过高的起点。因此,多模仿,多摘抄,多积累显得尤为重要,有了“量”的积累,才能为下一步“质”的飞跃做准备。
        首先,片段模仿以仿句和仿段为主,由于部编版教材中都有一大部分名家名篇,可谓脍炙人口,所以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为学生筛选一些佳句佳段,使学生在学习课内文章的同时,把写作穿插其中,练习习作于无形,争取做到润物无声。比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P]七(上).2016.八(上).2017.九(下).2018.]《昆明的雨》(汪曾祺):(抒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春》(朱自清):(写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爱这土地》(艾青):(诗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其次,具体的措施。训练内容确定了,下一步就是探求可操作性。我所教的两个班级曾做过一个调查,由于小学对作文的指导不统一,大多数学生都背通了不少习作,真情实感都是装出来的,千篇一律的。一提到开头,大多都是“我记忆中的事情犹如夜幕中的繁星一样多,但有一颗最让我难忘。”“我记忆的有趣的事情像海边的贝壳一样多,但有一个最让我珍爱”提到下雨天,不是帮路人捡桔子就是帮路人捡苹果,或者是同学把伞给了自己,或者是父母冒雨送伞。更值得一提的是:只要和父母、朋友一起打伞,在家门口都有回头的动作,总能发现父母或朋友的衣服湿了一半。出现频率更高的是“考试”这个话题,总有一部分人是通过借别人的笔、橡皮或尺子等工具完成考试。看了这样的文章和仿写之后,真让人啼笑皆非。怎样跳出这样的套路构思?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来读学生的文章,发现闪光点,有自己见解的描写,立即表扬,反复表扬,这样才能逐步扭转局面,使习作步入正轨。


        初二:内容上启发创新。
        提到创新,学生往往误解为立意相反。老师说一个观点,学生就会加一个否定词,并标新立异为这就是“创新”。可这样的创新只能使文章陷入泥潭、陷入绝境。如果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加个否定词还能勉强成文的话,那么《敬业与乐业》加否定词就成了“不敬业不乐业”;《多一些宽容》就成了“不能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就成了“人的灵魂不是最高贵的”,难道外表的高贵才是最重要的?以此类推,学生的作文将走向何方,我们不难想象。我们所说的作文内容的创新主要是说在角度上多思考。如:侧面描写;作者人称的变化;双线或多线结构等。
        在处理作文构思的时候,学生条件反射的借口就是没材料可写。作文的内容从何而来?我们总是教导学生,作文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学生认为可以写虚假的材料,文章就会缺乏真情实感;我们还教导学生作文要有条理!所以学生就把小学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做最死板的模仿;我们教导学生写作要列提纲,学生对提纲的详略程度一头雾水……凡此种种。若教师在短时间看不到任何教育的效果,就会对自己的作文教学产生怀疑,并立即做出调整,学习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在这样经常变动的情况下,学生也处于被动的、变换的接受中,作文内容从何而来?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就算我们给了学生一本材料书,学生也不能找到自己要用的资料,学生对材料的感知力仅限于直接关联的材料,但凡需要发现和探寻的二级资料,学生的眼光就达不到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好范例。教师的写作指导就侧重对资料的二次利用或者间接利用,同时对备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课文《最后一课》(都德),既能反映出韩麦尔先生炽热的爱国情感:他是一个既有责任心,又热爱本职工作的一个人;同时还能从小弗朗士身上看到爱国精神逐步加深的轨迹、心灵成长的历程。也就是说,通过一个实例可以从多方面去考察,从而使材料的作用辐射开来。如果学生对课内文章的学习可以完成这样的思考,那么对课外的文章有多种多样的看法和观点就不足为奇了。不妨让学生拿铅笔在自己常看的一本书中批注自己看书时的所得所感,这样就有助于从不同的侧面发现材料,所以单就提高作文而言,温“故”而知“新”是非常必要的。
        初三:形式上追求完美。
        所谓形式,这里主要是指作文的开头、结尾和格式。首先说作文的格式。它的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大,就目前所见到的考场作文为例,经常有这样几种:小标题式、小小说式、日记体式、书信体式、寓言体式、应用文体式等等。在作文教学中,要求按照某一种格式来写。这样就达到练习模式的目的。在具体的考试中,学生会运用自己最拿手的写作体式,作文自然就会五花八门,百花齐放。
        其次,开头和结尾需要花费零碎的时间来专门积累。优秀的散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不错的开头结尾,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那些有价值的句子搜集起来,记录在摘抄本上。在这里,我列举几篇文章结尾为例:1、《为你打开一扇门》:(结尾)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2、《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面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酒通了牺牲的血雨。3、《诺曼底号遇难记》:(结尾)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有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了。4、《往事依依》:(结尾)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在开头和结尾的写作上自然会大有裨益!写作文容易,写好作文难。之所以有的学生抱怨不喜欢写作文,是他们在写作之初,就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希望能一语中的,一次成功,为写作而写作,试问哪位大文豪敢如此奢望?明白了这点,学生的心态自然会平和很多。
        语文中考是综合能力测试,作文占比不容小觑,只有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才能真正学会写作。目前,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加上有经验的教师的指正,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在教学中初见成效,所以把它们形成文字,与各位同仁分享,还望多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