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刚 查汗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新疆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02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迅速,建筑设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建筑行业自身也在不断提升设计水平,建筑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代表性工程,应将地域文化充分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地区、城市的名片,提升城市建设风韵,促使城市建设多元化,不仅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更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体现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本文结合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内涵,深入分析了地域文化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应用方面,为提升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契合度,构建完善、系统的地域文化建筑设计理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性经验。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作用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前进,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活动中,部分设计人员会在设计过程中加入一些传统建筑设计要素,从而以此提升建筑物的品味,同时提升建筑物的价值,进而提升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当前的传统建筑设计的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设计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此类问题,从而使得传统建筑设计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提升建筑项目的品味和价值。
1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内涵
地域文化应用在建筑设计之中,不仅能将地域的文化特色充分展示出来,更能形成独特的地域精神面貌。通过城市建设特征,能够充分了解地区文化历史底蕴,了解民众的风俗习惯、整体风貌等。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相融合,二者既相互独立,同时也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进步。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能够提升建筑整体品质,使建筑不再只是一栋单纯的居住场所,更是城市文化的体现,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地域文化应用在建筑设计之中,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创新,不断完善地域文化体系,构建完善的地域文化文明系统。所以,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将地域文化充分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让建筑物的设计体现出当地独特的设计风格。
2传统建筑设计的应用原则分析
在现代建筑设计活动中,应用传统的建筑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本小节对此进行了逐一论述。
2.1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指的是在应用传统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应用了传统的建筑设计而使得建筑项目原有的功能无法实现,也就是说,应用传统建筑设计应当以保持建筑项目的功能性为前提,在满足建筑项目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传统建筑设计的元素,从而使得建筑物的品味和层次得到提升。例如,在设计园林景观中的凉亭的时候,首先需要确保凉亭可以正常使用,并且保证其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入一些古代凉亭的设计元素,从而提升园林景观的层次和品味,并且满足游客歇息的需要和观赏需求。
2.2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指的是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之中,运用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必须使得所运用的设计元素与建筑项目整体保持协调,不能因为过度或者随意引用传统建筑设计元素而破坏原有建筑物的整体性,不能让传统建筑设计在建筑物中显得过于突兀。例如,再次以凉亭作为传统建筑设计的应用案例,在现代化的游乐场或者观光乐园中,如果整体设计属于现代化设计,而在游客歇脚处突然出现一座古风凉亭,会破坏游乐场的整体观赏度,同时使得凉亭过于突兀,并不符合设计的协调性原则。与之相对的,如果在小区的绿地周围设计两三座凉亭,而且在凉亭内部摆上石凳石桌,则在周围花草树木的映衬下,古风凉亭不仅不会突兀,还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3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地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地域文化应用在建筑设计之中,需要将城市文化体现在建筑之中,能够让人们通过建筑体验到地域文化特色。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建筑设计不仅需要保留传统的地域文化特色,更需要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化建筑特点,实现建筑模式多元化。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独特的眼光,创新的意识与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通过在了解城市发展、历史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找到设计灵感,充分体现在建筑设计之中。
3.2通过对本土材料的应用来表达
自古以来,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质都在互相影响。人们在自身所属的地域生活久了,就对当地的气候、地势、环境及材料产生适应,导致建筑风格因地而异、有所不同。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特色成为不同地域的标识。制造建筑的材料影响着建筑本身的风格,而建筑本身的风格又影响着地域本身。比如,中国东方的竹子、荷兰的石砖、北欧的木,不仅仅代表着建筑的特色风格,而是成为一种精神依赖、文化传承。时代在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混凝土这种既方便又实惠的新材料代替了原本的竹子、砖和木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各地的特色建筑都开始统一。长城下面的竹屋就是其中的代表。长城的竹屋随着地势的变化高低起伏,一方面拥有长城蜿蜒不绝、高低起伏的特色,另一方面与长城及地势融为一体,这是证明这种设计思路最好的案例。
3.3通过空间营造来表达
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时候就十分注重对空间的营造,他设计了苏州博物馆的立体几何天窗,这种设计思路突破了中国传统设计理念,也被称之为“大屋顶”。“大屋顶”的产生不仅突破了中国古代建筑单一的屋顶设计思路,还解决了采光不足这个致命的缺点。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中而新,苏而新”这个切合实地的设计理念,这也是对于建筑思路的一种突破。“苏”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结合苏州历史传统文化、人文历史及地形地貌进行设计,而“新”这个字则是对于选料及原材料方面的创新。贝聿铭先生一向把人生最具有挑战的目标设定为设计博物馆,在地址选择上,选择了他认为是“圣地”的太平天国的忠王府附近;在用料和设计上,通过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了苏州博物馆屋顶的框架线,同时借助数学的几何方面知识,让苏州博物院更加贴合江南建筑特色,并且促使其与附近的建筑互相融合、形为一体。贝聿铭在设计的时候还考虑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融进苏州博物馆内,让其既具有东方设计的古韵,又不会在一片古建筑里显得突兀。
3.4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细节化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不仅应注重将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之中,更应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建筑的各个细节之中,从细节处体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地域文化应用在建筑设计之中,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人们对于城市情感的独有体现,能够充分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将人们的生活状态、方式以建筑物的形式展现出来。
结语
建筑行业要想实现稳步、长久发展,实施行业转型是关键,赋予建筑文化内涵,让建筑具备一定的价值。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相结合,能够为建筑注入灵魂,建筑成为城市的名片,更是传承地域文化,创新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地域文化体现在建筑设计细节之中,能够将地域文化充分展示出来。同时,地域文化应用在建筑设计之中,也能提升建筑价值与现实意义,使建筑设计更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风格迥异。
参考文献
[1]唐瑶,贾尚宏.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J].四川建筑,2011(2):45-47
[2]戴丹.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创作实践[J].建筑技艺,2014(5):106-109
[3]方树波.浅议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科学技术创新,2010(14):246
[4]王宇.现代建筑与地域建筑的融合与创新:韩国现代建筑考察[J].建筑与文化,2010(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