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龙 江丽娟 邱福旺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地下矿山井下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危险因素众多,此外一个矿井内多个作业面同时作业,各种危险因素交错,给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安全管理人员现场隐患排查治理的角度,介绍使用移动互联网工具信息化系统对矿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探索的思路。
关键词:地下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
1地下矿山开采存在的问题
矿山开采类别很多,如石油开采、金属矿床开采、煤矿开采、天然气开采、非金属材料矿床开采,等等。通常来说,采装运输法和凿岩爆破法适用于大多数矿山开采,但天然气和石油开采会选择钻井法。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是矿山开采的两种形式。与露天开采相比,地下开采的通风条件较差,可见度也不高。地下矿山开采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地下矿山井巷工程十分复杂,作业通道只有窄窄的一条,能见度非常低,在这种环境下作业,很容易出现触电、坠井等事故。第二,井下空气的流动性极差,火灾或废气中毒等事故在此环境下最容易发生。第三,地下岩层地质条件不易直接观察,很容易发生冒顶片帮、突水等等事故。第四,地下采空区很容易引起地表塌陷,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埋下了隐患。
2地下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分析
2.1平巷掘进危险源辨识、评价
平巷掘进施工由凿岩、爆破、通风、出渣、排险、支护等工序循环组成,为真实掌握各工序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所有风险,以各工序作业标准流程、安全规范、现场经验等为基础,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风险源进行辨识,并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3个维度,对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会导致的事故类型进行评价。
2.2危险源知识学习卡分派
为帮助平巷掘进各工序施工、管理等相关人员充分了解所从事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风险等级以及规避措施,提高相关人员安全风险辨识能力,掌握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知识、和岗位应急事故处置方案;使用信息化系统任务分派单模块,快速、精准地将平巷掘进任务各工序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信息、规避措施等内容以“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和“岗位应急事故处置卡”的形式分派给对应工序的相关人员。
在安全培训过程中,培训管理人员使用系统发布平巷掘进“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岗位应急事故处置卡”学习分派单,将平巷掘进各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风险等级、管控措施、责任人等信息发送给作业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供其学习掌握,实现作业危险源知识及时全员覆盖;此外,还可利用定时任务提醒功能,将每个“学习卡”设置定时提醒,每班作业前提醒其再次掌握将要从事的任务的危险源知识。
2.3建立平巷掘进隐患排查治理表单
以平巷掘进各工序危险源辨识表为依据,对照各项不同的危险源,制定明确的检查项目,汇总成平巷掘进隐患排查治理单。其中检查项设置要尽可能量化、数据化、准确化,便于准确填写和统计。并在信息化系统中建立平巷掘进隐患排查治理表单。
隐患排查治理表单的数据结构包括工作项、危险源、风险等级、事故类型、工作项的值、附件、是否预警、触发预警的值、隐患管控措施,在表单填写界面只显示工作项、工作值、备注、附件4列,其余属性在系统后台关联危险源数据库。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不同风险等级的安全隐患需由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负责管控。在信息化系统中将隐患排查治理单中各检查项按照其所对应的安全风险等级设置对应等级的管控治理人员。
2.4工作面派工
为解决承包方现场施工人员、承包方现场管理人员或安全员、发包方现场管理人员组成的“三方”人员,都能在规定的时间点在指定的作业面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合理分配“三方”人员的工作量,须在每天班前会上将工作面地点、施工内容及隐患排查开始时间等内容分派给三方人员。由各主管工程师在“事事明”系统将被派工人员姓名、作业地点、作业内容、开始时间等信息录入作业前隐患排查治理任务派工单,并发送给各被派工人。派工单中被派工的人员录入作业人员数据库的形式直接选择,作业人员被收录到“作业人员数据库”的前提是已经完成三级安全教育且考试和体检均合格。派工目的地(工程项目名称)也是通过下拉“工程项目数据库”来选择,录入“工程项目数据库”的前提是该工程都是已经进行设计会审,并且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考虑周全。
2.5工作面开工前隐患排查治理
对照“平巷掘进隐患排查治理单”上各检查项,进行开工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在逐项排查隐患的同时将各项检查结果和照片录入对应工作面的“平巷掘进隐患排查治理单”。如果各检查项全部符合安全要求,则可开始作业;若作业面存在安全隐患但当时即可处理消除隐患的,现场隐患处理完成确保安全后再开始作业;若现场不能处理的,系统会自动上传所有检查结果,对于存在隐患的工作项,系统会产生预警并给对应的责任人发送隐患预警通知单,预警通知单包括产生预警的隐患内容、隐患位置、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管控处理措施等内容,并附带隐患处理表单。责任人在系统上收到隐患预警通知单后,现场执行对应的隐患治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将处理结果及对应的照片录入隐患处理单后,则隐患处理完成。
2.6表单信息及时共享、结果可追溯
现场相关人员完成当班所有工作面开工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系统自动发布检查结果,相关领导可及时查阅了解井下各作业面安全生产动态,并对不同的作业面进行工作指导或评价。并且,某作业面历史的安全状态及其基本内容可随时搜索查阅,新入职员工也可通过查阅历史信息快速了解作业面动态。对其下属工作进行及时了解,以及检查下属工作质量。
2.7表单数据统计分析
(1)安全工作重点及方向
通过对某个区域、某一段时间内类似工作面各类隐患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隐患常发生的场所、常发生的隐患类型等。场所的共性可能表现是区域地质条件、区域通风环境、区域埋深导致的地应力等,常发生的隐患可能会是通风不良、浮石清理不彻底等。同样,从生产方面也可以统计出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为矿石贫化、铺轨质量差等。总之,通过对隐患分布、占比、类型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指出下一步工作重点,并修正管理缺陷,提高管理质量。例如以同类工作面为单位统计隐患数量、或各种隐患分布、以隐患排查人员为单位统计每个人排查出的隐患数量等,为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2)安全绩效考核
人力资源部门每月对各位安全管理人员填写的工作表单数量、责任工作面隐患数量、隐患处理及时性等安全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并对每位管理人员的审阅数量、审阅及时性、评论条数进行统计。根据系统数据统计结果,配套相应的绩效考核规则,实现了量化的安全绩效考核,有效避免了安全绩效考核靠主观判断的局面。此外,客观有效的安全绩效考核为安全管理质量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
3结语
地下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数据管理信息化、工作面开工前安全确认、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闭环管理工作,配套各环节相关数据统计结果,修正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对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绩效考核,使现场安全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张丽.山东工业技术.2018(02)
[2]关于做好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陈宗海.山东工业技术.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