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EPC模式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0期   作者: 王建浩
[导读] 为促进市政建设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市场活力
        王建浩
        青岛市建筑工务发展中心
        摘要:为促进市政建设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市场活力,实现建筑业的质量、效率、动力等变革,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就要积极转变观念,其中工程总承包EPC模式是重要可行的方式之一。鉴于此,下文就主要介绍了EPC管理模式。

        关键词: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一、推行EPC模式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影响
        1.强调和充分发挥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强调和发挥,有利于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
        2.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的合理衔接,有效地实现建设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符合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确保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3.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更明确,有利于追究工程质量责任和确定工程质量责任的承担人。
        4.有利于控制建设工程总投资。EPC采取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交钥匙”的方式,通过限额设计、总价包干、风险分配等机制,可以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
        5.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在EPC模式下,在完成项目选址、可行性研究后即可启动EPC招标,并且可以通过交鑰匙方式,促使总承包单位加快设计、采购、施工进度,EPC模式项目实施进度明显快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进度。
        6.采用EPC方式,在招投标环节可以节省施工招标的完整周期,包括初步设计及审批时间约30天、工程施工图设计周期约40天、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时间约20天、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评审时间约20天、施工招标流程时间约40天,以上合计150天。
        7.采用EPC方式,在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施工企业可以提前进场,熟悉了解项目现场情况,配合设计单位进行深化设计和设计优化,可以提前进行临时工程建设和项目部场地布局,可以提前进场设备和材料,从而节省施工准备时间。
        8.采用EPC方式,在项目施工阶段,可以通过与设计单位联合,共同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工程投资负责,通过设计优化、组织协调等,及时解决工程施工环节的技术性问题。
二、实施工程总承包EPC模式的难点
        1.总承包单位的选择。一般投资大、工期长的建设项目适宜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要求当地建筑市场较为成熟,总承包单位具备整合设计和施工资源的能力,具有实施EPC的经验,招标时评标和选择工程总承包单位的过程比较复杂。一旦工程总承包单位的管理或财务出现重大问题,建设项目也将面临巨大风险。因此,采用EPC模式的首要难点是如何选取合适的工程总承包单位。
        2.总承包合同的签订。建设单位追求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与工程总承包单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之间形成博弈,达成一致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EPC合同。因此EPC合同的质量异常关键,拟定的严谨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合同的履行。由于实施EPC模式项目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项目实施中产生的风险无法事前进行准确地预料,导致合同风险控制的难度较大。
        3.实施关键环节的管控。

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中,建设单位主要通过合同对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监管,实施过程中参与度较低,管控力度也随之降低,建设质量控制的难度也加大。如在设计环节,由于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容易形成工程总承包单位为方便施工而设计,为节省采购成本而设计的局面,导致建设单位的需求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甚至损害建设单位利益;施工环节,由于不便深入介入施工,对施工工艺难以管控,容易导致施工工艺水准难以达到建设单位要求。
三、完善EPC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策略
        1.做好充分的思想措施。EPC总承包模式与传统DBB模式下的承包观念有所不同,在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成为了甩手掌柜,承包企业对工程的风险负责,全权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采购、安全、运行负责。双方权责明确,承包企业从业主的角度出发对工程进行建设,并在合同工期内将工程交于业主,由承包企业保证项目的最终受益与完成质量。而传统方式中一直是业主对项目的制作进行设计,最后的成果与受益也又业主负责,两者对比下,业主要在运用EPC总承包模式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强化对于项目的设计控制把控。在投标的阶段时,承包企业就要对业主的标准有着充分的认识,做好充分的调查,一切以业主标准为基础,对当地的人文、经济、地理条件要有一个很好的调研。在承包企业对工程进行施工前,要对当地建筑的标准做到充分的了解,在合同中要与业主商量好工程的细节,避免在后期作业中出现工程施工状况与业主期望不达标的现象。
        3.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政府要对相关企业的营业状况做到充分的了解,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相应的配合,避免承包企业在施工时出现施工状况与当地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情况发生,尽量做到相应的政府部门与审批工作齐全配套,减少EPC总承包模式下委托代理双方的审批困难。在整个工程的作业中都要做到有法可依,并加强对于EPC总承包模式的研究,深化理解努力制定出更符合国情的EPC总承包模式。
        4.要加强对于EPC总承包模式下合同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工作。在EPC总承包模式管理中,要想使委托代理双方的工程作业环境稳定,就必须做好对于合同的管理工作,合同明确的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划分了各自的法律责任,委托代理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工程一切要以合同的规定进行,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大型EPC总承包模式情形下,由于工程工期长、涉及相关单位众多、需要的工程专业技术知识面广、参与工程利益分配的各方关系繁杂,种种问题无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出现了风险没有及时的进行防备,那么就有可能使得工程最终的施工效果偏离最初的预期,导致最终相关方的利益受损,所以在合同签订时就将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有利于减少在工程竣工后造成的利益纠纷,因此,做好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管理也十分重要。
        5.完整EPC总承包模式下的综合性措施。在EPC总承包模式的投标阶段要给工程的施工设计、设备购置等方面留下充足的挪腾空间,在设计阶段做好有效的价值设计,承包公司要从业主的角度出发,在工程顺利合理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减轻资金的消耗,努力降低施工成本,使工程的质量与使用的资源量得到合理的配置。承包公司在采购时也要注意采购商的设备质量、使用时长、购置价格,努力在物美价廉的基础上购置到合理有效的设备,并帮助业主把购置好的設备运到施工现场。在设计环节也要注意对于工程质量的保证,在质量合格的基础上做好美化工作。在工程施工环节也要合理施工,将成本支出与工程效果有机结合,做到良好的工程施工效果。

结语:综上,政府投资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是贯穿整体工程项目始终的重要内容,也是控制工程成本消耗与收益水平的关键。尤其是在EPC模式下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必须对造价管理内容进行优化与控制,通过技术与经济手段,优化具体的工作方法,以此保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防止造成政府开支虚耗的问题,并由此提升我国政府部门的项目投资收益水平。

参考文献:
[1]樊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价值工程,2018,37(17)
[2]徐里迪.浅谈PPP工程建设项目采购招标费率合同模式下的政府投资评审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知识经济,2018(10)
[3]王雪,孙鹏远,于跃.政府投资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8(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