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振兴 张婵 陈忠伟
山东京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宁市,272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我国建筑楼层高,建筑施工过程通常在高空中进行,因此出现了更多不确定因素,若是未认识到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的作用,则可能会产生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施工处。本文主要探究怎样在施工中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加强建筑安全施工管理,从而为今后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管理;防范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建设项目的完成需要时间,并且在建设项目中可能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从而影响建设项目的质量。因此,建设项目危机管理的关键是适当加强风险管理。为了提高对危机管理的认识,建筑公司可以主动监督、管理和控制各种危机现象,制定适当的措施,通过控制不利因素来解决或消除危机,并促进项目正常进展。
1建筑施工现场的特征
建筑施工现场具有显著的特点,第一,建筑施工周期长、危险系数比较高。建筑施工往往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同时也包含着比较多元化的施工工序。这些都增加了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建筑施工现场中,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施工材料等相互掺杂,若缺乏一个科学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则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同限度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强化安全管理成效,明确安全管理要点,科学梳理安全隐患。第二,建筑施工参与主体多,安全监督管理任务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包含着多元化的施工主体和参与主体。若各个部门之间缺乏高效的联动机制、科学的配合机制、有效的联动机制,则直接影响着安全管理的成效。因此,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落实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探究建筑安全施工现状
2.1未完善安全管理考核体系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管理考核制度有着调节的作用,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考核执行不到位,考核制度流于形式未落到实处。当有安全事故或违规操作情况出现时,也无法追究责任人,从而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工作人员未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经常出现安全事故。
2.2施工现场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是主要的参与主体。只有提升他们的操作能力,只有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但现阶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养整体参差不齐。一方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缺乏专业素养高的专职施工人员,绝大部分施工人员为农民工,不具备科学的施工能力,往往更多凭借施工经验来开展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护能力不足,缺乏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少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尤其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并没有结合建筑施工的特点及现状,设置安全管理部门,配置足量的安全管理人员,这就使得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氛围不浓厚,极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安全事故。
2.3受环境因素影响严重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普遍在户外作业,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如雨雪大风天气、高温、低温等天气都会对施工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环境导致的安全风险因素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施工材料和工艺方面的影响,如环境温度昼夜温差过大会对混凝土等材料产生温度疲劳,引发混凝土裂缝等问题;②对施工设备的影响,比如雨雪天气会增加电气设备漏电概率,增加现场施工工作人员触电风险,再比如低温或高温天气会造成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性能下降等问题,也会对安全施工造成不利影响;③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在较为恶劣的天气下,如雨雪、雾霾等天气造成能见度下降,高空作业设施表面湿滑等因素都会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造成干扰。
3优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构建完善施工体系,引进人才
企业在完善施工技术安全保障系统上,需要为建设方和施工方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落实相关安全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时,需要根据施工过程、使用方法和工艺来明确安全施工内容。在观察中应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施工过程的工艺和方法,施工方要加大安全资金投入,防止因资金不足出现安全事故。同时也要创新科技工作,在作业期间加大研发新工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建筑工程在施工中性的安全,让施工高度迈向更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施工方也要提供人才支持。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经验,督促监督人员掌握施工方法和安全施工制度,进而提高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施工企业也需要定期考察,制定奖惩措施,保证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工作。
3.2提升人员素养营造安全氛围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同时,还应该着重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素养,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一方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依托于系统的培训机制和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综合性提升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在施工现场可以悬挂安全宣传条幅或系列安全宣教漫画等,并为工人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和完善安全防护措施。
3.3提升作业环境安全,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所以,提升物的安全状态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但由于人的原因,物的安全状态会被随时破坏,恢复其有效性既增加成本又耗费时间,且稍有不慎则可能引发事故。由此可以看出,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是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方法。本质安全理念认为,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第一点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哪个岗位都能按既定的操作规程作业,杜绝“三违”现象,实现个体安全;第二点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动态还是静态过程中物始终能保持安全运行的状态;第三点是管理规范性和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规范管理制度、科学管理,杜绝管理过程的失误,在生产中真正实现零缺陷、零事故。第二点“物的安全可靠性”。由于人的原因物的安全状态极易遭到破坏,破坏的动机却主要为方便其操作而漠视生产安全。所以,设备以及防护设施不影响“高效”作业且难以破坏就是提升作业环境安全的最有力措施。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对现有设备和防护设施的改进是一项非常有效的举措。比如加装自动升降挡板后的塔吊料斗、防止人员违章穿越落地脚手架首层加密大横杆做法、采用翻板防护网片电梯井操作架、楼层预留洞口与主体施工同步设置钢筋网片等措施,这些改进措施降低了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屡次出现安全事故,出现了巨大经济损失,阻碍着建筑业发展。因此建筑行业要认识到安全的作用,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加强建设安全设备,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间的关系,保证建筑工程在安全环境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健.建筑施工事故防范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研究[J],环球市场,2017(20):289.
[2]杨永吉.建筑施工事故防范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5):54,56.
[3]汤新.建筑施工事故防范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35):140-141.
[4]任坤明.建筑施工中如何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J].地产,2019(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