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敏霜
台州市气象服务中心 浙江台州 318000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新融媒体具有传播性强、互动性高、信息量大等优势,从而满足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传统气象科普活动更是受到影响。如何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相融合,充分发挥新融媒体在气象科普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气象科普,新融媒体
引言
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旨在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气象防灾减灾的职能,提高人们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增强社会各阶层群体的自防自救能力。同时,通过气象科普活动,让社会和百姓了解气象防灾减灾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发挥气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2020年3月23日是第六十个世界气象日,本次的气象日主题是“气候与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台州市气象局取消了原有的线下活动,改成融媒体线上“云”活动。无论是从活动的方式还是传播的手段途径来看,与以往相比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本文从分析台州市气象局2020年的“323世界气象日”活动入手,进一步总结归纳在未来的融媒体时代下,如何提升气象服务的创新性和针对性,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气象科普活动。
1 历年世界气象日线下活动情况
历年“323世界气象日”活动。以线下活动为主,媒体平台宣传为辅。台州市气象服务中心通过短信平台,电视,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等媒介,向社会各界发布气象局对外公告,提前一周开始进行宣传造势。
1.1“走出去”,组织“送服务”宣传活动
3月23日当天,组织人员走进社区、村居、校园等宣传服务点,悬挂宣传横幅,摆放气象灾害预防宣传展板。在现场,通过向群众发放资料,讲解气象知识,接受群众咨询等方式,让大众进一步了解气象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以达到群防群治的宣传效果。
1.2“请进来”,开展“气象开放日”活动
为了使公众更好的了解气象工作,在世界气象日活动当日,市气象局面向市民,开放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台、气象站供大家免费参观。
2 2020年世界气象日线上活动实践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本次世界气象日活动采用“云活动”的形式,全面代替原先的“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特点,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实现了与公众不用见面也能“面对面”的宣传效果。
2.1 视听结合,做好活动预热宣传
一是3月16日至23日,通过“台州气象”公众号推送气象知识科普类短视频。通过每日的推送文章,吸引新老粉丝的阅读和转发,有效的提高活动的关注度。二是邀请气象台副台长翁之梅,制作录制5分钟左右的气象知识微课视频——《气候与水》,推送播放。围绕天气预报发展史、水循环过程、云的分类、气象人的24小时等内容介绍让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在家听“网课”。以上两项活动累计参与人数(阅读播放量)近千次, 为3月23日当天的活动提前做好预热。
2.2 云上问答,提升活动参与频次
从3月19日开始,至3月22日为止,在“台州气象”公众号开展气象科普知识有奖问答。活动页面一经发出,便引发网友的积极参与。大家在熟悉掌握气象知识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活动获得各种物质奖励。截至活动结束,参与主题活动有奖问答的总人次达到2948人。
2.3主题竞赛,吸引少年儿童参与
气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少年儿童是世界的未来,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我们责无旁贷。
3.22日是“世界水日”,本次的世界气象日活动,为了突出“气象与水”的相生相伴关系,台州气象特别联合台州市水利局、台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世界气象日网络作品评选活动”。自3月16日至25日,在台州气象公众号上进行竞赛主体活动宣传,阅读转发1112次,吸引了全市少年儿童参与比赛。他们发挥奇思妙想,用手中的画笔,画下了他们心目中与“气候与水”相关的作品。最终通过青少年活动中心专业老师的评选,评出幼、小、中学组共23件优秀获奖作品。本次活动起到了良好的青少年气象知识社会科普宣传作用。
3 新融媒体下气象科普工作优势的思考
世界气象日活动,从传统的气象专家“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以及社会公众“走进气象局”亲身体验气象科技魅力的“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变成以线上为主,“虚拟现实”结合的远程参与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3.1传播覆盖面更广
单单依靠传统模式,宣传以单一“点状”向外扩散,传播的范围单纯由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线下活动规模决定,范围极为有限。利用融媒体手段,有“随手发”“线上传”的优势,通过各类终端,人人都成为传播者,形成无数“点状”向外发散的传播路径。
以活动期间,公众号粉丝数增长数据为例:一周时间,台州气象公众号粉丝从1.18万人增长至1.69万人,增速为43%,粉丝增量转化为存量,为下一步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信息密集度更大
融媒体时代,受众为本,唯有将单一联系变成双向互动,以受众为中心,才能始终吸引目标人群,丰富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性[1]。
为满足目前大众对信息种类、密度和强度的需求,此次利用新融媒体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是气象科普活动变得更多样性。可以同时举行气象知识科普类短视频,“云”上问答、“云”上参观、绘画比赛等活动,使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极大程度满足人们对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不同的人群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参与互动,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增强人们对于气象科普活动的参与度。
3.3精准推送效果更好
利用新融媒体提升了科普的精准度,以本次活动中的“主题竞赛单元”为例,开展的主题竞赛活动,主要面向5至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通过绘画的形式,唤醒“下一代”对气象科普的关注,主旨明确,推送精准,针对性强,活动本身意义重大。通过融媒体组织宣传,对增加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气象知识的关注,提升气象科普相关知识的科普精准度具有较强的辅助作用。
3.4互动参与形式更佳
同时,利用新融媒体也提升了气象科普的互动性。以本次活动开展的“云”上问答活动为例,人们通过气象知识问答,主动思考学习气象知识,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气象科普知识内容的参与感,也启发了大家对各种气象现象的思考。
4 结语
本次世界气象日的融媒体宣传活动,是顺应疫情防控形势、适应新时代公众需求的一项气象科普活动,台州市气象局第一次启用“云”上活动。本次活动充分利用气象科普优质资源,以“互联网+科普”思维为指导,依托5G网络,结合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打造了一种新型的气象科普宣传系统。
新融媒体下的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可以随时传播,只要有需要的设备和传播信号,就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3]。通过图文宣传、视频制作、比赛互动等各种服务形式,形成新型传播力,扩大了传播的范围和力度,进一步提升了气象科普的公众认知度与品牌影响力。
“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线上的气象科普宣传主要是群体来自于中青年人群,他们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比较快,中老年群体参与度明显不足。下一步,当疫情进一步缓解时,我们也需要加强融媒宣传和线下活动的深度结合。进一步做好气象科普宣传,提升全社会“群防群治”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杭.融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报道的新气象浅析[J]传媒观察 2017.09
[2] 张目.广西区气象服务中心.南宁.运用融媒体开展气象科普工作路径探析.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8.09:127~129
[3] 李波.经常广播电视台 甘肃.融媒.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牧师分析.新闻传播 2017.05(声屏视野):20、22