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的论辩艺术是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郭龙
[导读] 《公输》的论辩艺术是该文的精髓之所在,在初中语文教学和学习中是一大亮点。
        郭龙
        阜阳市阜南县郜台乡段台九年制学校   安徽省阜阳市236300
        关键词:《公输》论辩艺术 非常 值得关注
        内容摘要:《公输》的论辩艺术是该文的精髓之所在,在初中语文教学和学习中是一大亮点。
        《公输》一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本中的一篇精美的文言文,《公输》虽是一篇记叙文,但文中所采用的论辩艺术却是十分精妙绝伦,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地进行探究和学习。对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过两年多的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文言知识”了,而特别是像《公输》这样的传世经典,它的文学价值绝非只是体现在“文言”的知识与能力上,所以本文的论辩艺术才是能得以成为经典而被流传下来的重要因素,为此下文将详细推介文中的“论辩艺术”辅以佐证:
        首先,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及相关背景做一个简要的了解,以便对文中所采用的论辩艺术地探究和学习提供一个前提:
        《公输》一文短短几百个字,但却十分生动形象地记述了墨家创始人墨子不辞劳苦,大智大勇的制止楚国攻宋的一次活动,生动地体现了墨家的“非攻”思想。
        我们通过通读《公输》原文之后,不难领悟出:墨子的论辩艺术首先体现在他与公输盘及楚王的说理斗争的全过程之中。下面让我们结合原文来进行探究之:
        文章开头写到:“公输盘为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这一段虽未涉及论辩,所以也无“论辩艺术”可言,但是从“子墨子闻之,……见公输盘。”一句可见墨子急于见公输盘的急切心情,特别是“行十日十夜”——这里是不间断的走,为什么要走得这么急呢?是为了“见公输”。为什么要这么急着要见公输盘呢?因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方才急于“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去“见公输盘”。他未带一兵一卒,且墨子本人又是主张“非攻”思想,至此,细心的读者不难猜出,墨子此行见公输盘绝对不是“助楚攻宋”,而一定会是“止楚攻宋”的;如何“止楚攻宋”呢?无非是“顺其意”、“逆其意”而为之,而“顺其意”而“攻宋”是墨子所反对的;所以“逆其意”而“止楚攻宋”就成了他唯一的最佳的选择,(当然也可有其他的劝阻方法),这就是为墨子施展“止楚攻宋”而“辩”铺展好了一个绝妙的舞台。
        从全文不难看出墨子以理折服公输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墨子“尚义”,他认为依仗武力侵夺他人是大不义的行为。他“止楚攻宋”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正是“尚义”。
        二、紧接着,墨子貌似急切的“请献十金”作酬,这是第二步,即迫使对方宣告“义”为“行为的准则”,使得对方一步一步地向自己的依据及其立场靠近,最后必须完全赞同,这样设计真是精妙绝伦。


        三、第三步,至此,条件已成熟,可以就来时“止楚攻宋”的目的作正面说明了。请见原文:“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上述的义正言辞,十分有力的揭露了对方攻宋的行为与自己宣布的行为准则之间相互矛盾冲突,置对方于二者不可自顾的境地,这是典型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在此用得十分恰巧。
        那么墨子与楚王的辩论会是怎样呢?墨子此时虽然说服了公输盘,但是楚国决定攻打宋国的决策者是楚王,墨子要想实现“止楚攻宋”的最终目的,最终要说服楚王方能实现目的,文中墨子同楚王说理斗争的方法和步骤,大体上与折服公输盘类似。
        一、先从容的假设一些事例,这也是归谬的方法,让对方按常情加以判断。其所以假设有这样的一个人,是因为对方的行为与这样的人在本质上有相同之处。其所以要对方加以判断,是要诱使对方亲口说出二者相同之点,以便置对方与自相矛盾之中,在假设的实例中,一方面极言窃者之富有,另一方面又极言被窃者之贫穷,造成强烈对比,为的是诱使对方不假思索的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结论,这一点奇妙无比。
        二、将楚宋的现状进行对比,并把攻宋之举与患“窃疾者”的行为作类比,不但揭露了楚国攻打宋国的非正义性,而且进一步指出,楚王攻宋的行为,与其自身的观点相悖,也使其陷入自相矛盾而无法争辩的境地。
        总括说来,整个梳理过程,墨子巧妙取胜之法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他与公输盘及楚王论辩之法,同中有异,相同者都是先诱使对方说出符合自己理论依据的话来,不同者是使对方进入圈套后,揭示楚王言与行自相矛盾时,用的是“比喻法”,把“楚王攻宋”比作“患有窃疾之人所为”。这样一比使说理过程带有幽默的情趣,十分耐人寻味,无形之中给读者带来一种对不义之人的鞭挞之快的艺术美的享乐。
        墨子高超的论辩艺术,不仅表现于他善于运用逻辑辩论的方法来折服对手,还表现于他善于巧妙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道理说得更加深刻透彻,更加形象生动,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运用比喻极其巧妙,具有高度的说服力。
        一切修辞的运用都是为题旨服务的,本文中,为止楚攻宋,就不单要揭露攻宋之非正义性,又要讲究说理的策略。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旁敲侧击、从旁启发。墨子在对楚王说理之时,首先连设三个比喻句,就是这个用意。原文如下:“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这些比喻可谓精辟巧妙之极!
        本文又善于运用排比与反复相结合的句式。请看墨子对公输盘正面梳理的一段话:“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运用上述这个排比句,极为有力。首先在内容上它针对论辩对象的特点进行说理。对象是人臣(指公输盘),它就要着重从人臣应具有的品德——智、仁、忠、强等角度,历数公输盘的不是。以五个结构相似的句子,象发出连珠炮一般。排比句造成的强大声势,简直使对方无法招架。
        综上所述:《公输》一文的论辩艺术的确值得我们好好的去深入的探究和学习,特别是相对于我们初中语文老师和初三毕业班的学生而言,这一点不能不成为我们广大师生在学习和指导语文学习时,应关注的一大亮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