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以贺兰县第二小学科学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 李卫东
[导读]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开发和利用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
        李卫东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    750200
        摘要: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开发和利用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打破现有教学设施的限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且可以构建更加开放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互联网+教育”中“在线课堂”的应用,催生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在线课堂   云校家
        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资源以其信息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便捷性很好弥补了现实教学的一些不足。利用和开发能促进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网络资源,成为当前科学教师的重要技能。”所以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就要在“互联网+科学”中卯足劲,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以实现科学教学的最大优化。
一、合理开发和利用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可以打破现有教学设施的限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我们知道,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有些内容的广阔性、抽象性和复杂性,依靠常规实验仪器以及受到实验性质的限制和影响,仅靠单纯的讲授和传统的教学媒体来教学,就会出现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乏味的现象。此时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中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如在教学《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一课时,教学中需要进行模拟实验,而实验室的现有器材却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这时借助互联网中“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两个对比实验的操作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逐渐明白了雨水对土地侵蚀引起的土地的变化以及雨水的变化,并解决了这一教学的重点。我接着追问:“斜坡代表什么?两个实验中的斜坡角度一样吗?泥土代表什么?喷水器在两个实验中喷出的水代表什么?喷出的水量一样吗?为什么一个实验中有绿色植被,另一个实验中没有,这代表什么?”一连串的追问使学生有些茫然了,我再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视频并思考探究,最后学生通过交流汇报终于得出:“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降雨量的大小、土地的坡度大小、有无植被覆盖等因素”,顺利地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去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同时也为下一课《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做好知识的铺垫。也使我明白:知识获得的有效途径就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可如果我们为学生获得知识搭建一座创设情境的桥梁,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构建获得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合理开发和利用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能构建更加开放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科学课程里设置的科学探究的内容比较充分,促使学生能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兴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及条件的限制与影响,使得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上表现为过窄、信息量上表现为过小,长此下去不仅对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产生影响,还大大降低学习效率。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增大课堂容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让这些大量的信息成为学生新的知识来源,成为学生源源不断的学习财富,并为学生创造机会来展示学习成果,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学《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一课,教学前,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源对大气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物种灭绝速度展开调查。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解读教材、观看录像、照片、分析数据,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保的重要性,还提高了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知识技能的互补,培养了学生之间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

在造成白色污染调查中学生了解到在塑料百年“诞辰”纪念的时候,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针对这一话题,我立马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沿用了100多年的发明,怎么就成了最糟糕的发明?”学生能结合现在的环境问题通过列数字、举事例一一充分说明,言辞慷慨。“那塑料的发明已成事实,我们该如何去弥补?”学生结合前面搜集的知识,很快提到“可降解塑料制品”,其优点是日晒、风吹、雨淋后能自动分解、腐烂,有学生提出:“可它再好也不是一下就能分解、腐烂的”,又有学生提出:“我们可以大量使用布织的编织袋,每一个人都这样来做,那我们的环境问题不就小了吗?”这个意见立马得到了全体学生的认可,可见学生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了,创新思维呈现出喷涌,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去实施。
三、以“互联网+教育”为平台的“在线课堂”,催生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校“在线课堂”借助互联网互动视频直播技术,有两名教师共同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主讲教师通过大屏幕远程直播授课,辅导老师在课堂内负责课堂管理、答疑等,同时借助教学助手中丰富的互动工具动态展示教学内容,营造积极、活跃、具有竞争性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意识。
        我校与一乡村小学是“互联网+教育”联盟校之一,根据学校安排,每周都有一节“在线课堂”科学课,这就给县城学校与乡村学校如何更好对接、磨合上好科学课带来不小的考验。为使科学实验课体现出优质高效,此时就要充分利用云校家中的教学助手技术手段,让这个手段在“在线课堂”中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如教学《我的小缆车》一课,我校与联盟的乡村小学同时同步上这节课,双方都只能是借助大小屏“远”看到实验情况,但具体的细节两边都是模糊的,而且两边组与组之间也没办法形成实验交流。我将我校一组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录制并上传到云校家互动课堂中播放出来,这样两边学生可以一起分析实验视频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我用工具中“随写板”将两边学生交流的结果在屏幕中标注出来,这样双方学生都能根据交流结果再次进行更标准、更规范的实验,并通过分析数据很快得出小缆车运动的距离、快慢与拉力大小因素有关,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在线课堂”帮助农村孩子更好学习科学,和县城的孩子共同分享学习科学给自己带来的那份快乐,切实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获得感。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中指出“促进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有机融合切实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不仅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和内容的远程传输和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流,催生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互联网+教育”的大潮中发生着重大转变。对小学科学教师而言,教师不在是讲授,而是要变成“设计师”,教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必须主动拥抱新技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成为“互联网+教育”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2017年2月;
        [2]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教基〔2019〕16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